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杭州”锦绣繁华新天堂

2023-09-14韩一丹

杭州 2023年14期
关键词:西湖杭州

韩一丹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杭州,浸透著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对于杭州,习近平同志知之深、爱之切,曾先后55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寄予“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殷切期望,赋予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城市定位,指导推动“八八战略”在杭州的深入实践,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一座国际范、时尚潮、江南韵、未来感的人间新天堂正跃然升起。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表示:迈向新时代新征程,杭州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继续团结奋斗,强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扎实推进“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浙江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现头雁风采,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古今辉映,彰显东方文化魅力

6月15日,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光,穿过岁月时空,点燃新时代的亚运圣火,赓续不竭的体育精神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信念,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传向世界、爱达未来。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十万人家……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四方,勾留下无数文人墨客,营造出世代名城繁华。历史文化名城,是刻在杭州骨子里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杭州的文化传承、遗产保护、城市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擘画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蓝图。

2002年,西湖成为国内首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西湖和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从那时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已将西湖和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2003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从此,游人多了一处“世外桃源”;2005年,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实施,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的“杭州模式”,城市记忆得以保留,名城韵味愈发浓郁。

2011年以来,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三世遗”城市;设立“良渚日”和“西湖日”,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西湖龙井和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人类非遗”,杭州再次奏响古今辉映的交响乐章……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从抢救性保护到有机更新,再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在杭州被一步步激活点燃!

拥有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动漫之都、世界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金名片”,典籍中的杭州、文物中的杭州、遗迹中的杭州、创意中的杭州,全方位展现着历史与现实交汇、现实为未来注解的东方文化魅力。

拥抱数字,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ChatGPT横空出世,让人工智能站到了时代“风口”。6月10日,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杭开幕,中国工程院戴琼海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ax Tegmark教授等40位中外院士领衔近300位产学研专家,共话人工智能和相关领域未来发展。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杭州是最早“拥抱”数字的城市之一。200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杭州调研时,为“天堂”杭州调整内涵:过去是“风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

2006年,锚定“天堂硅谷”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2012年,成为全国首个免费开放Wi-Fi的城市;2013年,全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2014年,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正式拉开大幕……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在全国率先布局数字经济,勇当开路先锋。

“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如此推介杭州。

牢记嘱托,杭州更加坚定有力地向着“数字经济第一城”高歌猛进:培育了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全国知名特色小镇;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汇集了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及2个大科学装置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孕育而生;培育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成功打造智能物联、智能制造、智能健康等标志性产业集群;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0年居全国第1;人才净流入率连续6年居全国第1;创新指数位居全球100个科技集群第14位……杭州综合实力争先进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指数不断攀升、内外循环深度融入、“双创”氛围日益浓厚,辐射出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2100亿元起步,2015年一跃成为全国第10个突破万亿元的城市。2022年达18753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副省级城市第5、大中城市第9。2022年,杭州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6万亿元,实现增加值507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27%,占全省比重57%。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成为发展主旋律,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让万物和谐生长,滋养出杭州活跃的市场、富足的生活、活力的气质。钱塘自古繁华,而今更胜辉煌!

向绿而行,绘就幸福生活底色

6月12日深夜,巴黎传来消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5次会议审议,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27日在中国杭州举办。这将是此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在MAB专家看来,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

绿,是杭州的底色,从西湖、西溪到“三江两岸”,绵延三百多公里的生态长廊,让市民移步见绿;绿,是杭州的风尚,公共自行车、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水上巴士,让出行变成风景;绿,是杭州的活力,推进低碳产业蓬勃发展,让城市更具魅力。

2006年,杭州以“五水共导”为治水理念引导城市发展,将江、河、湖、海、溪“五水贯通”,让杭州成为了一座浸润人文底蕴的“东方威尼斯”。以“五水共导”为主题的杭州馆,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最佳城市实践馆,向世界展现了杭州“傍水而居、滨水而憩、依水而作”的美好生活。

2014年以来,杭州通过“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等组合拳,让碧水蓝天重现“天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桂冠不绝而来。成为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持续居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首位……“绿色”绘就了杭州城市幸福生活的生态底色。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统筹全域推进,85%以上乡村建成为美丽乡村;累计建成绿道约4700公里,基本实现“主城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顺利通水,市区居民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农夫山泉”;建成四级生态规划体系,是全国最早编制生态文明规划的副省级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20年来,杭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殷殷嘱托,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奋力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生动实践。一幅“西湖繁星、钱塘碧水、天目叠翠、江南净土”的新画卷,在杭州大地渐次展开。

大气开放,绽放名城的国际范

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浙大系,一直以来被誉为杭州创新创业“新四军”,然而近两年来,还有一支队伍日益崛起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外国创业者。

瑞士小伙Lucas,中文名叫鸿志远,2007年从瑞士日内瓦来到了“东方日内瓦”杭州。16年里,他从一名银行工作者成长为两家创业公司的CEO。他创办的Nihub,成为为海外创业者提供资源整合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中国落地和孵化企业项目的创新创业平台。默罕默德·萨万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工程学家。2019年,他带着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加入西湖大学。在他看来,杭州优越的人才生态环境,值得他“万里奔赴”。

随着亚运临近,杭州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除了创业者,在国际化学校、在医疗服务机构、在志愿服务爱心驿站,都闪动着他们的身影。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英语口语水平,一批外籍志愿者老师每周五晚上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并为新入住的外国朋友答疑解惑。在他们眼里,杭州宜居的生活环境、开放的人文氛围具有强大的“引力场”,吸引着他们不仅自己扎根杭州,还呼朋唤友“组团”来杭州。

“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杭州要有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07年,习近平同志就对杭州提出了“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殷切期望。

2008年,杭州将建设国际化城市写入城市发展战略,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通过加大国际产业合作、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出台国际人才引入政策、举办国际论坛、建设国际机场等举措,逐渐让世界看到这座被马可·波罗誉为“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正蝶变为一座“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东方品质之城。

2015年9月16日,杭州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成为继北京和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杭州。2016年,杭州再次迎来高光时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相聚杭州,共商世界经济合作大计,发表了杭州宣言。G20峰会和亚运会,如同有力的“撬动点”,将杭州迅速推向世界舞台,使杭州的全球知名度得到了“裂变式”提升。杭州将G20杭州峰会闭幕日9月5日,设立为永久性节日“杭州国际日”,一座“别样精彩、独特韵味”的世界名城风采初现。

成为“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牵头城市,入选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全球百强会议目的地城市、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云栖大会成为全球数字行业风向标……杭州国际化开放水平大幅跃升,在全球城市指数(GCI)排名由2015年的第113名,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第79名,连续8年保持进位态势。历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经受住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杭州开启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将奉献给世界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

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从“人间天堂”到“峰会之地”“亚运之城”,20年来,杭州的城市格局发生巨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方位跃升。正如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绿水青山的自然风貌、诗画江南的人文底蕴、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杭州吸引着世界对这扇“中国窗口”凝神驻眸。

猜你喜欢

西湖杭州
杭州
杭州亥迪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汴西湖
节日之美——西湖村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