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捐躯的东北抗联军级以上干部知多少

2023-09-08王作东

党史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政治部军长抗联

■王作东

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 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名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 其中有40位军级以上干部为国捐躯。 东北抗联军级以上高级将领牺牲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 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及其他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牺牲的7位军级干部

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先后经历了红军游击队、反日游击队、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阶段,这一时期有6名军级干部在对日伪军作战中牺牲。还有1名军级干部被党中央派往中央苏区工作,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后,在东渡黄河战役中牺牲。在这7人当中,李红光、朴翰宗是军参谋长,张玉珩、何忠国是军政治部主任,毫无疑义都是军级干部。童长荣、杨林、宋国瑞分别是特委书记、省委军委书记和特委军委书记,虽没有直接在部队任职,但他们是当地抗日武装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按照当时党领导武装的原则,他们的职务高于抗联军级干部,在许多东北抗联文献中也称他们为抗联将领,所以把这3位也列为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牺牲的军级干部名单之中。

最早牺牲的抗联高级干部童长荣。童长荣牺牲时是中共东满特委书记,东满抗日根据地的领导者。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领导延吉、珲春、和龙等10个县的党组织建设和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冬至1934年春,日伪军对东满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讨伐”,病中的童长荣带领游击队员在汪清山区与敌人周旋作战。3月21日,日伪军拉网搜山,童长荣和游击队在十里坪被包围。突围中,童长荣身负重伤,身边只有一个朝鲜族女队员崔今淑负责照料。崔今淑背着童长荣来到一个山洞隐蔽,童长荣因流血过多牺牲,时年27岁。为了保护特委书记的遗体,22岁的崔今淑持枪守在洞口,打光了所有子弹后壮烈牺牲。

参加过北伐和长征的抗联领导人杨林。杨林,1898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24年从云南讲武堂毕业,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官。任教期间到叶挺独立团挂职任第3营营长。1927年8月,他去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3月,他从苏联回国到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省委派他担任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他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广泛发动延吉、和龙、汪清等地中朝群众夺取反动地主和军警的武器,为后来建立游击队提供了有益经验。1930年12月,杨林领导了以延吉为中心的东满人民举行的反对日本增兵延边和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的群众大会,镇压了30多名日本走狗,同时建立和发展了赤卫队等革命武装。在杨林指导下,东满地区的延吉、和龙、汪清各县建立了抗日游击大队,为抗联第2军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31年12月,杨林调回省委,担任省委军委书记一职。1932年5月,杨林指导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创立了磐石工农义勇军,这支队伍是东北抗联第1军的前身。1932年7月,杨林赴上海党中央开会后调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中革军委干部团(由红军大学改编,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参谋长。1936年2月23日,杨林在红军东渡黄河战役中牺牲,时年38岁。杨林是唯一参加过国民革命军、领导过义勇军、又参加了红军的抗联高级将领。

1942年, 抗联改编为野营教导旅。 图为旅长周保中(前排左四)、 副旅长李兆麟(前排左二) 等于1943年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合影

童长荣的战友宋国瑞。杨林调回满洲省委后,宋国瑞担任东满特委军委书记。这时,童长荣刚调入东满特委一个月,宋国瑞成为童长荣军事工作的主要助手。宋国瑞,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东华高中、上海同济大学、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5月,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高密任中共高密地委委员,1928年初任高密县委书记。1929年2月调往中共满洲省委,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指导沈阳、珲春等地党的工作。1930年4月满洲省委遭到破坏,宋国瑞与杨一辰、郭隆真等5人组成满洲临时省委,后担任延边区委书记兼东满军委委员。1931年12月任东满特委军委书记,在延边地区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1933年6月,任中共北满特委书记,不久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28岁。

杨靖宇的参谋长李红光和朴翰宗。李红光和朴翰宗先后给杨靖宇当过参谋长。李红光,1910年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龙岩郡。1932年6月,参加磐石地区的满洲工农义勇军。义勇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1933年9月,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下辖1个独立师,没有成立军部,师参谋长也就是军参谋长。1934年2月21日,东北抗日联合军指挥部成立,下辖1个独立师和8个支队,杨靖宇任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李红光与杨靖宇等人领导的南满人民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斗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5年5月上旬,李红光率部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5月12日,李红光因伤势过重在辽宁省新宾县去世,年仅25岁。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杨靖宇创作的《东北抗联第1路军军歌》 特意将他的名字写进歌词:“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1路军!”朴翰宗又名朴焕宗,1911年出生于朝鲜庆尚南道陕川郡,1919年在辽宁省清原县定居。1928年,他离家到磐石县从事反日革命活动。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正式成立,他任军参谋长,协助军长杨靖宇指挥部队在通化、临江、柳河等地抗击日伪军。1935年1月11日,朴翰宗在临江红土崖与敌作战时牺牲,时年24岁。

