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9-12王继红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功能科重庆404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5期
关键词:气胸胸膜X射线

王继红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重庆 404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肺部病变患儿80例,全部患儿均接受床旁超声与肺部X射线片检查,将CT结果作为参考,比较超声与X射线检查在新生儿肺部疾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X射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肺部疾病在超声图像上具备的特征主要为B-线、斑片状弱回声、异常胸膜线以及支气管充气征。结论:超声应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的效果确切,可取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作为新生儿肺部疾病的有效诊断方法。

新生儿肺部疾病是影响新生儿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如新生儿肺炎。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发生于终末气道、肺泡以及肺间质的炎性病变[1]。儿童由于自身呼吸道黏膜屏障较为脆弱,因此为肺炎的高发群体。肺炎发生后病情发展迅速,当发展为重症肺炎后,则可能使患者出现缺氧以及毒血症症状,如持续发热、气喘、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为改善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疾病预后,需在患儿疾病确诊后,为其实施积极治疗,并采取辅助措施,使患儿的呼吸功能得以改善,减轻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对于争取救治时间,改善患儿的疾病预后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3]。新生儿自身的配合性差,在开展检查操作时,难以进行体位摆放配合,容易导致疾病漏诊的发生。新生儿肺部超声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操作难度低,检查结果可靠,可重复性强,用于气胸、肺不张等疾病进行诊断时,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4]。但受到以往认知不足的影响,多数人认为肺部诊断属于超声检查的“禁区”。本次研究就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肺部病变患儿80例,探讨超声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肺部病变患儿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周龄30~42周,平均(36.20±3.60)周,出生体质量1.50~4.16kg,平均(3.05±0.72)kg。

纳入标准: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病变;患儿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的患儿;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接受常规X射线片检查与肺部超声检查,肺部超声检查应用的仪器为迈瑞公司生产的便携式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为10.0MHz,探头类型为高频线阵探头,为患儿应用仰卧位、侧卧位或卧位,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扫查患儿的肺脏,扫查时探头和肋骨保持垂直,根据腋前线以及腋后线,将患儿身体肺脏划分为前区、侧区和后区,分别实施扫查,避免出现遗漏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以CT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分析肺部X射线与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②新生儿肺部疾病患儿在接受超声检查时,超声图像上的肺部超声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部X射线与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效果

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X射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部X射线与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效果(n)

2.2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

新生儿肺部疾病在超声图像上具备的特征主要为B-线、斑片状弱回声、异常胸模线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包括:①肺实变征象:超声图像上的组织回声表现为肝样伴支气管充气征,症状较为轻微的患儿,呈现为胸膜下局灶肺实变,不具备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肺实变的范围明显增加,且出现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②胸膜线异常:在开展超声检查时,患儿不具备清晰的胸膜线,或胸膜线完全消失。在全部的患儿中,均有A-线消失的情况出现,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症状,和肺实变共同存在;③肺泡间质综合征:其为肺部病变患儿常见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肺实质共同存在。

3.讨论

新生儿肺部疾病易发生于早产儿群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以往临床上主要为患儿实施X射线检查和CT检查,但上述检查方式均具备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开展胸部CT检查时,扫描射线会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辐射损伤,可对其DNA产生损伤[5]。超声属于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6]。有研究报道称,在对肺水肿、气胸等疾病进行诊断时,超声检查可取得比X射线检查更好的效果,诊断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高[7]。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率逐渐提高。

