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

2023-09-18潘洪英

考试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潘洪英

摘 要: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阶段并不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由于多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着力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3-0015-04

综合实践课程自从在小学阶段开始实施以来,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重视,并且国家层面也意识到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颁布了系列政策鼓励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通过设立综合实践课程,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为了顺应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教师不断提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和能力,促使专业技能得到发展。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生活。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为了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掌握的能力和品质,核心素养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失去,甚至是伴随人一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广泛性概念,不具备针对性,能够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所提到的核心素养是指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并且能够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和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目的是培养学生应对未知情况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我国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概念,如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定义,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程,并在活动课程中进行动手实践,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从性质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生活性课程,活动课程内容及形式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从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

(一)构建课程框架

关于小学低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爱”主题活动的设计,确定主题为“关爱身边动植物”。活动内容为:低段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身边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动植物的种类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所选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环境进行了解,同时对其生长过程予以记录。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虐待残害动物以及损坏植物的案例以课件等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课程目标为:本课题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和伤害动植物的不文明行为说再见。设计依据为: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偏低,基本处于前运算阶段,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认知中,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所以这一阶段比较适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爱护动植物的同情心。

关于小学中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爱”主题活动的设计,确定主题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内容为:寻找并了解周围的留守儿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接触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生活并给予帮助,整个过程可以依照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课程目标:本课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留守儿童群体形成新的认识,使学生可以在体验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其生活状态形成客观感受,并建立友谊。关爱之情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有助于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设计依据为:皮亚杰表示环境因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中段学生不再过于自我,逐渐对同伴予以关注,同时可以和同伴建立友谊。处于该时期的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生活,有助于其关爱行为的形成。

关于小学高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爱”主题活动的设计,确定主题为“温暖送给身边人”。活动内容为: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走进养老院,开展敬老活动。学生需要在学校内进行为期一天的学习交流,对社会中不同职业群体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划分小组,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生活予以体验,进而可以对其日常生活有所感悟。课程目标为:本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社会的组成,对不同人群生活的体验,能够使其對不同群体生活状态形成客观感受,产生共情心理,然后能够从内心对不同群体产生尊重,希望可以能够为各群体提供帮助,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设计依据为: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随之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开始逐渐对社会事件有所关注,因此其自身立场与观点逐渐形成。高段学生开始融入社会以及身边人的生活,尽可能帮助学生,使其共情心逐渐养成,开始尝试对身边人表达关爱。

(二)倡导学生实际操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国家层面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并极力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并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教学活动。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不成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优势逐渐凸显。教育从业者可以开发课程,加强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中选取学生喜闻乐道的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学生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以“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当教师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时,生硬地将枯燥的垃圾知识传输给学生,由于现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强烈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学生掌握专业的垃圾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课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告诉学生几种典型的垃圾种类和特例,没有及时应用于实践,那么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使此次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实践课程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留意存放不同垃圾种类的垃圾箱都有什么特点?比如形状上和颜色上有什么区别?其次,在上课时检查学生对生活的检索成果。最后,为学生设置实践机会,在课堂中布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桶和多种垃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垃圾进行分类,通过动手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放入相对应的垃圾桶,这样的实践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需转变自身角色,由原来的教育操控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并不断发现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比如在开展“天气与植物”这一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去了解有关于天气和植物的知识,比如春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植物?不同地区的天气有什么区别,又出现了哪些经典的植物?这样既能够利于后续课堂的顺利推进,也能够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但是有些教师并不采纳这样的教育方法,而是在课堂中单纯地讲解天气与植物之间的理论联系,学生对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并不能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并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特殊性,其他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知识的内涵,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但是一些教师仍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赋予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和实践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聚焦情境化活动

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够集中感觉和知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够融入情境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各项学习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情境化活动中通过对课程实施空间的拓展、对隐性教学资源的挖掘以及增强交流互动这三方面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以实现课程目标,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开展“生活中的垃圾”这一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学校附近的垃圾处理场参观(拓展课程实施空间);让学生对场馆内的宣传图进行观察,学习垃圾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如何实现再利用等知识(开发隐性资源);学生对处理垃圾的过程进行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增强交流互动)。

