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疗法联合微波治疗阴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2023-09-12董晶晶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尖锐湿疣治疗仪炎性

董晶晶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1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实施阴道尖锐湿疣(VCA)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疗法联合微波治疗所获得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于医院接受VCA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分别给予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疗法联合微波治疗与微波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复发率均更低,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相对较低,免疫功能更高,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是VCA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尖锐湿疣属于性传播疾病的一种,导致其出现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病后会在患者肛门以及生殖器部位出现增生性损害[1]。阴道尖锐湿疣(Vaginal Condyloma Acuminata,VCA)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尖锐湿疣类型,其以年龄处于18~50岁的女性作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包括化学、物理以及免疫方法等,但是因为病灶所处位置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治疗受到了一定的显著,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就要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2]。基于此,本研究于医院接受VCA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实施VCA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疗法联合微波治疗所获得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医院接受VCA治疗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年龄20~52岁,平均(32.25±2.68)岁,患者病程3~24个月,平均(8.96±0.42)个月,患者疣体数量1~15个,平均(4.87±0.36)个;对照组患者年龄19~53岁,平均(31.45±2.71)岁,患者病程2~24个月,平均(8.72±0.39)个月,患者疣体数量1~14个,平均(4.52±0.33)个,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

纳入标准:①符合有关于尖锐湿疣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发病部位为阴道内[3];②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③临床资料完整且治疗依从性、配合度均相对较高;④患者精神状良好且认知功能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系统性疾病以及其他类型性疾病的患者;②参与本研究前1个月有全身抗病毒药物或者是其他外用药物使用史的患者;③对光敏剂过敏或者是合并光敏性皮肤病的患者;④经过宫颈刮片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癌变倾向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微波治疗,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后3d至月经前10d,实施治疗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并协助其选择膀胱结石体位,常规实施阴道、宫颈的消毒,将分泌物清除干净后借助扩阴器充分显露病灶,借助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喷雾剂实施局部麻醉,并根据患者皮损大小、深度等进行微波辐射探头与治疗频率的选择,一般输出频率控制在60~70W,每次凝固时间为4~6s。完成微波探头设置后将其直接接触疣体,并轻微加压实现电灼,指导疣体凝固且变白、变硬后停止,完成操作后轻轻擦拭表面凝固组织,之后再次凝固基底部,范围为疣体周边0.2cm,治疗时间为30min/次,治疗1次/d。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方法与时间等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光动力疗法在微波治疗之后实施,所选择的仪器为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通用名称: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型号:LD600-C;生产商:武汉亚格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注册证号:GB7247.1-2001),在治疗前需要运用生理盐水实现创面清洗,并将充分吸取浓度为50%盐酸氨基酮戊酸配置液的无菌棉湿敷于患者的皮损部位,并在3h后撤除,之后充分暴露患处,并借助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实施照射,输出功率为150mW,能量密度控制在80~100mJ/μm2,治疗时间为20min/次,间隔7d治疗1次,治疗4次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与评价指标分别为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γ、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和不良反应(烧灼痛、水肿、下腹部坠胀、红斑)发生率。

疗效判定借助《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治疗完成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消失,疣体完全消失认定为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好转,皮损面积缩小范围在50%以上为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改善并不明显,皮损面积缩小范围不足5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1.0完成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分析,计数数据的表示与检验方法分别为%、χ2检验,计量数据的表示与检验方法分别为±s和独立样本t,统计学差异显著以P<0.05作为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观察组31例患者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例,剩余30例患者中包括17例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31例患者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剩余25例患者中包括14例治疗显效,11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0.6%,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χ2=18.315;P=0.03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复发情况评价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1例患者,其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0/31)、6.5%(2/31),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χ2=15.514;P=0.042);治疗后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0/31)、9.7%(3/31),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χ2=12.698;P=0.038);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2%(1/31)、12.9%(4/31),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χ2=14.072;P=0.03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复发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较低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评价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后可知,治疗前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γ、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n=31,±s,ng/L)

表1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n=31,±s,ng/L)

组别肿瘤坏死因子-γ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7.06±2.54 4.33±1.09 33.25±3.87 7.48±1.26 26.35±3.15 15.08±1.42对照组16.98±2.48 7.52±1.53 33.17±3.65 15.63±1.42 26.26±3.20 19.89±2.05 t 1.886 4.303 2.353 2.306 1.415 2.201 P 0.124 0.040 0.087 0.034 0.134 0.04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评价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更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分析比较(n=31,±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分析比较(n=31,±s,%)

组别CD3+CD4+CD4+/CD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4.23±2.16 62.89±3.24 32.15±2.87 39.89±3.49 1.02±0.19 1.60±0.23对照组54.87±2.25 57.63±3.18 32.26±3.02 34.52±3.32 1.02±0.20 1.19±0.25 t 1.356 3.182 2.132 2.262 1.341 2.447 P 0.141 0.037 0.096 0.041 0.138 0.046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

观察组31例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烧灼痛、水肿、下腹部坠胀、红斑等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对照组31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烧灼痛、水肿、下腹部坠胀、红斑等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0.653;P=0.089)。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而其感染与尖锐湿疣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尖锐湿疣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长。尖锐湿疣的病变位置有很多,其中阴道属于较为常见的发病位置。在实施VCA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因为疣体位置相对较深,显露并不是特别清楚,再加上内环境给病毒的聚集与繁殖提供了基础,因此,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想要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要分析理想的治疗方案[5]。

在以往实施VCA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为微波治疗,微波指的是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具有容易聚集成束、高度定向性以及直线传播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穿透、反射以及吸收的特性,在运用微波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其作用发挥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实现的,可以通过微波消耗而生热,并借助热量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相对来说微波治疗的效果远远优于其他热敷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杀菌、消毒功效。在运用微波治疗实施VCA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其功效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发挥,同时,操作简单且容易掌握,所需要的治疗时间较短,治疗后不容易出现感染。但其复发率相对较高,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有限,因此单独应用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需要联合其他方式共同治疗。光动力疗法属于近些年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其利用光动力反应实现了病变组织的破坏,可以杀死增生活跃的细胞,对疣体周围所可能存在的亚临床感染情况有着较为理想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复发情况的出现,与微波联合应用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为VCA患者实施光动力疗法治疗的过程中科学、合理选择仪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本研究所运用的仪器是型号为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其由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组成部分包括主机、治疗头,其治疗头额模式包括吸盘式治疗头以及面罩式治疗头两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达到消除炎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辅助治疗炎性痤疮和消炎、消肿、镇痛、止痒的效果[6]。在实际应用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其优势在于属于非侵入性、非剥脱性以及非灼热治疗,可以让患者获得较高的舒适度,同时,其输出功率可调,治疗时间可以灵活控制,适用于各种类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在此基础上,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不需要特殊护理,操作简单、快捷,医护人员在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可以上岗。本研究所运用的LD600-C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先进的仪器类型,其可以满足患者的各项治疗需求,并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与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复发率、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减少了复发情况的出现,同时联合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实施VCA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属于相对较为理想的一种联合治疗方案,不仅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的改善,避免了复发情况的出现,不会因为联合治疗而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相对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尖锐湿疣治疗仪炎性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