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教育视域下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履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A市B县为例

2023-09-14顾白阳杨耀宇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副校长法治法律

文/顾白阳 杨耀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法治副校长”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是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重要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展露雏形以来,法治副校长制度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园安全管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围绕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的专项研究并不多,不足以全面展示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开展状况。笔者基于安徽省A市B县的调查,立足微观视角,初步了解该地区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实际,发现法治副校长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履职困境的优化路径,希望能以此推进法治副校长制度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该制度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依法治理等方面的“助推器”作用,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未来公民,为教育强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法治副校长”概述

(一)法治副校长制度起源

我国中小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制度是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于1998年7月开始实行的一项普法创举。①张鸿巍、侯棋:《法治副校长制度:体系透视与未来展望》,《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年第2期。2003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确认了法制副校长制度。2016年,教育部等专门印发文件,将“法制副校长”更名为“法治副校长”。2021年底,教育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每所学校应当配备至少1名法治副校长”,并要求法治副校长履职期间协助开展法治教育、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实施或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指导协助学校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治副校长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A市B县法治副校长工作概述

A市B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全县面积1,859平方千米,人口180万,辖30个乡镇、348个村(社区)。截至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119.8万人,各类中小学校529所,在校学生26万余名。近年来,该县司法局、教育局联合开展法治副校长选聘及任命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三)调研工作概述

2022年,笔者采取上门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在A市B县开展专项调研。派发“A市B县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调研问卷”545份(其中校长版95份、学生版450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515份(其中校长版90份、学生版425份)。所有问卷均由法治副校长、学生本人填写,可以真实地反映该地区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的情况。

二、“法治副校长”现状调研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1.法治副校长知名度较高,学生得以不同形式接受法治教育

根据调研反馈,80.66%的在校生知道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各校均通过课堂学习、专题讲座、普法视频和主题活动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法治教育。其中,74.90%的在校生表示曾通过课堂学习和普法视频等形式学习法律知识,61.40%的在校生表示曾通过专题讲座学习法律知识,69.60%的在校生则表示曾经参加过学校开展的与法律相关的主题活动。

2.法治副校长履职形式多样,多维度为在校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根据调研反馈,91.11%的法治副校长曾经以法治报告、讲座形式到校开展法治教育工作,75.56%的法治副校长表示常态化协助学校做好周边环境治理工作,64.44%的法治副校长曾为学校、师生、家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见图1)调研表明,各校法治副校长充分立足本职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教育一线发光发热。

图1 法治副校长开展工作方式方法占比图

3.在校学生法治素养得以提升,运用法律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调研走访中,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在校期间学习过多部法律,其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91.3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6.7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4.8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59.30%)等居多(见表1)。另根据调研反馈,98.48%的在校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97.43%的在校生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87.50%的在校生表示今后愿意将法律相关职业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中。

表1 在校学生学习法律法规情况统计表

(二)存在的履职困境

根据“A市B县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调研问卷”(校长版)反馈数据分析,A市B县法治副校长对自身工作评价普遍偏低,超过半数(56.67%)的法治副校长认为自己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一般”,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受制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法治副校长履职尤其是在开展法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三重矛盾”。

1.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技术性与法治副校长的临时性、兼职性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本质是思维的培养,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专业技能,法治教育工作者亦是如此。然而,由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单位工作人员所学专业相对集中,选任法治副校长时往往考虑其法律专业性而忽视了教育专业性。这一点也反映在调研数据之中:仅有18.89%的法治副校长表示自己具备教师资格证书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背景,但有高达51.1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并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副校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与此同时,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法治副校长存在履职意愿不强、履职能力不能满足新时代校园法治教育需要的问题。根据调研反馈,“自愿申请”担任法治副校长职务的受访者仅占5.56%,而占54.44%的法治副校长表示担任该职务是因“单位指派”,有38.89%的法治副校长任职时是受到了“学校邀请”,另有1.11%的法治副校长是由于其他原因才选择担任的该职务。看来,法治副校长任职多为被动出任,主动申请的人并不多,且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法治副校长业务培训尤其是入职培训工作开展存在不足,40.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入职培训,另有43.33%的法治副校长表示自己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内容。

