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安徒生童话》为例

2023-09-13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丑小鸭安徒生整本书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 高 敏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导向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应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注意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与“引导”,为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提供必要的条件与资源。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为例,谈谈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二、《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初步阅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笔者和所教班级学生一起上了一节《安徒生童话》读后交流课。交流课主要分为五大板块:

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进童话王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在童话王国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微弱的火光中看到了幸福,历经磨难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小意达的花儿进入王宫参加舞会,跳鹅最终迎娶了公主……在那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安徒生创造的童话王国,是他送给全世界孩子和大人共同的礼物”,以此唤醒学生的阅读记忆,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拉近学生与《安徒生童话》之间的距离。

板块二:分享、总结阅读方法。笔者在课前找到9名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逐一展示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展示内容包括:书中的勾画痕迹,班级阅读群中读故事的视频,目录旁的人物品质笔记,阅读收获本的照片,思维导图,读书小报,故事绘画,主题书签,等等。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笔者在课堂上总结出了6条阅读方法:在文章中圈画,坚持阅读展示,记录人物品质,完成阅读收获本,绘制思维导图,完成特色作品。

板块三:讲故事,回顾童话内容。在猜童话人物和猜故事名称的小游戏中,学生迅速回顾《安徒生童话》中的角色和故事,使课堂从交流阅读方法转为交流故事内容。通过提问“《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你喜欢哪个故事呢?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你喜欢的故事?”让学生在《安徒生童话》故事交流会环节,先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故事,再每组派代表上讲台为大家讲故事。

板块四:谈人物、故事,说感想。在前期学生自主阅读时,笔者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最喜欢的故事前画上五角星,并且对学生喜爱的故事进行统计,制作了一个“《安徒生童话》最受喜爱故事排行榜”。在课堂上,笔者公布了这个排行榜,以最受班级学生喜爱的故事《丑小鸭》为话题,引导学生交流喜爱《丑小鸭》的理由和阅读《丑小鸭》时的体会。聚焦最受班级学生喜爱的故事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懂得阅读时要读出故事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从故事中我们还能得到生活的启示和编写童话的方法。《丑小鸭》的阅读感想交流结束后,笔者提问“你还喜欢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让学生交流对其他故事的感想。

板块五:总结与推荐。在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故事动人曲折,充满了爱与美。最后,笔者结合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了叶圣陶的《稻草人》和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格林童话》。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后反思

(一)发现好的阅读方法,表扬宣传

本节课的亮点之一为板块二学生交流总结阅读方法。在学生刚开始读《安徒生童话》时,笔者就留心观察学生在阅读时的做法,并且给出建议。在注意到有学生在看《野天鹅》时,笔者会在交谈中问一问他对艾丽莎行为的看法,并且提示他可以将人物的品质特点写在目录对应的地方。在看到有学生边读书边圈画时,笔者在班级中大力赞扬了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带着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传授给学生故事类思维导图的几种画法。笔者还将学生绘制的读书小报、书签、插图等,贴在教室外“读万卷书”的展板上。

在不间断地高调渲染之下,学生都学习到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自发地将其运用到阅读当中。这样,学生不仅阅读了整本书,而且在用心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了更多的阅读方法,获得了成就感。

(二)抓住人物情节,建立整体认知

故事情节交流是整本书阅读交流课的重点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能很轻易地从故事名称中知道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如《夜莺》的主人公是夜莺。但在《安徒生童话》中,又有许多身份相似的人物,如《夜莺》《野天鹅》《皇帝的新装》中同样出现了国王,《丑小鸭》《野天鹅》都有变成天鹅的主人公,《枞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都出现了圣诞树的形象,有一些学生就在根据文字或图片猜猜人物的环节出现了记忆混乱。混认人物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该情节中人物的行为记忆不清。基于学生的阅读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故事交流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明确主人公经历的方式,提醒学生抓住故事中人物的关键情节,让学生建立对人物和故事的整体认知,以达到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形象和关键情节,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故事的认识。

(三)以生为本,灵活改变环节安排

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在进行故事交流时往往把故事说得很长,导致故事交流环节的时间只够邀请两三个学生上台分享,因此笔者在板块三故事交流会前加入了小提示“故事讲述时间限定为1~2分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上台交流;小组内交流时间为3分钟”。这三项提示意在为小组代表上台交流留时间。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3分钟时长太短,不能让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分享出自己喜爱的故事。简短的时间正好给了一些交流能力和交流意愿较弱的学生不张嘴的机会,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在听其他组员分享,自己并没有参与到交流中去。

既然是交流课,就应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在发现学生交流得意犹未尽时,教师可以增加小组活动时长,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时间。对于交流能力和交流意愿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交流提示中明确要求——平时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中最先发言,其他学生给予倾听和帮助。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阅读思考

交流讨论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十分重要。交流不是没有主题的,需要教师决定好讨论的大方向,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这时,问题设计和问法尤为重要。听课教师在点评板块四“谈人物、故事,说感想”时指出了该环节问题设计过于局限,虽以“《安徒生童话》最受喜爱故事排行榜”为引子,聚焦讨论了学生对最喜爱的故事《丑小鸭》的感想,但以“你还喜欢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开启自由讨论环节不太恰当。只聚焦于“喜欢的故事和人物”就将学生不赞同的童话人物和情节排除在外了,限制了学生讨论的范围和其他想法的表达,此环节中的提问应修改为“还有哪些人物、故事给你印象最深、触动最大?”,这样问题设置就更为开放了,能让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表达交流的需求,产生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五)言意兼得,获取语言表达的智慧

本节课侧重于对《安徒生童话》中故事人物的情节与情感交流,并未涉及对书中语言表达的赏析,因此欠缺了一些“语文味”。在板块三“讲故事,回顾童话内容”的环节,除了可以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还可以加入任务“读一读自己认为精彩的故事片段,说一说你认为精彩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精彩之处。教师根据不同的写作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指导,让学生广泛地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特意品析故事中语言表达的精妙,可能是塑造人物先抑后扬的手法,可能是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也可能是塑造不同人物时文章中呈现出的不一样的环境描写。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判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作用或者效果。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书中语言表达的智慧,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达,最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情况,做好阅读过程的安排,从阅读动员到阅读情节分析再到阅读感想交流,每一步都是帮助学生落实整本书阅读的关键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好调整,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

猜你喜欢

丑小鸭安徒生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后传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