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军事民主与攻济打援战役

2023-09-08夏明星高桃源

党史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华野兵力粟裕

■夏明星 高桃源

粟裕、钟期光、 唐亮、 张震、陶勇 ( 左起) 在1948年曲阜华野前委扩大会议时合影

1948 年7 月13 日,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又称许谭兵团) 一举攻克济南、徐州之间的兖州。于是,济南周围300公里的广大地区被华野控制,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据守的济南成了一座孤城。这样,济南战役问题就提上了日程。这时,就何时打济南、怎样打济南问题,党内大开军事民主之门,上下左右斟酌损益,最终达成攻济打援共识,成功演绎三大战役序幕战。

毛泽东拟议7月攻济,粟裕认为操之过急

1948年7月14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张震,并告许(世友)谭(震林)、中原局、华东局:

估计敌人似将利用你们疲劳, 集中力量向你们压迫, 使你们不能安心休整。 似须以有效行动分散敌人, 你们则乘敌分散之际, 歼灭几部敌人, 方能实行大休整……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 似以许谭攻击济南为最有效……迫使邱(清泉) 黄(百韬) 两兵团分兵北援(敌非北援不可)。 此时, 你们则寻敌一部攻击, 使敌既被迫分散, 又首尾不能相顾, 利于我之各个击破及尔后之大休整。 许谭攻济南, 可先占领机场, 以两三个星期时间完成攻城准备(包括恢复疲劳、 补兵、 练兵、 侦察及部署等)。 然后看敌援兵情况, 决定先打援或先攻城。 如攻城打援均无把握, 则收兵休整。 邱、 黄既抽一部援济, 即不可能向你们压迫, 你们或作战, 或休整, 便均有了自由。 目前许谭不宜和你们集中行动, 若许谭加入鲁西南, 将迫使邱、 黄集中, 不易求得歼击机会。 以上请考虑电复。

当时,粟裕等指挥华野外线兵团刚刚胜利结束豫东战役,毛泽东担心敌人乘势压迫,故有命令许谭攻击济南之议,意在吸引徐州附近之敌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北援,以纾粟部之困,同时创造各个击破的战机。对于华野内、外线兵团会师鲁西南之议,毛泽东认为暂时不妥。

上述这一作战设想,当时还是征询意见,要粟裕等“考虑电复”。可是,从7月14日到16日,毛泽东连续发出7份电报给粟陈(士榘)、许谭等,一次比一次明确地提出:许谭兵团要在10天内外迅速夺取济南,然后“于十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华野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委吉洛——姬鹏飞)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就是说,毛泽东决心“7月攻济”。

如何执行中央军委指示?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手段攻占济南更为有利?粟裕为此反复思考。

粟裕全面分析敌我态势和部队现状,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反复征询陈士榘、唐亮、张震的意见。

经过3天深思熟虑,粟裕得出了结论:即将进行的济南战役,是继豫东战役之后又一次高度集中统一的大兵团攻歼战,战役规模必然更大,对华东乃至全国战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战胜利,不仅可以解除华野南进的后顾之忧,而且可以为在徐(州) 蚌(埠) 地区进行战略决战造成有利战略态势。在战略决战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攻济是否成功,与战略决战关系很大,必须谨慎从事,经过充分准备,集中华野全军兵力来打。

而山东省会济南,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济南守敌10余万人,防御体系坚固完备,济南守将王耀武不是泛泛之辈。攻打这样坚固设防的省会城市,在华野战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敌人在徐州地区集结有邱清泉、李弥、黄百韬3个兵团,全部机动兵力约17万人,随时可以北援,攻济与打援势必同时进行。能否取胜,关键在于集中多少兵力。许谭兵团兵力不足10万人,攻济与打援势难兼顾。只有集中华野全军全力以赴,才能确有把握地争取攻济打援的胜利。只有集中更多的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略态势,推动战局向南线战略决战发展。

