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ARIHS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及PSQI评分的价值

2023-09-16张爱亮林娟黄云英

中外医疗 2023年21期
关键词:满意率下肢重症

张爱亮,林娟,黄云英

福州市第一医院ICU,福建 福州 350004

ICU 重症患者多存在生命危险,必须高度重视,而在病情影响下,活动量少,甚至短期内只能卧床静养,导致存在较高的深静脉血栓患病风险,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群体,早期筛查和及时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2]。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 i-PARIHS)概念框架最早由英国皇家护理学院研究所提出,重点帮助医务人员实现科研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应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基于i-PARIHS 概念框架下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ICU 重症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集束化护理同样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对此,随机选取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接收的100 例ICU 重症患者展开分析,重点研究i-PARIHS 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 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100 例ICU 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50 例。对比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4~72 岁,平均(57.38±1.42)岁;疾病种类:消化道疾病8 例,心脑血管疾病17 例,呼吸系统疾病13 例,其他12 例。研究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龄34~73 岁,平均(57.43±1.45)岁;疾病种类:消化道疾病10 例,心脑血管疾病16 例,呼吸系统疾病15 例,其他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成年人;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 Ⅱ)评分>15 分,诊断为ICU重症患者;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后自愿签下同意书;④无意识障碍患者。

排除标准:①住院时间不足24 h 者;②进入ICU科室前已经确诊存在深静脉血栓者;③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④进入ICU 科室前住院时间或卧床时间超过1 个月者。

1.3 方法

对比组实施传统护理。在ICU 重症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每天清理被褥,保持床上整洁、干净,辅助选取合理的卧位姿势,调整病房内温度、湿度,夜间关掉日光灯,减少室内走动,促进睡眠。与患者加强沟通,在采取任何一项措施前耐心对其讲解,并做到动作轻柔,缓解恐惧、紧张情绪。针对深静脉血栓,定时辅助翻身,对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或在该部位垫柔软的枕头,开展被动活动,具体频率为1~2 次/d,活动时间>0.5 h/次。

研究组实施i-PARIHS 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1)危险因素评估:在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常见文献检索网站中搜索关于ICU 重症深静脉血栓的资料,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采集曾经发生过深静脉血栓的ICU 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调查临床因素,护士长对ICU 科室护理人员展开访谈,询问对方关于ICU 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的态度、行为、认知,对现阶段ICU 科室关于深静脉血栓预防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2)证据归纳:再次在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文献资源网站中系统性检索相关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获取最佳研究证据资料。(3)转化应用:遵从集束化护理原则,将分散的护理方法进行归纳、系统化,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合作,填补相关指南与临床实践的间隙,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把一系列预防ICU 重症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证据集合在一起,科学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加强风险评估。当患者进入ICU 科室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进行2~3次/d 风险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评估时考虑研究证据中的危险因素,高度关注高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抗凝治疗。②早期运动护理。在ICU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实施运动护理,评估是否能够下床活动,对不能下床活动者在床上进行全身被动运动,鼓励增加翻身频率,指导自主更换体位,进行从床上坐起、抬高下肢等简单运动。能够下床活动者积极引导下床活动,进行散步、原地踏步等强度较轻运动,运动20~40 min/次,1~2 次/d,高风险者适当增加运动频率,运动全程护理人员做好陪伴,运动前后及时监测各项生命指标。③机械性预防。对中高风险患者或抗凝禁忌者运用压力梯度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物理预防,特别注意各项工具的正确操作,确保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并在运用后观察使用情况,一旦有任何不适马上停止使用。(4)反馈:围绕证据转化应用效果定期进行评价反馈,评价1 次/周,针对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护理内容,科室内部加强ICU 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防治技能培训,提高防治意识与评估准确性,对于抗凝药物使用患者定时检测,避免发生弥漫性出血,且尽量与机械性预防协同应用。两组均连续护理至出院或转科。

1.4 观察指标

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6],根据形成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与混合型,总出现率=深静脉血栓出现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PSQI 反映最近1 个月内的睡眠情况,包括8 个维度,该次选取与研究相关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4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值均为0~3 分,评分越高提示睡眠情况越不好[7]。

护理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静脉主要包括股静脉、腘静脉,用多功能血管超声仪(型号:S5,厂家:美国VOLCANO 医疗设备制造商)测量。

总满意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问卷表评估,由患者根据实际护理情况实施自评,分值60~100 分,90~100 分为十分满意,70~<90 分为基本满意,60~<7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比较

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提升,且研究组速度快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4 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ICU 重症患者病情特殊,为保障生命安全,需长期卧床接受对应诊疗措施,长期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相关研究显示,ICU 危重症患者中高危深静脉血栓者占比高,合并脑卒中、行深静脉置管和左足背动脉流速减慢是危险因素[8]。深静脉血栓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造成肢体肿胀、颜色改变,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状态下可进展为肺栓塞,进一步降低生存质量。此外,大多数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在早期阶段症状轻微,难以及时发现并确诊,当出现肿胀、疼痛症状后,多预示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期或是晚期,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十分关键,是促进病情良好发展的有力途径。

传统护理针对ICU 重症,将重点放在原发疾病管理与临床症状缓解上,旨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按照医生指示给予对应的护理服务,没有针对深静脉血栓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护理内容不具有全面性,存在一定缺陷[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传统护理的对比组深静脉血栓出现率略高于研究组(P>0.05),说明传统护理在ICU 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上存在不足。为解决该问题,此次研究提出i-PARIHS 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比组,PSQI 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表明该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及提高睡眠质量,与刘霞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在i-PARIHS 概念框架下,将整个ICU 重症护理结构看作为螺旋线型,将“变革”作为护理的核心,通过危险因素评估、证据归纳,了解患者当前所处环境及自身特点,环境包括病房与科室内部组织结构环境,自身特点涉及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诊疗信息,将其视为根本要素进行相关护理管理,寻找变革证据[11-12]。联系实际对护理人员关于深静脉血栓的知信行水平展开调查,将证据具体转化为临床应用,结合集束化护理,避免单独针对一个因素进行干预,而是针对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化干预,体现目标性和序贯性,具体给予加强风险评估、早期运动护理、机械性预防等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13-14]。在反馈中,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不仅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并展开内部培训,促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预防技巧,在整体上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存在清晰概念和认知。经过详细且科学的护理,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出现率低于对比组(P>0.05),总满意率高于对比组(P<0.05),说明i-PARIHS 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可降低ICU 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让患者更加满意。与梁天英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显示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与本研究中的总满意率98.00%十分接近。

综上所述,i-PARIHS 概念框架下的集束化护理在ICU 重症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起到预防作用,加快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同时改善睡眠情况,获得高满意率。

猜你喜欢

满意率下肢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