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效果

2023-09-16秦学玉

中外医疗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宫腔宫腔镜息肉

秦学玉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贵州 安顺 561000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壁血管、内膜腺体局灶性增生而形成的结节,多属于良性病变,诱发机制与性激素功能紊乱、子宫内膜免疫平衡失调等病理生理变化相关[1-2]。目前临床常应用宫腔镜技术实现术中对宫腔病变组织情况的清晰探查,其中宫腔镜双极电切、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等均在临床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有所应用[3]。除了有效清除宫腔病变以外,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治疗还对术者控制术后病灶组织残留的质量提出较高要求,而常规电切术主要采取电凝切除方式,并未能够充分满足临床控制组织残留方面的需求;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能够弥补常规电凝切除的不足,术中配合负压抽吸清除残留组织,且能够利用冷刀技术控制深层组织损伤,对提升子宫内膜息肉手术病灶清除质量有重要意义[4-5]。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4 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接收的86 例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手术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收的86 例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取传统双极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43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取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的43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5~36 岁,平均(30.75±2.47)岁;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病灶直径为11~16 mm,平均(13.64±1.08)mm。观察组年龄为26~36 岁,平均(30.77±2.43)岁;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病灶直径为10~16 mm,平均(13.67±1.04)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妇科内镜学》中子宫内膜息肉及诊断标准[6],B 超提示患者子宫出现占位性病变;②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月经异常等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癌前病变、子宫脱垂等其他宫腔疾病;②合并急性生殖系统感染。

1.3 方法

双极电切宫腔镜:Karl Storz,型号26105 FA 12;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Karl Storz,型号26092AMA。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喉罩下麻醉。常规消毒外阴后,明确子宫内息肉具体位置,自子宫颈外口深入宫腔,缓慢扩张子宫颈口。双极电切宫腔镜系统选择常规治疗模式,电功率300 W,将子宫颈口扩张至9.5 mm。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参数设置如下:动力主机1 800~2 100/min,吸引泵350 mL/min,膨宫泵130~170 mmHg,400 mL/min,将子宫颈口扩张至8.5 mm。接着使用0.9%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维持直视视角沿子宫颈管缓慢置入宫腔镜,深入宫腔。

对照组明确息肉位置后,电凝凝切清除病变组织,电凝止血。

观察组术中将刨削刀头紧贴病灶根部,与子宫内膜保持平行后逐步旋切,操作全程配合刨削刀头负压吸引,对病灶行原位旋切时配合抽吸,逐渐缩小息肉。直至切除平面与宫腔平面持平且完全游离病灶组织后停止操作,使用卵圆钳夹出游离组织。

两组术后0.5 h 复查生化指标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灌注介质总量及吸入量、手术时间、术后至首次月经来潮时间)。②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测定其血钠、血糖、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血钠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直接法测定,血糖采用血糖仪(豫械注准20212220005,型号:XD-20G200)测定,FSH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③比较两组术后3 个月内并发症(宫腔粘连、尿路刺激征、盆腔感染、子宫穿孔)总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灌注介质总量及吸入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术后至首次月经来潮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生理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1 d,两组血钠、血糖、F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钠较术前稍有下降,血糖、FSH 较术前高,两组各项生理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生理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生理指标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均属于临床妇科常见宫颈病变,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宫腔镜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针对以上两类宫颈内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的常用手段,宫腔镜下手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子宫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子宫内膜息肉病灶进行处理[7]。宫腔镜下电切术虽然能够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占位病变予以电凝切除,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合并刮宫史、剖宫产史者电切术后可能继发宫腔粘连,分析原因为在操作期间电切设备与宫壁距离过近易导致子宫内膜基底组织损伤[8]。为有效减轻此类术源性损伤对患者术后宫腔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临床致力于研发能够在有效清除病灶基础上实现低创操作的治疗技术。

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主要利用机械性冷刀对宫腔病灶实施旋切,在保证清晰操作视野的同时维持宫腔体腔稳定性,其所具备的全自动双管泵系统能够作为术者清除子宫内膜、黏膜壁病灶的有力辅助措施,且机械性冷刀对于子宫内膜完整性的破坏较小,整体来看,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在维持患者生化代谢稳定性方面做出了充分的努力[9]。

3.1 对手术效果及患者围术期生理状况的影响

关于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当中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风险控制效果较优,术中出血量仅为(3.09±1.68)mL,低于对照组的(5.46±1.79)mL(P<0.05);观察组术中灌注介质用量较少,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效率较高,与戚小霞等[10]研究结果相近,该研究显示刨削组术中出血量为(8.11±2.88)mL,低于电切组的(19.78±5.11)mL(P<0.05),分析原因或与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在稳定患者生化代谢机制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有关。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的应用,能够弥补常规电切在控制术中电热损伤上的不足,维持患者宫腔深层组织结构完整性,定点靶向清除宫腔内病变的同时避免术中大量出血诱发额外应激反应[11-12]。自息肉根部运用冷刀技术对病灶进行处理,且避免清除操作损伤深部组织,有助于控制宫腔镜术中出血风险,同时配合负压吸引措施能够及时清除术中残片,避免残留凝血块等影响术野,缩短操作时间。

其次,术中膨宫液压力>50 mmHg 属于宫腔镜术后继发疼痛的危险因素,且术中灌注介质出入量控制不当还可能增加患者并发水中毒的可能性[13]。应用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将生理盐水作为膨宫液,可利用这一电解质灌注介质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水平稳定,且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的冷刀操作优势对减少术中子宫内膜基底、黏膜损伤有重要作用。在避免损伤宫腔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病灶清除操作能够减少灌注液经血管吸收量,防止机体因过度吸收液体而继发低钠血症[14]。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术后两组围术期内血钠、血糖及FSH 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微波动,对照组术后血钠水平下降程度稍大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结果来看,宫腔镜电切术与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在稳定患者生理状况上的效果相当,短期内不易诱发严重的术后应激性损伤。同时,从两组术后月经来潮恢复时间来看,观察组术后月经恢复较快,由此可见,长期看来,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及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较为显著。术中严格控制灌注介质的使用量,同时借助冷刀机械性操作技术自病灶根部而非表面予以切除,仅需将子宫颈口扩张至8.5 mm,可有效减轻宫颈口扩张对患者术后宫腔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月经恢复[15]。

3.2 对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影响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同样是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体现。传统电切治疗术中会产生热辐射,进而对子宫内膜组织产生刺激,不利于控制术中宫腔内膜余量,且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因宫腔愈合不良、组织损伤而继发局部粘连[16-17]。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对提升子宫内膜息肉及患者治疗安全性有重要作用。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的冷刀技术能够避免电热辐射对患者子宫内膜、黏膜组织产生刺激,阻止术侧瘢痕形成。同时,宫腔镜引导下的组织、血管分离操作本身已保证较高的操作清晰度,加上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具有负压吸引残余组织的功能,以上优势综合作用下,术中继发应激性创伤的可能性较低,对于控制术后宫腔粘连、盆腔感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18]。

综上所述,在育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应用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与应用传统双极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稳定患者生理状况上的效果相当;新型宫腔镜刨削系统较能够控制术中出血风险及灌注介质用量,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及安全性,促进患者月经尽快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宫腔宫腔镜息肉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