粟裕还认为,如果攻济主要是为了分散敌人,以保证华野外线兵团休整,则不必采取这一行动,因为内、外线兵团已经采取互为掎角的兵力部署,达到了保证休整的目的。同时,在豫东战役以后,华野已经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济南战役的筹备可以不像以往的战役那样紧迫,不必操之过急,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再行动。

7月16日,根据上述分析判断,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联名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华野全军首先休整一个月,然后再协力攻济打援的建议:

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一个月, 尔后协力攻打济南, 并同时打援, 于打援中选择有利阵地, 求歼邱(清泉) 兵团之大部或全部, 均有可能。 为求迅速攻占济南, 必要时此间可抽出几个长于攻坚的部队参战(估计有半个月时间即可)。 只要济南能解决, 打援方面又取得胜利, 则战局可能迅速向南推移, 今冬攻占徐州之计划似有极大可能。

在粟裕看来,攻打济南单靠内线(许谭) 兵团不行,外线兵团不可或缺,“此间可抽出几个长于攻坚的部队参战”。

毛泽东充分考虑了粟裕的意见:当时,华东即将进入雨季,部队运动、作战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于是,中央军委决定采纳粟裕等人建议,改变要许谭兵团立即攻占济南的决定,指令华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各部立即转入休整。

7月26日,中央军委明确电示:“雨季已到,你们决心进入休整是正确的。”休整结束以后,华野全军统一行动,或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由粟裕和陈士榘、唐亮、张震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粟裕信心百倍:“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毛泽东为保险起见:“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歼灭战”

为了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确有把握地争取攻济打援的胜利,粟裕又两次向中央军委建议,集中华野全军执行下一步作战任务。

8月10日4时,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钟期光(华野政治部副主任)联名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华野全军休整后的作战计划:最大限度集中华野兵力(包括外线兵团、许谭兵团、韦吉兵团在内)30余万人,于9月间执行攻济打援作战。

他们提出3个可供选择的作战方案,并且权衡三种方案利弊,认为以执行第三方案最好:“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配备与使用兵力。”

他们认为,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使攻济与打援有重点地进行,达到一箭双雕之目的;在预设战场上打击援敌,可以利用有利地形运动歼敌;部队在有后方条件下作战,人民支援,补给容易,将大大提高战斗力。此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就可以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把战场向南推进,使徐州处于解放军包围之中,造成在徐蚌地区大量歼敌的更多有利条件,从而迅速改善中原战局,进而威胁长江南北。

8月12日1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复电,“初步感想”第三方案魄力很大,但有“弱点” (攻济兵力不够,打援兵力过多),军委瞩目第二方案,“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

你们所提三个方案我们正考虑中……现我们只提出一些初步感想, 作为你们会商时的参考材料。

(一) 九月作战, 预计结果有三种可能。 第一, 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这即是你们所说既攻克济南, 又歼灭五军等部大部分援敌。 第二, 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歼灭战。 这即是攻克济南, 又歼灭一部分但不是大部分援敌。 第三, 济南既未攻克, 援敌亦不好打, 形成僵局, 只好另寻战机。

(二) 你们第三方案之目的, 是为了争取第一种结果。 其弱点是只以两纵占领飞机场, 对于济南既不真打,而集中十一个纵队打援, 则援敌势必谨慎集结缓缓推进, 并不真援……如果你们此次计划不是真打济南, 而是置重点于打援……援敌必然会采取(不会不采取) 这种谨慎集结缓缓推进方法。 到了那时, 我军势必中途改变计划, 将重点放在真打济南。 这种中途改变计划, 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好, 但丧失了一部分时间, 并让敌人推进了一段路程, 可能给予战局以影响。

(三) ……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 以达既攻克济南, 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 即采取你们第二方案, 争取上述第二项结果。 我们觉得这样做比较稳当, 比较能获结果……这就是我们所想的攻城打援分工协作计划。