从农民运动讲习所走出来的军政治部主任张玉珩。1927年3月,张玉珩到毛泽东主持的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留所工作。1929年春,被派往东北工作,任中共台安县特支书记、吉林县委书记。1932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巩固以磐石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调张玉珩到磐石中心县委任组织部部长,负责干部训练班,培养革命骨干。在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指导下,磐石工农义勇军在盘东小孤山成立,张玉珩被任命为总队长。1932年10月,按照满洲省委的指示,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孟洁民任队长,张玉珩任政委。1932年11月,张玉珩离开磐石去哈尔滨向满洲省委汇报工作。这时,满洲省委已派代理省委军委书记杨靖宇到磐石领导军事工作。省委缺干部就把张玉珩留在了哈尔滨,让他任哈尔滨东区(道外区) 区委书记,负责领导工人运动。1935年5月,张玉珩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政治部主任。这年夏季,日军对第3军根据地珠河县(现尚志市)进行“铁壁合围大讨伐”,3军主力暂时撤离珠河县。张玉珩和珠河中心县委书记张兰生、宣传部部长冯仲云、团省委巡视员韩光等坚持在珠河山区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8月2日,张玉珩率部向汤原县转移途中遭到日军突然袭击,英勇牺牲,时年34岁。

留学苏联的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何忠国。何忠国,湖北人,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军事学校。1934年秋回国,到密山县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兼第1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初,何忠国率部转战于密山、勃利、穆棱、依兰等地,同日伪军进行艰苦的游击斗争。他曾指挥部队炸毁滴道河子日军军火库和穆棱县三道河子大桥,并攻占依兰重镇阁凤楼,切断了日军盗伐木材的要道。同年6月17日,在勃利县刘家店宿营时遭日军围攻,何忠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东北抗联统一军队建制后牺牲的30位军级干部

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1935年冬,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各部开始着手组建东北抗联。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联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抗日同盟军一律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2月至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东北抗联组建完毕,共11个军,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从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到抗日战争胜利,确认牺牲的抗联军级以上干部30人。

血染沙场的杨靖宇等人

东北抗联有3路军,每路军辖若干个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1军首任军长兼政委),副总司令王德泰(2军首任军长)、魏拯民(2军首任政委、第1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第2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5军首任军长),副总指挥赵尚志(3军首任军长,担任过北满抗联总司令)。第3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政委冯仲云、金策。我们现在看这份名单,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王德泰、魏拯民都是血染沙场的烈士,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魏拯民牺牲于抗日战场,李兆麟在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周保中、冯仲云迎来了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分别担任了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和松江省政府主席。金策回到了朝鲜,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副首相和人民军前线司令,被授予大将军衔。

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抗联第1军的首任军长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下午,因叛徒出卖,日伪军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 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杨靖宇壮烈殉国,年仅35岁。

赵尚志是东北抗联的传奇人物。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也做过抗日义勇军孙朝阳部的马夫,当过抗联3军的军长和北满抗联总司令,也担任过抗联第2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当军长、总司令时经常不洗脸,说没有国哪有脸。他一辈子没娶妻,发誓不赶走日本人不结婚。他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几经磨难。赵尚志在1925年夏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他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时帮助张甲洲建立巴彦游击队,任参谋长。巴彦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36军独立师后,他任师政委。红36军被打散后,他到宾县加入反日义勇军孙朝阳部,从马夫干起,在攻打宾县县城时显露了指挥才能,被孙朝阳提升为参谋长。后来,他创建珠河反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发展为抗联第3军。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身负重伤,被俘后壮烈牺牲,年仅34岁。

2军首任军长、第1路军副总司令王德泰牺牲在向敌人追击的战场上。1907年,王德泰出生于奉天省营口县(今辽宁省大石桥市)。1932年,他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1936年冬,日伪发动了所谓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对2军进行撒网式的围追堵截。王德泰则率领部队在抚松、临江之间与敌周旋,寻机歼敌。11月7日黎明,王德泰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突遭600余名日伪军的攻击。他沉着镇定,指挥部队抢占该村南山东西2个小山头。战斗从早上7时一直进行到下午3时,敌人死伤惨重,渐渐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率部队发起追击,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杨靖宇和王德泰牺牲后,领导指挥第1路军的重担完全落在了魏拯民的肩上。他是抗联第1路军副总司令、总政治部主任和第2军政委。他还有一个重要职务,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杨靖宇和王德泰是省委委员,第1路军归南满省委领导。因此,魏拯民党内职务高于杨靖宇和王德泰。1936年7月,魏拯民和王德泰率部在金川县河里惠家沟与杨靖宇的队伍会师,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河里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联第1路军,将东满、南满的党组织合并,建立新的中共南满省委,魏拯民任省委书记。此时,抗联第1路军总人数达到6000多人,活动在长白山麓,声威大震,东南满地区的抗日游击工作得到空前发展。1941年3月8日,魏拯民病逝于吉林省桦甸县牡丹岭二道河子密营中,年仅32岁。

