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30年中国电动车市占率将翻番系统性成本优势是关键

2023-09-11本刊编辑部整理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市场份额比亚迪特斯拉

本刊编辑部整理

瑞银投资银行研究部最近拆解了比亚迪的最新一代电动车型:比亚迪海豹。拆解之后,瑞银的结论是即使考虑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比亚迪较传统竞争对手仍享有成本优势,且该优势可持续,并预计到2030年中国整车厂的全球市场份额将翻番。

瑞银重申对比亚迪的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320港元调高至345港元。除此之外,瑞银认为,吉利、广汽等头部车厂有追随比亚迪获得成功的潜力。在电动车新势力企业中,瑞银更青睐理想,因为其具有在高端市场的强大定位。

瑞银认为借助在目标市场的组装业务,全球三分之二的汽车市场将成为一小部分中国电动车企的潜在市场。在基准情景中,到2030年中国整车厂的全球市占率将从17%增长到33%。而传统整车厂的全球市占率可能从81%下降到58%。

目前在中国市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正分别主导着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市场。尽管整体市场份额大约为50:50,但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与外国品牌的市占率比例接近80:20,而在燃油车市场,这一比例约为30:70。

大约五年前,中国品牌的汽车主要集中在价格不高于10万元人民币的领域,而外国品牌则主导了价格较高的领域。但是2017年开始,中国品牌汽车价格持续走高。

购车者也发生了变化——几年前,支付超过30万人民币的富裕买家可能只关注德国的高端品牌。如今,富裕的客户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高端汽车,转向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并不一定会导致买家成就感下降。

瑞银表示,鉴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开发周期仍然快于国外品牌,相信中国品牌从国外品牌获得的市场份额将是结构性的、持续性的。

2023年8月,当比亚迪庆祝其第500万辆电动汽车交付时,董事长王传福预计,中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38%、2021年的44%、2022年的50%上升到2023年的56%、2024年的63%和2025年的70%。

就国际市场而言,近两年全球芯片短缺和疫情抑制了海外制造能力。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100万辆跃升至200万辆,2022年为300万辆,瑞银认为,鉴于2023年上半年的出口超过200万辆,2023年出口可能超过400万辆。

瑞银将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海外汽車市场分为三个类别:1)有强大的本地竞争对手和/或关税壁垒的市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2)有相对更多的竞争对手,但也有一些强大的本地竞争对手,如欧盟,具有“中等”准入难度;3)在竞争中开放和相对自由的,比较容易进入的市场,包括全球大多数新兴市场,和一些如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

瑞银表示,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避开第一类市场,并在第三类市场中进行扩张。在第二类中,中国汽车制造商似乎优先考虑利润高的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中等收入国家取得显著成就的市场包括智利(2022年获得了33%的市场份额),墨西哥和泰国(中国品牌主导着其电动汽车市场)。在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澳大利亚有11%的市场份额,展示了其在发达市场中的潜力。在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顶级出口目的地包括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智利、比利时和澳大利亚。

瑞银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分配中33%是中国品牌份额,8%是特斯拉和58%是全球汽车品牌,而目前为17%是中国汽车,2%是特斯拉和81%是全球现有汽车品牌。东南亚、欧洲、中东和拉丁美洲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关键市场。

瑞银认为,与美国和欧洲的现有汽车相比,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拥有系统性的电动汽车成本优势,同时提供比特斯拉更广泛的产品线,并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尤其是大众市场)。

比亚迪连续7个月成为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领导者,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为30%。比亚迪海豹是基于比亚迪的新平台e3.0开发的,是该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后轮驱动电动汽车,展示了其最新一代的电池和集成技术,已经以19万元的价格进入高端市场,并建立了成本领先地位。

根据瑞银的计算,比亚迪海豹的成本甚至领先可对标特斯拉Model3约15%。瑞银估计比亚迪海豹的毛利率为16%,EBIT利润率为5%,与全球大众市场燃油车的利润相似。这得益于比亚迪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发挥了其在电池、车辆集成、动力总成和电子模块等方面的成本优势。

在拆卸过程中,瑞银认可了比亚迪海豹从刀片电池组到高度集成的电力电子模块的高效系统集成。该机构表示相信,这证明了比亚迪的垂直供应链的技术能力,内部制造的组件比例很高,并表示“它的整合水平与特斯拉持平,如果不是更高的话。”

截至2023年6月,比亚迪正在生产和销售16款电动汽车车型,而特斯拉是4款车型。瑞银认为,这跟工程师成本相关。与外国同行相比,比亚迪工程师的薪水相对较低,这使其能够建立一个规模可观的研发团队。

据该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称,截至2023年3月,该公司已拥有6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7万名工程师。它的员工规模与大众(67.6万名员工)相当,比丰田(37.5万)大,比特斯拉大得多,“因此有理由认为它拥有的研发团队比特斯拉大得多。”

在2023年消费电子展上,欧洲一车企负责人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制造电动汽车比中国汽车制造商多40%。另一位车企负责人也表示,欧洲小型城市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成本可能比在中国高得多。瑞银表示,其拆解分析显示了类似的成本差距。即使增加关税和运输成本,从中国出口到欧洲仍然比本地制造更便宜。

瑞银估算中国目前有148个汽车品牌,其中114个是本土品牌,34个是外国品牌。其中,20%的畅销品牌贡献了90%以上的行业总销售额。

然而,到2030年可能只有十几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会存在下去,每家制造商每年将产生至少1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瑞银相对更看好广汽、吉利等汽车制造商。

瑞银表示,在中国汽车市场,广汽集团在销量上最接近比亚迪。尽管有国有背景,但广汽一直在高效、积极地建设和销售大量电动车。其最受欢迎的两款车型,在二季度都实现了超过两万的月销量,可与比亚迪的可对比车型秦EV和元+EV相媲美。不过,目前广汽的总销量仍仅为比亚迪电动车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尚未实现营业利润盈亏平衡。

吉利汽车在电动汽车转型方面采用了多产品线战略。在吉利品牌中,瑞银最看好的是Zeekr和Galaxy。2023年6月和7月GalaxyL7的首次销量达到了1万辆。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市场份额比亚迪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通信芯片市场份额 有望超越计算机芯片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上海市各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表(2017)
比亚迪宋
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3你会开吗?
内地市场份额接连下滑,联想手机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