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3-09-12邓茵茵泉州市第一医院院感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5期
关键词:消化规范化内镜

邓茵茵 泉州市第一医院院感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内镜室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奇数患者53例为对照组未使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偶数患者53例为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其感染控制中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率7.55%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率32.08%,观察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73.58%,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较好,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好评度明显上升。

消化内镜室在医院属于重要科室,它涉及急性肠胃炎、急性胃溃疡等多种疾病,一般需应用消化内镜进行检查并诊断。检查期间消化内镜会与患者的组织、体液发生不可避免的接触,可能沾染上细菌,需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发生感染的情况较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速度[1,2]。近些年来,临床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常规管理方式已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本院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对其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方式,并对感染控制中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内镜室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奇数53例患者为对照组未使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偶数53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照组:年龄21~63岁,平均(43.87±16.64)岁,男28例,女25例;观察组:年龄22~64岁,平均(44.34±16.16)岁,男29例,女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性信息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已明确需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满足自愿参与的原则,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表现的患者,合并严重性疾病患者,具有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严重缺陷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53例患者运用常规管理方式,根据流程实施日常仪器设备、消毒等管理工作,观察组53例患者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办法,具体工作如下。

1.2.1 医护人员管理加强

每周组织消化内镜室的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感染防控等方面,不断加强其无菌意识,实际工作时要求医务人员严格穿戴隔离服、隔离手套、隔离帽、隔离口罩等,强调每天工作后应规范清洗消毒,护士长做好监督工作,定期予以考核。

1.2.2 环境管理的加强

①每日完成诊疗工作后,指定专人进行物表、地表消毒,空气消毒可通过紫外线消毒方式,2次/d,0.5h/次,同时严格做好记录;②医疗废物的处理,因每天消化内镜室诊疗期间往往产生较多的医疗废弃物,其间大量的细菌存在,应当以专门的容器存放废弃物,加强封口管理,并在明显位置做好标记,指定清洁人员定期处理,避免细菌感染[3,4]。

1.2.3 消化内镜的管理

在进行检查之前,医护人员需再次进行内镜消毒,通过漂洗、干燥等操作后方可进行诊疗。在内镜使用后可通过初洗、酶洗、漂洗等规范化清洗流程后,再将其放置于戊二醛消毒剂中浸泡消毒。整个清洗过程应关注清洗吸引按钮、活检帽、送水送气按钮等,采用高压力气枪充气各个管道至少0.5min,并将管理中的消毒液去除。通过压力水枪的使用,以纯水将内镜中各管道冲洗2min以上,严禁消毒液残留情况发生,所有管道均应采用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灌注,再运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充气至各管道0.5min,务必使其完全干燥[5,6]。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于两组患者应用管理方式前、后的效果指标采用本院自制的院内感染控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标准中包含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每项满分100分,评价分值越高,效果越优。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③两组患者对于内镜检查服务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门诊(住院)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评价结果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值分别为85~100分、60~85分、6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指标数据,计数资料以%表达,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前感染控制评价指标

接受管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接近,P>0.05,组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前感染控制评价指标(n=53,±s,分)

表1 .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前感染控制评价指标(n=53,±s,分)

组别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观察组93.13±4.18 90.39±5.02 94.29±3.15 93.24±3.17 94.31±1.41对照组93.24±4.52 90.96±5.41 94.34±3.73 93.48±3.06 94.49±1.87 t 0.1301 0.5623 0.0746 0.3966 0.5595 P 0.8968 0.5751 0.9407 0.6925 0.5770

2.2 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后感染控制评价指标

接受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前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n=53,±s,分)

表2 .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干预前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n=53,±s,分)

组别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观察组96.24±2.37 96.05±2.38 96.53±2.78 98.03±1.42 97.64±1.51对照组94.18±2.02 91.71±2.42 95.06±2.54 94.79±2.33 95.23±1.53 t 4.8159 9.3279 3.0546 8.6445 7.8703 P 0.0000 0.0000 0.0029 0.0000 0.0000

2.3 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接受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率7.55%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率32.08%,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记录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 (n=53)

2.4 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接受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73.58%,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n=53,n/%)

3.讨论

医疗机构是各种患者聚集就诊的场所,极易发生各种病原体交叉传播和院内感染,严格预防各种病原在院内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的严格管理,是医院感染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者专注的方向。而消化内镜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又是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将规范化操作一整套流程应用于内镜室才可以较好地提高内镜室内的医院感染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7-9]。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接受管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接近,P>0.05,组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急救药物管理、消毒隔离5个方面的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究其原因,通过规范化管理流程的建立来做好消化内镜室的管理极为重要,从医护人员的培训开始,强化内镜室的环境管理,并采用一系列消毒、干燥等手段管理消化内镜,让每一位医务人员对于消化内镜的管理加以重视,有效提升感染风险控制率,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10-12]。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率7.55%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率32.08%,医务人员定期、定时检查工作,有效预防仪器在使用期间突发性损坏,还可提升仪器的使用寿命,医务人员、专职人员不可忽视每个环节,确保消毒的安全性、彻底性、有效性。观察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内镜检查服务满意度73.58%,这与医护人员不断加强规范性与合理性关系密切,其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得以促进[13-15]。

综上所述,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较好,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好评度明显上升。

猜你喜欢

消化规范化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