APP下载

建立新型学习伙伴关系,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实效

2023-09-19杜华

新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

杜华

【摘 要】本文论述建立新型学习伙伴关系的意义,发挥伙伴学习效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伙伴学习 学习共同体 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导”,通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合作学习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让学生互学互促、共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学习伙伴的合作学习,让体育学习有帮手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行为、协同工作,以及共同分享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同伴学习的功能,在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形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伙伴学习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彰显。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完成体育学习与练习任务,彼此成为值得信任与依靠的伙伴、帮手。

比如在《体操类运动:支撑跳跃》的教学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山羊分腿腾跃”的热身练习游戏,要求学生以六人为一组进行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八分钟之内掌握跳山羊的技巧。在分组合作练习中,合作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分工,强调:俯身支撑的学生要信任支撑跳的同学,在同学支撑跳时不躲闪、不直身、站住脚,保护好跳跃的同学;同时,支撑跳的学生也要充分信任伙伴,在跳跃时双腿打开,避免踢到同学头部。在小组同伴讨论好之后,五名学生相隔两米依次排开,曲背成直角,双脚站定,提供平稳的支撑,第一位學生支撑跳跃五个“山羊”后,排到最后作“山羊墩”,为第二名同学跳山羊提供支撑,以此类推交替进行,每位学生都完成了五次山羊跳,同时也为其他五名同学提供了支撑,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热身任务,掌握了基本的支撑跳方法,为接下来的支撑跳跃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伙伴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支持配合,彼此做其他伙伴的学习帮手,面对困难、发挥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可见,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发挥学习伙伴的团队力量,共同完成难度大、挑战性强的体育学习任务,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二、基于学习伙伴的“小老师”制,让体育学习“有老师”

在大班制教学下,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项目的学习与练习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示范,这给体育教学增加了困难。课堂中如果教师频繁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动作进行指导、纠正和规范,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小老师”制能充分发挥能力水平优秀的学生对同伴的教学指导作用,通过“兵教兵”,来弥补教师指导示范的失能,让优秀学生成为教师的课堂得力助手。

班级四五十名学生之中,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体育学习基础、接受力迥异,有的学生在教师一两次指导示范之后就掌握了动作要领,而有的学生则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依然不得要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已经掌握动作要领的学生做还没学会的同学的“小老师”。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更近,也有彼此熟悉的沟通方式,故而帮扶指导过程中沟通交流也十分顺畅。如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的教学中,教师的技术动作讲解以及动作示范过程中无法十分清楚直观地呈现跑(助跑)——踩(支撑脚)——踢(脚内侧击球中后部)——随(摆动腿前随摆至一定高度),因此在学生分队练习和击球示范时,大约有40%的学生没能掌握动作要领,但也有20%左右的学生动作十分标准规范。此时,教师可将这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均匀地编排到各队中,让他们做“小老师”,给队员讲解和示范如何正确地进行脚内侧传球。几名学生围坐在“小老师”面前,近距离地观看“小老师”是如何做脚内侧传球的一系列动作的,清楚地学习了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这样下来,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一节课内掌握了脚内侧传球的踢球技术,这远比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整体性教学和示范更为有效。

三、基于学习伙伴的学习竞赛,让体育学习有对手

体育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同学、伙伴之间既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对象,同时也是相互“比学赶超”的对象。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技能的提升都需要在竞争性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因此教师要在班级内营造相互竞争、超越自我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运用体育游戏、体育竞赛来促进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在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支持下,学生有更高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更清晰的体育学习发展目标。

教学中,教师可将综合或单项基础层次相近的学生划分为3~4人学习小组,让他们结成学习伙伴。因为有着相近的体育基础与能力,组成的学习伙伴便能够相互激励、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如三年级仰卧起坐测试后,班级26名男生成绩如下:不及格(13~20个/分钟)3人,及格(21~32个/分钟)6人,良好(34~39个/分钟)9人,优秀(40~48个/分钟)8人。按照“自愿组合+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原则,四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进一步分组,不及格段的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及格段的6人分成两个小组,良好段的9人、优秀段的8人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这样达到了“组内同质”的效果,避免了因不对等竞争而打消弱者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处于同一学习水平,相互作为竞争对象,同时又以更高一级的学习小组作为竞争和追赶对象。同样,在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等各个项目的学习都可以参照此种分组方式,让水平和能力相当的学生彼此竞争、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学生整体的进步和提高。

四、基于学习伙伴的课外体育,让体育学习有陪伴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体育课堂的有益延伸。体育课并非每天都有,且一节四十分钟的体育课,实际的运动时间只有二十几分钟,这远远满足不了小学生的要求,因此,课外体育就显得弥足珍贵。课外体育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习惯;另一方面离不开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尤其是周围学生的影响。同班学生,大都生活在空间距离不远的范围之内,甚至有的就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这就为课外伙伴型的体育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可鼓励家庭距离近的学生,周一至周五在放学后固定的时间相约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在节假日,学生则有更灵活的时间相约户外体育运动。学生既可以借助小区配套的体育运动设施进行跑步、乒乓球、篮球、单双杠、攀爬等活动,也可以一起通过体育App进行运动打卡。如一人运动一人拍摄,再交换角色和任务,既获得了休息,又帮助同伴完成了运动打卡任务。其中,跳绳、开合跳、跑步等很多运动还支持双人或多人比赛,同伴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挑战。总之,同伴相约进行课外体育运动,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更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学生之间是天然的学习伙伴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有着相近的体育基础以及相近的学习心理。通过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相互教授、彼此提升,相互竞争、彼此配合,相互陪伴、共同运动,可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功能与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伙伴的陪伴下一起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

参考文献

[1]钱明星.学习共同体: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构[J].体育教学,2020,(40)05:43-45.

[2]沈利.小学阶段伙伴体育实践新样态研究[J].教师博览,2021(36):83-84.

[3]王淑霞.合作是基础 发展是根本——“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0):151.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