本次研究中,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X射线检查,表明在对新生儿肺部疾病进行诊断时,肺部超声检查可取得比X射线检查更好的效果。超声技术可将患儿接受检查中的射线暴露减少,同时操作难度低,准确性高,可实现床旁检查,可依据患儿自身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动态监测,对于重症肺部疾病新生儿患儿更为适用[8]。若如超声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诊断时,不但可对肺不张予以显示,同时可直观反映患儿的肺水肿程度,甚至可对患儿是否出现胸腔积液予以观察[9]。除此之外,超声还可对双侧病变性质予以观察,并观察到同侧病变不同肺野情况,为临床后续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在实施X射线片检查时,大多难以对湿肺与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分辨,主要是在X射线图像上,两种疾病导致的图像特征均为“白肺”,若不借助进一步检查,则容易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使治疗时机被延误[10]。而肺部超声的开展,可使两种疾病得到有效的区分,在超声图像上,湿肺主要呈现为肺水肿症状,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呈现为肺实质半支气管充气征,因此,若超声图像上发现有肺实变,则可对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排除[11]。

有研究报道称,通过对135例疑似新生儿肺部疾病患儿的超声检查发现,包括88例肺疾病患儿以及47例无肺部疾病的患儿,新生儿肺疾病患儿中包括75例肺炎患儿,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以及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2]。依靠观察患儿的超声影像,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疾病患儿的主要超声征象为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肺水肿以及肺实变等。通过开展动态扫描,结果显示病情程度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的新灶出现,可依靠胸膜线、AIS以及A-线等超声征象予以判断,并且未能成功撤机的患儿,肺部超声检查可使病灶的检出率提高,明显优于X射线检查;在未出现肺脏疾病的患儿中,肺部超声检查显示其具备正常的胸膜线,表明肺部超声检查对于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的肺部疾病诊断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病情反复以及需要撤机的患儿,具备更为高效的实用价值[13]。并且在对患儿的疾病开展动态监测时,肺部超声检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均较高。在采用超声对正常新生儿肺部进行检查时,肺组织表现为低回声,具备清晰、规则以及光滑的胸膜线;A-线表现为高回声,显示清晰,呈现为等间距平行分布,可显示超过3条的线条,同时呈现为由近至远逐渐减弱的情况,通常不具备B-线会仅存在少数的B-线[14]。

湿肺患儿在接受超声检查时,呈现为程度不一的肺水肿症状,但不会出现肺实变,主要包括:轻度暂时性呼吸增快症患儿的超声影像下显示为肺间质综合征或双肺点,重度暂时性呼吸增快症患儿在病情发作的急性期,呈现为致密的B-线,白肺或程度较为严重的肺间质综合征,随着患儿病情的恢复,有双肺点出现。轻度或重度的暂时性呼吸增快症均会有胸膜线异常以及A-线消失的情况出现,无论是轻度暂时性呼吸增快症,还是重度暂时性呼吸增快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不会有肺实变出现。

在对胎儿吸入综合征患儿开展肺部超声检查时,显示患儿的胸膜下出现局灶性实变,并且有程度不一的“白肺”,可和正常的肺部超声征象共同存在,患儿还可能出现病变区胸膜线异常的情况,发生病变的组织的A-线消失,但其不具备明显的特异性[15]。在对肺炎患儿开展超声检查时,患儿会出现肺实变合并支气管充气征或支气管充液征,在实变区的肺组织的胸膜线呈现为异常状态,同时A-线消失,非实变区的组织可出现B-线,或有肺间质综合征变化。部分患儿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胸腔积液,可呈现为单侧发病,也可呈现为双侧发病,轻度肺炎患儿疾病处于急性期,或重症肺炎患儿疾病处于恢复期时,在超声图像上均可发挥双肺点。

在对气胸患儿开展超声检查时,实时超声图像上未发现肺滑动,该征象是气胸诊断中最主要的超声征象,若超声显示存在肺滑动,则可对气胸予以排除[16]。超声检查时气胸患儿的肺组织具有胸膜线和A-线,若胸膜线和A-线消失,则可对气胸予以排除。气胸患儿的超声影像上不存在B-线,若其具备B-线,则也可基本排除气胸。

综上所述,超声应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的效果确切,可取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作为新生儿肺部疾病的有效诊断方法。

猜你喜欢

气胸胸膜X射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