(五)拓宽实践时空

每节课堂的时间是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不例外,但是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至课外,延伸至家庭,甚至延伸到社会,鼓励学生对知识保持着长久的探究热情。比如前几年学校为学生安排了生态活动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场地原因,每次能够到生态园中实践的学生有限,所以能够到生态园中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都将这次机会视若珍宝,同时那些没能成功进入生态园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对那些在生态园活动的学生投来羡慕的眼光。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生态园实践活动的乐趣,学校在所有班级中都增设了“开心农场”和“开心花匠”的种植活动。学校将校园内部的空地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并将其分发给不同班级。学校负责购买种子和种植工具,每个班负责四种植物的种植。经过学生的辛勤耕耘,有的种子顺利发芽茁壮成长,但是有的种子不幸夭折,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枯萎原因多种多样,学生为了找出植物衰败的原因积极探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抓住教育机会,将植物不同的生长状况进行收集,和学生一起探寻衰败原因,为植物的茁壮生长寻求策略。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将学习到的策略应用到拯救植物的实践过程中,并将这种实践活动延伸至家庭中,在家庭的废旧容器中种植植物,从挑选种子到开花结果,这一过程学生精心照料,适时浇水,按时施肥,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习性,并将某一种植物的照料方法应用到其他同种类植物当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创设融合化任务

生活是各学科的发展之源,但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专业化逐渐掩盖了生活化,各学科也渐渐分离。核心素养背景下,“跨学科”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纵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思维不够发散,他们局限于单学科的固定学习中,很难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此,教师应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创设学科融合任务,落实核心素养。比如在开展以“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融合多学科并布置学科任务:①语文学科任务:让学生围绕“秋”搜集相关古诗词并进行朗诵比赛,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科学学科任务:让学生对生长于秋天的植物进行观察,掌握植物的习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观察的习惯,并了解树叶变黄的原理;③美术学科任务:发挥想象力完成以“秋景”为主题的画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建立评价机制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转变了分数至上的评价观念,丰富了评价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学生的态度,评价标准是观察学生在综合实验活动中是否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并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安排的实践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第二,学生的表现,评价标准是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第三,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方法,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料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图表等方法,在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合理运用语言艺术。此外,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主体,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评价主体只有教师,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校內的教师、同学和自己,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和社区成员等,他们的不同看法都会对学生最终评价的形成提供支持。

比如教师在开展“过滤水”这一实践活动时,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过滤水的方法,在讨论结束后请不同学生分享讨论结果,讨论结果大致包含几个要点,过滤材料、过滤程序以及每个过滤环节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回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过滤水这一实践活动的兴趣,但是当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表现和态度进行评价,也没有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而是教师直接对学生的想法表态,直接说出学生的哪些想法具有可行性,哪些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样就扼杀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和继续探索的热情。再比如当教师开展“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实践活动时,教师将生鸡蛋和熟鸡蛋同时放在一个容器内,引导学生讨论辨别方法,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将生鸡蛋和熟鸡蛋在桌子上旋转,容易转起来的则是熟鸡蛋,不容易转起来的则是生鸡蛋,还有的学生提出将两种鸡蛋放在光源下,生鸡蛋较为透明。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而是让学生继续回答为什么使用这种方法验证。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对不同的验证方法进行实践,最终得出验证生鸡蛋和熟鸡蛋最快速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既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和态度的肯定,也能激发学生寻求生活奥秘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和动手能力。

三、 结论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能够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当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学校一方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家长、社会等多层面的配合,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方面资源,使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丰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颜雅雯.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界,2023(5):35-37.

[2]谭冬菊.融整教学资源 促进课程共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探索[J].亚太教育,2021(13):82-83.

[3]陈俊锋.基于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路径[J].亚太教育,2021(3):55-56.

[4]廖丹,汤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亚太教育,2020(11):176-177.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简析如何创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