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23-09-12黄忞王一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仓山院区福建福州35000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5期
关键词:磁共振肝细胞腹部

黄忞 王一凡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 (福建 福州 350007)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进行肝脏肿瘤良恶性筛查的108例患者,全部给予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或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将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此外,对比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值,观察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结果:对比病理结果,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7.50%(78/80)、92.86%(26/28),灵敏度为97.50%(78/80),特异度为92.86%(26/28)。肝细胞癌的ADC值低于肝转移癌但不明显,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癌的ADC值均低于肝血管瘤,P<0.05。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T1WI信号、T2WI信号、ADC图像一致性、伴有的征象均有明显不同。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高,可通过ADC值和声像特征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

近年来,受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变化的影响,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受病变的影响,患者肝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进而影响到生存质量,严重情况下甚至可使患者死亡[1]。以肝血管瘤、肝细胞瘤、肝转移瘤等为代表的肝脏良恶性肿瘤在早期表现上较为相似,但在治疗方式和预后上则有明显不同,临床需要对这些肝脏良恶性肿瘤做好鉴别诊断,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恰当的治疗,从而使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2]。磁共振成像是临床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常规磁共振检查获得的信息较为有限,而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基于器官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状况进行成像,利用不同性质病变组织的细胞中水分子运动、交换能力的差异来判断细胞病变状态,从而实现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3,4]。本文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进行肝脏肿瘤良恶性筛查的108例患者,试评价腹部磁共振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进行肝脏肿瘤良恶性筛查的108例患者,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31~77岁,平均(54.75±10.17)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或肝脏穿刺活检结果确认为肝脏良性或恶性肿瘤;②无腹部磁共振DWI检查禁忌证;③患者信息全面无误;④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患者参与研究;⑤医学伦理部门批准本次的研究申请。排除标准:①患有可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的疾病;②主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③患有幽闭空间恐惧症等心理疾病;④配戴有起搏器等金属类医疗器械;⑤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⑥依从性欠佳者;⑦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腹部磁共振弥散甲醛成像检查,设备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T Discovery mr750型磁共振成像仪(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3544702号),线圈类型为8通道相控表面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饮至少4h,卸下身上的金属饰品、假牙、磁卡等物品,为患者取平卧体位,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对患者进行扫描。T1WI选择TFE-IP(单次屏气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同向位,将TE设置为230ms,TR设置为180ms,FOV设置为37.5mm×37.5mm,层间距设置为0.5mm,层厚设置为5.5mm;T2WI选择为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同向位,将TE设置为80ms,TR设置为567ms,FOV设置为36.2mm×36.2mm,层间距设置为0.5mm,层厚设置为5.5mm。基于SENSE技术的EPI(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腹部DWI扫描,将层间距设置为0.5mm,层厚设置为5.5mm,将b值设为800s/mm2,和0s/mm2。在患者病灶最大直径外放置图像分次层面,测量ADC值,使用计算机中的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对感兴趣区使用大小一致的圆形测量3次,测量时应规避坏死区与囊变区,最后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腹部磁共振DWI检查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腹部磁共振DWI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②对比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癌的ADC值:该指标是指表观弥散系数,是在弥散扩散成像基础上测量到的图,得到ADC图,将每一像素的ADC值进行运算后,即可得到弥散加权图像。测值时,利用计算机中的专业工具,找出扫描好的ADC图,拖到Viewing卡内,选中工具里的第一个圆形ROI工具,在感兴趣区域画圈,其中Mean一栏所对应的值,将小数点向左移3位并×103,所得到的值即ADC值[5]。③观察肝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MRI常规扫描、DWI扫描的影像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择SPSS统计学软件作为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软件版本为23.0,针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s进行t检验,针对计数数据(n、%)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则意味着统计学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 腹部磁共振DWI与病理结果的对比

见表1,对比病理结果,腹部磁共振DWI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7.50%(78/80)、92.86%(26/28),灵敏度为97.50%(78/80),特异度为92.86%(26/28)。

表1 .腹部磁共振DWI与病理结果的对比(n)

2.2 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对比

见表2,肝细胞癌的ADC 值低于肝转移癌但不明显,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癌的ADC值均低于肝血管瘤,P<0.05。

表2 .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对比(±s,×103mm2/s)

表2 .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对比(±s,×103mm2/s)