2.法治教育的系统性、长远性与现行授课碎片化、零散化之间的矛盾

法治教育是一场对人的思维进行转变的“万里长征”,既包含为学生对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解读,又需要有现实案例分析作为支撑,目的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学习实践能力。而与之相矛盾的是,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教育的模式往往较为随意,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上级交代了工作任务所以临时性拼凑了一些授课内容,加之法治副校长往往对学生了解不够充分,使法治教育的开展缺乏整体的系统思考和规划。

根据调研反馈,45.56%的法治副校长任职时间为6——12个月,任职时间较短,较为切实可行的工作经验积累下来的不多。同时,仅有26.66%的法治副校长表示自己曾制定过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20.00%的受访者表示未制定,35.56%的法治副校长表示教学工作计划由学校代为制定,另有17.7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本职工作太忙无暇兼顾法治教育计划的制定。工作计划的缺失,使法治副校长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做到轻重有序、承接平稳,甚至出现单个知识点重复教学的情况,不仅造成了工作精力、时间的浪费,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学生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

3.在校学生对法律学习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与法治副校长制度供给滞后性、单向性之间的矛盾

在走访中,多数在校生表现出对学习法律的浓厚兴趣,且关注的法律内容多:90.80%的在校生表示关心学生权利方面的问题,83.30%的在校生注重隐私保护相关法律问题的学习,73.90%的在校生关心与家庭有关的法律知识,72.50%的学生认为需要积累预防违法犯罪相关法律的知识,另有32.70%的受访者表示,除上述问题外,还关心其他法律内容。(见表2)

表2 在校学生法律学习需求统计表

与之相矛盾的是,法治副校长与学校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法治副校长与学校师生沟通不畅、对校园实际运行情况不熟悉的问题。根据调研反馈,仅有15.56%的法治副校长表示自己对学校整体情况和师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而绝大多数法治副校长对任职学校的熟悉程度仅为“一般”。同时,法治副校长履职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95.56%的法治副校长表示未得到单位或学校方面的经费支持,工作开展还停留在志愿服务或完成上级指派任务的层面,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学校工作之间的矛盾。另外,A市B县至今尚未制定详细可行的法治副校长履职考核制度及方案,对法治副校长日常工作缺乏持续监督和管理,无法使年度考核尤其是绩效考核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三、“法治副校长”履职困境优化路径分析

(一)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提升法治副校长工作实效

1.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学载体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除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授课外,灵活采取主题班会、故事分享会、校园法治报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还可以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邀请法治副校长担任评委或指导老师,开展法治黑板报评比、微型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法律,提升法治教育实效。

2. 聚焦联动联学,创新教学理念

公检法司各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立足学校法治教育实际,瞄准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牵头建立领导有力、规范有序、反馈及时的法治副校长管理制度,以联动联学机制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法治副校长经验分享会。分享会内容围绕日常工作开展,进行先进经验交流、系列课程打磨等,避免法治副校长“各自为战”的局面。

3. 创建教育基地,升级教育资源

伴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应将建设法治教育基地纳入发展规划,通过基地内进行实物展示、模拟案情分析、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充分发挥启发式教育理念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从而掌握所学法律知识。

(二)以优质供给为关键点,打造法治副校长地域品牌

1. 挖掘典型案例,供给优质素材

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点,教育部门应联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充分挖掘日常工作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将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推进“以案促教”。各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联动合作,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地方典型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改编后呈现,比如主题微海报、微电影、微漫画等艺术形式,实现寓教于乐。

2. 遵循教学规律,开设系列课程

教育主管部门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在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牵头制定切实可行的法治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联合来自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等不同部门的法治副校长,争取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支持,采用微课、普法短视频等方式,制作系统全面的法治教育课程包,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法律学习需求,从而避免法治副校长碎片化、零碎式的法治教学再次出现。

3. 运用信息技术,注重体验教学

坚持以互动探索为核心,以“互联网 + 法治副校长 + 学校”思路为引领,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引入学校的法治教育实践中,运用体感游戏、VR体验、全息投影等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手段,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还要配合地方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开展暴力犯罪的层级划分、防范性侵犯罪、毒品的品种分类与甄别、模拟庭审体验等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司法的威严,学习法律知识。

