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3-09-12赵丽丽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天津30014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射血导丝左心室

赵丽丽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天津 300142)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治疗方法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与对照组(29例,治疗方法为常规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流分级更优,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改善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应用常规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之后发病,患者病情容易受到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如果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则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是坏死[1]。为AMI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疏通发生梗死的血管,实现心脏功能的保护,以预防、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以往在AMI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静脉溶栓治疗,但是这一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2]。为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目的与效果,就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SI)的应用较多,为了分析其具体的疗效,本研究随机在本院接受AMI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心脏CSI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本院接受AMI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16例(55.2%),女13例(44.8%),患者年龄45~83岁,平均(61.52±3.35)岁,病程1~5年,平均(2.06±0.34)年,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11例;对照组男17例(58.6%),女12例(41.4%),患者年龄46~82岁,平均(61.87±3.42)岁,病程1~4.5年,平均(2.01±0.40)年,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12例,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AMI的诊断标准[3];②存在心前区疼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的患者;③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6个月内接受心脏手术治疗与出现过活动性出血的患者;②合并肝脏、肾脏等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合并认知、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心脏CSI,在实施治疗前需要协助患者接受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测定与检查,并在治疗前3d给予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药物口服治疗,严格测定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并借助计算机计算出冠状造影的剂量。同时在开展治疗前也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介绍手术的方法、目的以及可以获得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掌握治疗可能造成的并发症,了解治疗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并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可能给治疗造成的影响。手术治疗中需要合理选择冠脉支架植入路径,主要选择的为右手桡动脉,做好充分的消毒、铺巾之后需要保证手术是处于无菌状态,并通过适量麻醉药物的使用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麻醉起效且达到满意效果后需要准确找到穿刺部位,实现穿刺导丝置入后拔出穿刺针,将鞘管沿着穿刺导丝置入,并将穿刺导丝、内鞘拔出,将外鞘作为后续导管、导丝的通道。将造影导丝与导管沿着外鞘置入血管,并缓慢置入造影剂,找到闭塞病变所处位置,将造影导丝与导管拔出后置入导引导管、导丝。运用球囊与压力泵实现加压,保证患者血管处于充盈状态,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球囊撑开程度与血管直径相符,将球囊、支架送入指定位置后使用压力泵实现支架撑开,并以达到预定形状为最佳,建立正常血流流通通道,将导丝、导管拔出后并致止血压迫器,将患者送回至病房。完成之后需要实现肝素的静脉滴入,时间在24h,同时给予噻氯匹定口服,剂量为0.25g/次,1次/d,连续用药1个月,阿司匹林长期口服,每天剂量为0.1g。

将常规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所选择的药物包括尿激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中,尿激酶的用药剂量为150万U,用药的方式为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用药剂量均为300mg,用药的方式为口服。在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接受0.1g/d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口服药物支持,其中阿司匹林需要长时间服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评价指标分为5个方面的内容:①治疗效果;②血流分级;③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④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⑤并发症(冠状动脉再闭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4]:治疗后患者ST段超过0.15mV,患者T波直立变化>50%,在1年内无并发症、死亡等情况出现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程度减轻、频率减少,且ST-T段心电图的改善比较显著认定为好转;患者治疗后病情并无显著变化,部分患者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认定为无效。

血流分级采用冠心病冠脉造影的方式进行评价,共分为0~Ⅲ级,患者无血流灌注且闭塞血管远端并无血流为0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有血流,但是无法实现完全充盈为Ⅰ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以实现完全充盈,但是显影与造影剂消除均相对较慢为Ⅱ级;冠状动脉远端与正常冠状动脉呈现相同状态,可以完全、快速充盈、消除认定为Ⅲ级。患者血流分级为0级认定为差,患者血流分级在Ⅰ-Ⅱ级认定为良好,患者血流分级为Ⅲ级认定为优秀[5]。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处理、分析,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例数为29例,其中有18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0例患者治疗好转,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患者例数为29例,其中有15例患者治疗有效,有8例患者治疗好转,有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9.3%,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患者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5.512,P=0.038)。

2.2 两组血流分级优良率

观察组29例患者中血流分级为优秀的患者有17例,血流分级为良好的患者有12例,血流分级为差的患者有0例,血流分级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29例患者中血流分级为优秀的患者有14例,血流分级为良好的患者有10例,血流分级为差的患者有5例,血流分级优良率为82.8%,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对照组患者血流分级优良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χ2=14.072,P=0.040)。

2.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较短,而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n=29,±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n=29,±s)

组别 治疗时间(d) 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d)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 12.31±2.06 7.58±0.69 67.54±11.36对照组 22.06±2.22 11.59±1.03 48.52±9.87 t 2.776 2.365 2.201 P 0.035 0.041 0.03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甲组与乙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水平比较(n=29,±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水平比较(n=29,±s)

组别心率(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06.54±8.25 84.26±5.23 82.36±7.54 119.54±6.25 61.25±3.66 83.26±4.13对照组105.23±7.94 91.36±4.87 83.24±7.38 132.21±7.15 62.54±2.18 94.69±5.32 t 1.533 4.303 1.895 2.306 1.341 3.182 P 0.125 0.036 0.096 0.039 0.109 0.045

2.5 并发症

观察组2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类型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4%;对照组29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冠状动脉再闭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χ2=12.691,P=0.035)。

3.讨论

AMI这一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其以中老年人作为主要的发病人群,且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肥胖等均可能会增加AMI发生的可能性,属于导致这一疾病出现的高危因素。对于AMI患者来说其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心绞痛、恶心、头痛以及冷汗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休克的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与威胁。有相关研究表明,AMI患者的发病较急、病情变化快且较为危重,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需要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6]。

在以往实施AMI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就是静脉溶栓,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可以疏通患者发生闭塞的血管,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这一治疗方法有着一定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这一治疗方法,且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7]。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获得了医学工作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关注与认可[8]。心脏CSI属于AMI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将支架放置于病变的位置,以达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血管壁出现塌陷的情况,在保证血流通畅、保护心功能以及更好改善预后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流分级、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率、血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心脏CSI这一治疗方法在获得更好治疗效果,改善血流情况与患者病情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过程中的效果。韩晓冬[9]的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心脏CSI治疗,虽然未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对比,但是通过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发现在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等恢复效果均良好,且TIMI血流情况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于AMI患者来说心脏CSI的理想效果与价值。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心脏CSI的应用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患者的更好治疗与预后改善提供了基础。

猜你喜欢

射血导丝左心室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