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

2023-09-16韩晓云吴翠翠

中外医疗 2023年21期
关键词:罗非班进展血小板

韩晓云,吴翠翠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131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而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发生后,脑部缺血、缺氧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逐渐进展,呈阶梯性加重[1-2]。急性脑梗死中,进展性脑梗死是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临床亚型,约有1/3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进展性脑梗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持续时间在6 h 到数天[3-4]。由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致病因素较多,且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临床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溶栓治疗、取栓治疗,但上述疗法均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而在患者就诊时,因错过上述治疗手段,只能采用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台阶脑循环等常规治疗手段,因此其治疗效果较差[5-6]。如何有效将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提高,将患者预后改善是临床的重要课题。替罗非班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过度凝血或因血液高凝状态而引发的血管堵塞性疾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疗效确切[7-8]。基于此,本研究方便选取于2021 年3 月—2022 年12月期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接诊的63 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替罗非班的具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接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3 例;年龄53~85 岁,平均(71.29±3.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6~71 h,平均(65.15±3.51)h。观察组男21 例,女11例;年龄51~87 岁,平均(71.36±3.3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70 h,平均(65.22±3.45)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后,为脑梗死确诊患者;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阶梯性加重;④发病时间未超过72 h;⑤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者;⑥对研究中药物无过敏反应患者。

排除标准:①排除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异常患者;②排除既往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③排除入组前服用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药物患者;④排除重要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患者;⑤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①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每晚口服,1 次/d,100 mg/次。治疗2 d。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清晨口服,1 次/d,1 片/次。连续治疗2 d。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24~72 h 症状加重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替罗非班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1165;规格:100 mL∶盐酸替罗非班5 mg 与氯化钠0.9 g)静脉直接泵入,剂量为100 mL,速度为6 mL/h,连续治疗48 h。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数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 BI)分数。NIHSS 用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范围在0~42 分,分界值为3 分,<3 分为轻症卒中;3~10 分为中度卒中;≥11 分为重度卒中。BI 指数用来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0 分为最低分,100 分为最高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②分析治疗前后血小板情况。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配套试剂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血小板压积(thrombocytocrit,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进行检测。

③统计组间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伤、颅内出血、大便隐血阳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和BI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分数和B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 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BI 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和BI 指数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和BI 指数比较[(),分]

?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LT、PDW、MPV、PCT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对比()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3%高于观察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同时其还具有较高的复发率[9-10]。在急性脑梗死中,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发生后48~72 h,脑梗死逐渐严重而出现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致病原因包括,颅内低压灌注以及血栓持续加重,再灌注等。另外,高血压、动脉血管狭窄、糖尿病等疾病以及炎症反应也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脑梗死急性期,开通闭塞动脉,并建立侧支循环,将缺血程度予以减轻,同时在发病后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若不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出现持续性恶化,不仅影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还会造成患者预后较差[11-12]。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原因与血液凝聚和血栓形成导致患者脑血流阻塞有关。因此,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时主要是以降压、缓解组织缺血以及保护脑神经功能为主要治疗手段[13-15]。通过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将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同时预防血栓形成[16-18]。此外,口服药物起效较慢,还会因呕吐等原因影响药物的吸收,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替罗非班作为Ⅱb/Ⅲa 受体的结合,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上预防心血管缺血效果较为显著[19]。在本研究中,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患者NIHSS 分数明显降低,BI 指数显著提高,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之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与于东东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其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6%更低,主要原因在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确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安全性更高,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在血小板情况对比中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在于临床中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存在较大抵抗,抗血小板效果较差。而替罗非班作为新型非肽类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浆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交联,将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化,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替罗非班作为小分子非肽类络氨酸衍生物,抑制Ⅱb/Ⅲa 受体时具有选择性竞争,有剂量依赖性。经静脉给药后,可在5 min 内起效,作用时间可持续3~8 h。经静脉泵入后,使血栓形成后不易对血管造成阻塞,并且还能促进再灌注的形成,因此其诊疗效果更为显著。但由于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药效较强,可引发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密切检测,避免对患者躯体造成损伤。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安全性较高(P<0.05)。文中数据可有效验证替罗非班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替罗非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者卒中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诊疗价值。

猜你喜欢

罗非班进展血小板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