(四) 不管你们采取第二方案或者第三方案……那时敌之部署, 极大可能是以一部位于运河以西(例如金乡)以钳制我军一部, 而以主力沿津浦路北进援济。 或者相反, 以一部扰击津浦路, 而以主力沿运西北上援济。 因此, 我军必须事先夹运(河) 而阵,并构筑几道防御工事, 以便随时转移兵力于运东或运西阻击与歼灭敌援。

毛泽东高屋建瓴,认为攻济打援必须并举。打援部队“必须事先夹运而阵”的思想,被粟裕全盘接受。

既然攻济打援必须并举,粟裕决心厚集兵力。

8月23日,粟裕等建议中央军委,速调苏北兵团参加济南战役。次日,中央军委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同时指示他们着手侦察敌情、评估攻城时间:“同意调苏北兵团主力参加攻济及打援战役……你们对于济敌坚守程度及攻克快慢之估计望告。”

按照这个部署,华野各个兵团开始从豫东、皖北、苏北向鲁西南集结。

在攻济打援战场上,华野参战兵力达到15个纵队32万人,超过了国民党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之敌总数28万人,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上华野兵力超过蒋军的优势,从而使华野在战役和战略上都掌握了主动权。

到了8月下旬,国民党统帅部才发现解放军向山东增兵。他们先是判断华野先攻徐州再夺济南,继又判断华野“围济打援”。于是,蒋介石制定了一个投入27万兵力的会战计划,要王耀武指挥10万守军“确保济南”,要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黄百韬3个兵团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北上增援,在兖州、济南之间同华野主力会战。然而,这个部署不仅晚了一步,而且由于蒋军内部矛盾重重,迟迟未能落实。

在战前这场谋略竞赛中,中共将帅不仅先敌一步,而且高敌一筹,未战而胜负之势已定。

解放军胜利进入济南城

攻济打援重点何在,华野高层内部热议,毛泽东胸有成竹

1948年8月上旬,华野各部尚在休整,粟裕就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鲁西南地区,与在兖州地区的谭震林会合,并在山东曲阜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统一攻济打援的作战指导思想,调整华野三部会合以后的内部关系,制定攻济打援的具体作战部署。攻济打援的各项准备,随即全面展开。

此后十余天内,中央军委与华野领导之间电报来往频繁,华野高级指挥员之间也反复商讨,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攻济打援的辩证关系。

粟裕认为,攻济打援这种战法的特点,就是在保证有足够兵力攻下济南的前提下,以较多的兵力用于打援,求得在攻克济南的同时,歼灭敌人援军之一部。当时,济南已是一座孤城,而可能增援之敌是3个兵团17万人的机动兵力。只有攻济打援并举,并以较多兵力用于阻援和打援,才能造成有利的战略态势,给攻济作战以足够的时间保证,并且确有把握地消灭一部分援军,力争消灭邱清泉兵团(内有国民党军王牌第5军)。

攻济打援的战法,一开始并没有被所有高级指挥员理解和接受。在讨论作战方案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问题:“攻济打援,到底哪个是重点?”“在兵力分配上如何保证重点?”有人认为,既然济南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攻克济南,就应当把兵力部署的重点放在攻济上,阻援打援不必使用那么多的兵力。担任攻城集团总指挥的许世友极力主张,把作战部署和兵力分配的重点放在攻城上。1948年9月11日,他直接致电中央军委,直抒胸臆:以现在情况打下济南是有把握的,但部署上我们兵力不集中,没有重点使用。现攻济南的兵力已布置好,不能变动,但第二步我一定集中使用兵力。

针对这种情况,粟裕把统一战役指导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组织纵队以上指挥员学习领会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辩证地认识攻济与打援的关系。

在曲阜作战会议上,粟裕首先阐明了济南战役的作战方针及其战略意义:济南战役将是一场严重的艰苦的战斗。济南是徐州的屏障,没有徐州就没有中原。守济之敌会死守,增援之敌猛而多,守将王耀武指挥能力较强。济南城长期设防,迭次增修,不同于潍坊、兖州、开封、洛阳,不能轻敌。中央军委指示,阻歼援敌才能争取时间,争取时间才能打下济南。中央军委预计有三种可能:援敌很远已经打下来,援敌很近才打下来,援敌逼近仍打不下来。我们要避免第三种可能,争取第一、二种可能。