(三)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完善法治副校长保障机制

1. 狠抓能力建设,加大对法治副校长的培训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立足法治副校长职能定位,以政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及校园日常管理等要素,灵活采用集体授课、座谈交流、网络教育等方式,逐年逐项列出培训计划,分专题对法治副校长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使法治副校长在任职前及履职期间完成一定量的培训课程,并将参与培训情况与其年度工作考核挂钩,确保法治副校长主动、高效提升自身法治教育专业能力。

2. 坚持结果导向,细化法治副校长考核规则

公检法司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结果导向,出台行之有效的法治副校长考核评价方案,激励法治副校长履职尽责。考核评价方案应重点考察法治副校长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效等,充分征求所在单位、对接学校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在细化评分规则的基础上采取打分制,并以得分划定评价等级。

3. 强化保障机制,激发法治副校长的工作热情

法治副校长所在单位应体现高度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全力支持法治副校长在校开展工作。要注重科学管理,将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纳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评价范围,激发法治副校长工作积极性。同时,公检法司各部门、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置专项经费,并纳入单位年度财政预算,用以保障法治教育活动专项工作的开展和表彰优秀、奖励先进等工作的进行。

附录:

A市B县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调研问卷(校长版)

尊敬的校长:

您好!为全面了解我县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助力平安法治校园建设,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请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填写,便于我们了解真实情况。

1. 您的受聘方式为( )。

A. 自愿申请 B. 学校邀请

C. 单位指派 D. 其他

2. 您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时间为( )。

A. 半年以内 B. 6——12个月

C. 1—2年 D. 2年以上

3. 您前往学校开展工作的频率为( )。

A. 每月前往 B. 每季度前往

C. 每学年前往 D. 未前往

4. 您是否接受过入职培训?( )

A. 参加过 B. 未参加 C. 自学相应内容

5. 您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书或教育学、心理学教

育背景?( )

A. 具备 B. 不具备 C. 自学相应内容

6. 您是否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 )

A. 已制定

B. 未制定

C. 学校代为制定

D. 本职工作太忙无暇兼顾

7. 您是否与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有过工作交流借鉴?( )

A. 有交流借鉴 B. 没有交流借鉴8. 您与学校整体情况和师生的熟悉程度为( )。

A. 非常了解 B. 基本了解

C. 一般 D. 不了解

9. 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的方式有哪些?( )(可多选)

A. 做法治报告、讲座

B. 制定法治教育工作计划

C. 参与、指导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

D.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E. 为学校、师生、家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F. 常态化协助学校做好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G. 为学校法治干部、教师开展培训

H. 其他

10. 您是否得到单位或学校的专项资金支持?( )

A. 有经费保障

B. 无经费

C. 其他情况

11. 您对自己此项工作的整体评价是( )。

A. 满意 B. 一般

C. 差 D. 较差

12. 您认为当前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能否解决?解决的办法是:

A市B县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调研问卷(学生版)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情况,为同学们带来更生动、更有趣的法治宣传课程,我们设计了调研问卷。请同学们认真填写。

1. 你知道你们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吗?( )(单选)

A. 知道 B. 不知道

2. 你参加过哪些学习法律的活动呢?( )(可多选)

A. 课堂学习 B. 专题讲座 C. 普法视频

D. 主题活动(主题班会、辩论赛、模拟法庭等)

3. 你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有必要吗?( )(单选)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C. 无所谓

4. 你认为法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 )(单选)

A. 有帮助 B. 没帮助 C. 不清楚

5.你关心哪些法律问题呢?( )(可多选)

A. 学生权利 B. 家庭关系

C. 社会制度 D. 隐私保护

E. 违法犯罪 F. 财产保护

G. 其他

6. 你学习过下面哪几部法律?( )(可多选)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H.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I.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7. 你长大后愿意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吗?( )(单选)

A. 愿意 B. 不愿意

8.你愿意从事哪些与法律有关的职业?( )(可多选)

A. 法官 B. 警察

C. 检察官 D. 律师

E. 法治学者

9. 你对学校法治副校长的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吗?

猜你喜欢

副校长法治法律
两元钱“惊动”法治副校长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中学副校长的作用与发挥
两个副校长的家访启思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