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09-12毕蔷薇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5期
关键词:符合率直肠癌检查

毕蔷薇 丹东市第一医院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采取两种诊断方法后,CT诊断,T1 21例、T2 18例、T3 4例、T4 3例,MRI诊断T1 33例、T2 24例、T3 6例、T4 5例,结果显示CT检查的符合率为57.50%,MRI检查的符合率为85.00%,CT检查符合情况与MRI检查符合情况差异比较明显,MRI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磁场原理将人体置于强大均匀的静磁场中,通过特定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改变区域磁场,借此激发人体组织内的氢质子核产生共振现象而发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成像[1,2]。MRI可以进行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检查,包括: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白质病、脑部炎症、血管畸形等);②腹部疾病(肝癌、肝转移瘤、肝囊肿、肝硬化、肝血管瘤、脾脏血管瘤、脾脏淋巴瘤、脾囊肿、胰腺癌、胰腺囊肿、胰腺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小肠肿瘤、腹腔炎症、腹腔肿瘤等);③泌尿系统疾病(肾肿瘤、肾错构瘤、肾积水、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占位);④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子宫肌瘤、内膜癌、卵巢癌、畸胎瘤、盆腔炎症等);⑤脊柱四肢及关节疾病(椎间盘突出或膨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3-5]。本研究随机选取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本院80例直肠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8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1~64岁,平均(30.35±1.26)岁,体重46~82kg,平均(60.12±8.21)kg,身高155~175cm,平均(167.21±10.02)cm。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直肠癌患者;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告知患者及家属本次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配戴心脏起搏器、假牙等金属装置的患者;有精神病病史患者;幽闭症患者。

1.2 方法

对80例患者先进行CT检查,告知患者在检查前7d禁止做胃肠道造影检查,在CT检查前的8h给予患者甘露醇葡萄糖溶液口服,检查当日不能进食,检查前15h分次饮用500~1000mL的温水,上机后需要用500mL温水灌肠。使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为患者进行检查,调整扫描参数:层厚5mm、间隔5mm、管电压12kV、管电流300mA。指导患者正确卧位(采取仰卧位),常规扫描范围为耻骨联合下缘到隔顶。增强扫描需注射35%海醇100mL,速率为3mL/s。

MRI检查:告知患者在检查前4h禁止饮食,上机前为患者进行清洁肠道和灌肠操作,方法与CT检查前准备相同。使用Discovery™MR750w 3.0T诊断仪为患者进行检查。参数为:层厚5mm、间隔5mm,指导患者正确卧位(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确定肿瘤位置后以其为中心做横断、冠状面T1W1平扫和T2W1平扫。常规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钆双胺,剂量为0.1mmol/kg,速率为2mL/s。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指标

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符合率。根据TNM分期中T分期,对比CT检查和MRI检查在T1~T4分期中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符合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7.50%。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病理诊断与CT诊断符合情况(n=80)

2.2 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

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00%。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病理诊断与MRI诊断符合情况(n=80)

2.3 CT诊断与MRI诊断

CT诊断诊断正确数46例、诊断正确率57.50%,MRI诊断数例、诊断正确率8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0.001)。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CT诊断与MRI诊断正确率比较(n=80)