对于粟、许发扬军事民主,毛泽东非常欣赏,也认可粟裕的观点。9月11日,就攻济打援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毛泽东致电许世友,作了明确的说明:

你所说的有重点地使用兵力, 是正确的。 此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 即目的与手段应当联系而又区别。 此次作战目的, 主要是夺取济南, 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 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 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 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 以少数兵力打援敌, 则因援敌甚多, 势必阻不住, 不能残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 则攻济必不成功。

一句话,攻克济南是目的,阻住援敌是手段。

毛泽东又特别说明,上述部署可以因敌变化,如:援敌已被阻住而攻城需要增加兵力时,可从打援方面抽调兵力参加攻城;在攻城不能短期解决战斗,而援敌又已大举进犯,非歼灭援敌不能继续攻城的情况下,则应从攻城兵团中抽调一部至半数兵力加入打援。

对于攻城作战,毛泽东也全局在胸,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于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于发展,则应使用于东面。同时,他郑重指出,不能轻敌,立足久战:“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最后,他明确规定:“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在上下互相启发和不同意见的讨论中,不仅统一了作战指导思想,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攻济打援的战法。

敌情有变,粟裕三策应变,毛泽东拍板计划不变

1948年8月22日,毛泽东致电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唐(亮),提出关于攻济打援作战计划、作战时间、后勤供应、打援部署问题:

(一) 关于攻济及打援的作战计划由你们会商电告。 (二) 关于作战时间, 提议在申删(九月十五) 以前完成有关攻城及打援的一切准备工作, 申删左右开始攻城, 御援及打援部队申删以前进入指定阵地。 (三)申删以前及申删以后两个月(包括作战及战后休整) 共约八十至九十天,全军粮食、 草料必须筹备齐全。(四) 由临城至大汶口及由金乡至汶河两条敌援道路上, 我军防御阵地的构筑, 要有多道防御阵地, 要能在临城至兖州间、 金乡至济宁间阻止敌援二十天以上, 打援歼灭战似应预定在兖州附近地区。

在统一战役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毛泽东上述指示,粟裕主持制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部署。这个部署提出,济南战役于9月16日发起,以攻占济南为唯一目的,并求歼援敌之一部,坚决阻击援敌,使其不能迫近济南,以保证攻济集团有足够时间攻占济南。在兵力部署上,以参战兵力的44%用于攻城,以56%用于打援。攻城集团,又分为东集团、西集团,共由6个半纵队、特种兵纵队大部分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14万人组成,大部分是长于攻坚的部队。打援集团,由8个半纵队、特种兵纵队一部分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18万人组成,大部分是长于野战的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前委决定,在粟裕统一指挥下,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许谭兵团副司令员)指挥,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8月31日,这个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未世电);9月2日,中央军委复电:“完全同意未世电所提攻济及打援之整个部署。”

这种攻济打援的战法以及在兵力部署上的辩证运筹,不仅经过济南战役的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而且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晚年,粟裕回忆济南战役时,针对一些人把攻济、打援割裂开来,认为“济南战役就是攻济,打援则是另一个未能实现的战役计划”的说法,指出攻济与打援都是济南战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徐州地区的敌人,正是慑于我军打援集团兵力强大,才不敢贸然进犯。敌人援兵不敢北上与我打援部队交手,正说明攻济打援方针的正确。

万事俱备,只待令下,却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948年9月11日,粟裕致电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并报中央军委:据各方情报判断,敌第83师似有增援济南之较大可能。“如83师之一个旅确实增济,则济市有敌9个正规旅,连同地方保安团队军警后勤及党政机关约有13万人之多,似此攻济作战方案,须重新研究。”据此,电报提出以下三个作战方案:

甲、 仍照原计划, 集中攻城东、西两集团之大部向飞机场攻击, 迅速攻占与巩固之, 并尽量向纵深发展,查明敌情与守备能力及工事程度, 以便决定下一步行动, 或继续攻坚, 或移兵打援……

乙、 将攻城集团就现态势继续作攻坚之充分准备, 而以打援集团之一个兵团向徐州东南郊攻歼外围……造成攻击徐州之势, 以吸引敌人注意于徐州, 尔后适时发起对济南之真面目攻击。

丙、 仍照原计划发起对济南之攻击, 吸引敌人北援, 尔后以打援集团分由徐州西北、 东北两方进迫徐州,调动援济之敌回援徐州, 而于运动中求歼其回徐部队。 我攻济集团则视机以一部阻援, 或乘敌人援徐之际而继续向济南攻击。

敌情有变,粟裕认为“攻济作战方案,须重新研究”,提出三策应变。不管三方案如何巧妙,多少还是偏离了“未世电”部署。这时,毛泽东不改初衷,坚执原方案。9月13日,他复电粟裕并有关方面,着重指出乙方案劳师无功,“不宜采用”,认为甲、丙两方案只是原方案微调,也无新意。电报中说:

我用一个兵团攻徐州东南郊外围之敌……造成攻击徐州之势, 以求牵制徐敌不敢北援, 因刘峙有三个有力兵团分驻商丘、 新安、 蚌埠三处, 随时可以集中徐州附近, 除给我分散各部以反击外, 尚有充分兵力(十个旅以上) 组成一个集团北上援济, 此时我分散各部, 势必被迫调回, 兵力疲劳处于被动, 恐已难达打援目的, 因此乙项方案不宜采用。 甲、 丙两项方案是按照原计划作战的两项打援方法, 这是可以依据敌援情况临时选择的。 因此, 只要你们在八十三师加到济南后, 仍有把握夺取飞机场及在济市外围歼敌一部, 你们仍以按照原计划发动攻济并在徐、 济间准备打援为适宜, 只要你们能在飞机场及其附近歼敌二个旅左右, 则济市之敌等于没有增加。 除非你们对夺取飞机场及在济市外围歼敌二个旅左右业已完全无把握, 那就只好根本放弃攻济计划,而另作其他计划。 但即使如此, 亦不妨试攻一次两次, 假如试攻无效, 对我亦无大损失。

显然,毛泽东决心已定,“仍以按照原计划发动攻济并在徐、济间准备打援为适宜”。即使前线将领认为困难不小,毛泽东依然建议:“亦不妨试攻一次两次。”后来,谭震林有言:如果不是主席当机立断,济南战役必然是另外一个结局!

粟裕依令而行。1948年9月16日夜,华野攻城东、西两集团按照预定计划同时发起攻击。战至24日,济南守军溃败,王耀武被俘。

中共中央祝贺华东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的电报全文

在阻援打援战场上,粟裕采取毛泽东“夹运而阵”的作战部署,把打援集团的18万兵力分别部署于运河两岸。由于华野严阵以待,徐州蒋敌未敢北援。在阻援打援战场上,国民党援军虽然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华野却也达到了坚阻援敌使其不能迫近济南,使攻城部队有足够时间攻占济南的目的。

由于开展军事民主,群策群力,济南战役大胜,实现了中央军委设想的最好结果,只用8天8夜就攻克济南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包括起义者2万余人),生俘王耀武以下国民党将领23名,并且迫使临沂、烟台等地敌军弃城而逃,山东全境除青岛等少数据点外获得解放。由于在阻援打援战场上不战而胜,担任阻援打援任务的8个半纵队就成了下一步作战的生力军。

中共中央对济南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打击之一”,“胜利影响已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华东和中原的全部解放,已经更加迫近”。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周恩来后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凝结着集体智慧的攻济打援获得成功,毛泽东引以为范。1948年10月11日,他在《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这样写道:“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以五个至六个纵队,担任阻援和打援……以上部署,即是说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华野兵力粟裕
第一次开飞机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兵力损失考
粟裕谈黄桥战役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