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聚力,双创天堂竞自由

2023-09-14杨佩佩

杭州 2023年14期
关键词:营商杭州数字

杨佩佩

20年跨越,巨变之中、亦有不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赋予浙江一把量身定制的发展“金钥匙”——“八八战略”。理念指引、规划先行、蓝图铺就……20年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杭州以改革创新之势,转变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蝶变升级,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活力,迎来城市全方位深度变革——新兴事物持续井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指数不断攀升。

筑战略之基

数字布局激发产业活力

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当时一路领跑的杭州,全市生产总值刚刚突破两千亿大关,但仍面临着市场化程度偏低、外向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低散乱”等“成长的烦恼”。

2003年4月2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杭州调研时指出,杭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不能简单地搞重工业。他为“天堂”杭州调整内涵:过去是“风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这是挺立时代潮头、紧扣时代脉搏的深入研判,透露出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敏锐,以全球站位和世界眼光强调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正是这一论断,引领杭州创新发展思路,逐步突出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导向,在全国率先布局数字经济,块状经济向集聚区升格,“低散乱”向“高精尖”升腾,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塑造了杭州制胜未来的先发优势,全市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099.77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8753亿元。

世界经济格局,因“数”而变。20年来,杭州不断在数字浪潮中奋楫争先、活力迸发——21世纪初,杭州率先在商务经济领域内对新型贸易方式创新探索、先行先试;2008年5月29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杭州“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2011年,杭州提出十大特色产业。随后,杭州率先意识到,数字经济不仅自身是新兴产业,而且还能渗透到千行百业,赋能实体经济。于是,杭州在2014年提出以“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敏锐地抓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

其力已聚,其势渐成。2018年,杭州提出建设“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向世界宣告发展数字经济优势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这一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杭州深谙领跑之道,坚信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具成长性、爆发力、牵引力的种子。如今,杭州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电商平台交易量和第三方支付能力全国第一,入选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已达5076亿元,占全市GDP的27.1%,占全省比重约57%。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在杭州,在线娱乐、远程医疗、无人酒店等智能化服务新模式蓬勃发展;培育出头部直播电商、多频道网络服务机构70余家,网络零售额年增长率高达20%。而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杭州致力于深化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率先走出了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未来工厂”驱动的智能制造发展之路,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全省第一。

发展数字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5月,杭州提出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今年,杭州又发布了《杭州市数字经济創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当下,杭州正在向“产业集群”发力,做强做优临空经济示范区、城东智造大走廊、“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等产业平台,持续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加快打造产业兴盛的“新天堂”。

谋创新之业

筑巢引凤释放双创活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创新创业,杭州从来都是慷慨的。

贝达药业创始人丁列明,被全中国肺癌患者誉为现实版“药神”。穿越创新药研发的“罗布泊”,做老百姓用得起的靶向药——这段创业传奇,就滋生在杭州这片土地上。

当丁列明回顾自己的创业史,他深感选择在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扎根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2008年,‘埃克替尼二期临床试验结束准备上三期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面临资金周转困境。那时候正是依靠杭州市政府给予的帮助,我们才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在杭州,只要有梦想,便可以在这片创新沃土上尽享阳光雨露。无数创新企业和创客们在这座造梦之城里扎根生长,书写逐梦的传奇。

依托“政策、人才、平台、资本、环境”五位一体双创生态体系,杭州的土壤有了一种创新赋能的属性,如今平均每天大约诞生700多个市场主体,每100个常住人口中大约就有13个市场主体。截至2022年,杭州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人才、海外人才、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人才在哪里,创新力就在哪里。2018年初,杭州迎来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国之重器——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这也意味着浙江省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迎来零的突破。

国之重器的所在地——城西科创大走廊,正是杭州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无数“奇迹”诞生于此。这片东西绵延39公里、总面积398平方公里的科创热土,集聚了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西湖大学等重量级的科创重器;吸引了无数高新技术产业,拥有高密度的人才构架,全杭州的“智库”几乎都汇聚于此。高能级平台建设是杭州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之地、全球科技创新版图重要一极的关键基石,城西科创大走廊犹如一把“创新钥匙”,正在激活杭州发展的源动力。

好风景里藏着创新力——以海归系、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异军突起,成为杭州创新创业的逐梦人;从创业引导基金“四两拨千斤”到民间投资成为杭州投资增长主力军;从初创企业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引领行业变革;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到特色小镇,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呈现“雨林式生态”;从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到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杭州在全省、全国城市竞争格局中的“前列”地位日益凸显。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力争将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率先转入更高水平创新发展轨道,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扬改革之帆

打破梗阻重塑制度活力

改革一子落,發展满盘活。改革攻坚是破解和制约创新深化体制机制的“清障车”,而“八八战略”的第一条,便是指向深化改革,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

在这浩荡的改革大潮中,杭州无疑是勇向涛头立的“弄潮儿”。构建更高水平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从来路看前路,杭州始终锚定改革目标,起而行之、行而不辍。

“有效市场”要求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和服务要更加到位,而“有为政府”强调刀刃向内,致力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固有惯性思维和体制机制弊端。近年来,杭州改革重心已从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再造上升到环境和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其中营商环境尤为重要。

截至2022年,杭州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已连续20年蝉联全国首位。民营企业活跃的原因是什么?从实践经验来看,营商环境比要素成本更加重要。

近年来,杭州致力于将营商环境做到“顶配”。2021年,杭州成为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杭州连续四年蝉联第一。然而,改善营商环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随着浙江打响“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最多跑一次”和数字化改革,杭州坚持刀刃向内和群众视角,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商务成本和交易成本最低,使得民营企业经营业务更加开放;出台全国最优的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并与时俱进,不仅使杭州成为中小微企业繁殖孵化和蓬勃发展的高地,更是民营企业总部的集聚地;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抓好“一件事”改革,推动金融、保险及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全国“最讲信用的城市”;健全企业、企业家司法权益保护制度和个人声誉产权保护机制;先后研究制定了150项改革任务,包括建设“亲清在线”惠企政策超市,打造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推动涉企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依法开放共享……

今年7月1日,《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浙江省域内第一部关于营商环境方面的地方立法。条例不仅为杭州公平、公开、高效、信用、包容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更是给予各类市场主体一颗发展的“定心丸”。

20年,杭州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如今杭州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力全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杭州发出铿锵誓言,将牢牢牵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牛鼻子,真刀真枪推进更深层次改革,不断向“力争全国最优、对标国际一流”进发。

猜你喜欢

营商杭州数字
杭州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答数字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数字看G20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