肿瘤类型ADC值肝细胞癌(n=20)1.02±0.20肝转移癌(n=8)1.17±0.24肝血管瘤(n=80)2.11±0.39 t(肝细胞癌-肝转移癌)1.695 P(肝细胞癌-肝转移癌)0.102 t(肝细胞癌-肝血管瘤)12.075 P(肝细胞癌-肝血管瘤)0.000 t(肝转移癌-肝血管瘤)6.671 P(肝转移癌-肝血管瘤)0.000

2.3 影像特征比较

常规扫描:①肝脏恶性肿瘤: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肝转移瘤类圆形、表面光滑,部分病灶伴有牛眼征;②肝脏良性肿瘤:常规扫描可见T1WI稍低信号、T2WI边缘高信号影,部分病灶伴有灯泡征。

DWI扫描:①肝脏恶性肿瘤:肿瘤实质存在高信号影,部分液化病灶有不均匀信号,ADC图像与之相反;②肝脏良性肿瘤:肿瘤中可见中高信号,而ADC图像则为高信号。

3.讨论

肝脏良恶性肿瘤大多症状表现相似,但病变性质明显不同,临床无法根据症状进行明确诊断[6]。然而,包括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等在内的肝脏良恶性肿瘤均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临床需要为患者采取高效、准确的方法进行诊断。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如肝脏恶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会呈现出T1WI低信号与T2WI高信号的特点,肝转移瘤会呈现出形态为圆形、边缘光滑的形态学特点,部分患者伴有牛眼征,而肝脏良性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也会出现T1WI低信号、病灶边缘T2WI高信号的特点,因此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因缺乏血供等原因,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对直径不足1cm的微小病灶诊断准确性不高[7]。而磁共振DWI技术作为一种基于分子布朗运动的弥漫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肝脏疾病更加准确的诊断,特别是对于早期肝脏肿瘤,可以定性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由于在平面回波成像中收集到更短的回波链,因此分辨率比磁共振成像更高、图像质量更加优秀[8,9]。在对患者肝脏组织的扫描中,腹部磁共振DWI可以清晰反映出肝脏细胞中微观水分子活动的自由度,展现出比常规磁共振更多的生理、组织功能信息,在不同梯度的磁场中,弥散的水分子于质子相位位移中会出现信号不同程度的衰减,同时,在某些磁场强度下,如果部分组织弥散速度与其他组织不同,信号将会呈黑灰色型号或灰白色的衰减信号,借助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差异性,腹部磁共振DWI可以通过对比二者之间组织水分子运动与交换能力的差异性来绘制出ADC图像,临床再测得ADC值,进而更加直观地进行肝脏肿瘤病变性质的鉴别[10]。如果仅采取常规磁共振检查,受生理病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获得的图像可能存在与ADC值之间的不同之处出,而腹部磁共振DWI则可以捕捉到不同之处,实现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准确鉴别诊断[11]。例如,肝脏恶性肿瘤实质位置在腹部磁共振DWI图像中会出现高信号影,部分液化病灶信号不均匀,ADC图像与之相反;肝脏良性肿瘤在腹部磁共振DWI图像中会出现中高信号影,但ADC图像则与其相似,即出现高信号。

见结果,腹部磁共振DWI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7.50%、92.86%,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92.86%,可见腹部磁共振DW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显著诊断价值。此外,从结果可以发现,肝细胞癌的ADC值与肝转移癌相近(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癌的ADC值均低于肝血管瘤(P<0.05),可见腹部磁共振DWI可以通过ADC值进行肝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未癌变的良性肿瘤的细胞膜具有较强的天然屏障作用,细胞中水分弥散难度较高,因此ADC值较低;癌变后细胞膜遭到破坏,细胞中水分可以轻松弥散,因此ADC值较高[12]。而在影像特征上,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T1WI信号、T2WI信号、ADC图像一致性、伴有的征象均有明显不同,因此临床可以通过DWI影像特征进行鉴别。对比陈晶等[13]报告中100%的特异度、93.33%的灵敏度,黄秀等[14]报告中良性肿瘤高于恶性肿瘤的ADC值,与本文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腹部磁共振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临床可通过ADC值、常规扫描和DWI扫描的影像特征对肝脏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磁共振肝细胞腹部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SIAh2与Sprouty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