3.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结肠或直肠中的异常细胞不受控制的分裂,最终形成的恶性肿瘤疾病,而肿瘤是一种异常的组织块,这类组织细胞通常会发生异常分裂或不能正常衰老死亡[6]。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又被称为癌症。恶性细胞可以直接侵犯到临近的组织细胞,直接长到周围组织、脏器上,形成局部浸润。并且通过血液(肿瘤细胞从母体脱落以后进入血液循环,随血管到达血液供应比较丰富的脏器,如肝脏、肺、骨头,定植后逐渐生长,形成转移灶)和淋巴系统(随淋巴道淋巴结向下转移,是比较常见的转移途径)进行转移扩散到其他部位[7-9]。肿瘤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并造成患者器官损害,然而肿瘤生长迅速,而氧和营养供应相对不足,容易导致肿瘤坏死破裂,诱发大出血,患者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此外晚期肿瘤患者食欲相对较差,肿瘤细胞对营养的吸收比较迅速而巨大,引起极度营养不良状态,即恶病质,导致患者体质衰竭而死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直肠癌的病因:①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摄取动物的饱和脂肪,糖分吸收有可能过快,增加胆汁分泌的强度,促进直肠癌发病的风险);②肠道炎症(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直肠癌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20倍);③大肠腺瘤(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之间的基因变化相近,也是直肠癌的高危风险之一);④遗传因素(有大肠癌的家族,遗传的风险大概要占全部大肠癌的10%左右,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病死率和正常人比起来也要高4倍左右)等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有增长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逐年引起人们对此病的认识。另外,在《中晚期直肠癌诊疗现状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在调查的患者中首次确诊为晚期的占五分之四,且接近一半的患者出现了转移,给治疗和预后带来很大的挑战。究其原因是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和缺乏直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10]。直肠癌多为隐匿发展,早期症状不够典型,仅有少量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癌肿体积的增大,会表现出肠管狭窄、肠腔阻塞,造成排大便不通畅,还会表现出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排大便困难等肠梗阻的症状。晚期直肠癌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会表现出相应的转移征象。如果转移至肝脏,会表现出肝大、腹水和黄疸,侵犯骶丛神经及骶前部时还会有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下腹部及下肢。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直肠癌早期病情较轻,可能仅为原位癌,病灶局限于黏膜上皮内[11]。少数直肠癌早期患者,病灶可能已经局部转移、侵犯周围组织,但病灶尚未向远处转移,在经过局部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等外科手术后,必要时联合卡瑞利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药物进行化疗,通常可以将疾病治好。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还需加强直肠癌的诊断对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

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直肠镜或结肠镜等进行检查诊断。还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包括CT、B超、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13]。其中,MRI有独特的成像原理,对软组织的分辨度较高,能够清楚检查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和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病症。可以进行多参数、多角度、多方位成像,可以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甚至呈现斜矢状位扫描,从而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能够更明显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且该检查无创伤、无电离辐射伤害,可反复多次检查[14]。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提示肠壁肿物大小以及侵及肠壁的范围,是否侵透直肠浆膜层,直肠周围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肠壁肿物的侵及范围,了解肿瘤的部位。此外,通过MRI检查可评估肿瘤的位置与直肠系膜、直肠系膜筋膜、血管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另外,MRI是直肠癌局部分期最准确、有效的方法,是否把直肠癌患者作为单纯TME手术或是TME手术并新辅助放、化疗的适应者决策取决于MRI所见。T1期、T2期的肿瘤和肿瘤直肠壁外侵犯<5mm及无可以转移的淋巴结,可以直接进行TME手术。直肠壁外侵犯>5mm,并且有1~3个可以转移的淋巴结,要进行短期的放疗,再行TME手术。如果直肠壁外侵犯>5mm,并且环周切缘阳性,或是有转移的淋巴结在3个以上,要行长期的放、化疗,再行TME手术。

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临床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的策略,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标准。需注意的是因为检查是在强磁场环境中进行,所以被检查者身上及体内绝对不能有磁铁性金属,如身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和神经刺激仪、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危重患者带有各种抢救设备等,轻则会对机器造成一定的损坏,重则会危及生命。此外,MRI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以及不能合作的患者,如昏迷、惊厥、神志不清、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昏暗狭小的空间会产生恐惧,而导致血压、心率的增加,甚至窒息)、幼儿等患者禁止做此项检查。

目前的MRI技术难以将早期T3期肿瘤(T3a+b)与T2期肿瘤鉴别。另外MRI尽管能准确评估晚期T3期肿瘤,但分析轻微的影像学表现以区分早期T3期肿瘤和T2期肿瘤需要评估医生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图像具有非常好的质量。因此,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还受到操作医生的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责任心以及仪器分辨率的影响。操作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理论知识不断地作出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诊断技巧,减少和规避伪影,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帮助患者更好地治疗[15]。本次研究选取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本组病例中CT诊断,T1 21例、T2 18例、T3 4例、T4 3例,MRI诊断T1 33例、T2 24例、T3 6例、T4 5例,CT检查符合情况与MRI检查符合情况差异比较明显,结果显示CT检查的符合率为57.50%,MRI检查的符合率为8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诊断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综上所述,MRI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符合率直肠癌检查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layjng with ch & sh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