牺牲的抗联军长

东北抗联部队有18人担任过军长职务,牺牲的是9位。抗联11个军有11位首任军长,除前面提到的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和周保中4位首任军长外,还有4军军长李延禄、6军军长夏云杰、7军军长陈荣久、8军军长谢文东、9军军长李华堂、10军军长汪雅臣、11军军长祁致中等7位首任军长。这7位首任军长人生结局大不相同。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祁致中被抗联战友错杀。谢文东和李华堂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投降日军,抗战胜利后又投靠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先遣军的上将总司令。谢文东最终被人民政府处决。李华堂被剿匪部队俘虏后在押送路上坠马身亡。李延禄于1936年去苏联,1938年回延安,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东北光复后任合江省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松江省和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

抗联还有7位继任军长,即3军军长许亨植,4军军长李延平,5军军长柴世荣,6军军长戴鸿宾,7军军长李学福、崔石泉(代军长)、景乐亭(代军长)。这7位继任军长、代军长中,许亨植、李延平、柴世荣和李学福是烈士。景乐亭是被错杀的抗联第二位军长。戴鸿宾在1940年9月离开抗联,隐居沈阳,属于离队脱党。1945年10月,他到佳木斯找到李延禄要求归队,经中共东北局审查后,重新入党,被任命为合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吉林省林务局副局长。崔石泉在抗战胜利后回到朝鲜并改名崔庸健,成为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和民族保卫相,被授予次帅军衔,后来成为朝鲜第二个元帅。

抗联所用的臂章

许亨植血染青峰岭。3军军长、第3路军参谋长许亨植,又名李熙山,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义兵运动失败,1913年被迫举家流亡中国东北。1929年,许亨植到宾县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6月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治指导员、第1大队大队长,率部参加创建珠河抗日游击区。在赵尚志去苏联被关押后,许亨植任3军军长兼第3路军总参谋长,带领部队在松嫩平原上开展抗日游击战,取得了兰西县丰乐镇等战斗的胜利。1942年8月3日,他在庆安县青峰岭与日军作战时牺牲,时年33岁。

跟着哥哥打日军的抗联第4军军长李延平。1932年1月,李延平参加哥哥李延禄任团长的中国国民救国军总部所属自卫军补充1团,担任参谋和副官。1933年,被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5年12月毕业后返回东北战场。李延禄在1936年6月去苏联后,由李延平代理4军军长一职,1937年11月任军长。在李延平领导下,4军扩充为4个师10个团,发展到2000多人。关于李延平的死因有两种说法。第一,根据抗联领导人冯仲云、李延禄等人的回忆录和《东北抗联将领传》,李延平是在1938年10月带领部队在五常县锉草顶子与日军发生激战时中弹牺牲的,时年35岁。第二,根据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敌伪档案《关于抗联第4军军长李延平横死之件》披露,李延平是1938年11月20日被叛徒枪杀的。因此,李延平牺牲的地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延平牺牲于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屯林业局境内的锉草顶子,抗联史专家赵俊清和史义军等参与了调查与认定。而坚持另一种说法的是尚志市烈士纪念馆的刘莉和佟常存。他们于2008年在《黑龙江史志》上撰文《关于李延平牺牲地的认定》,坚持李延平牺牲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一面坡锉草顶子的观点。由于李延平的尸骨没有找到,目前还不能下结论。

5军军长柴世荣死亡之谜。1937年9月,柴世荣任抗联第5军军长。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抗联第5军和第4军在牡丹江地区联合作战,开展游击斗争,抗击日军。5军妇女团涌现出了八女投江这样的英雄群体。1941年,柴世荣随抗联部队进入苏联。进入苏联的东北抗联整编为抗联教导旅后,柴世荣任第4营营长,被授予苏军大尉军衔。当时抗联教导旅的营长都是由抗联军级干部担任,担任过第3路军政委的冯仲云在教导旅司令部任情报科科长兼政治教员,军衔是上尉,其职位低于柴世荣。柴世荣在苏联期间多次带领小分队回国内执行任务。关于柴世荣的死,有多种说法,现在也是个谜。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作家张璋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发现柴世荣》中说,1944年秋,柴世荣带领小分队潜回东北境内执行任务,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派当过抗联2军参谋长的公安部副部长陈龙赴莫斯科寻找柴世荣遗骸,未果。1953年3月6日,毛泽东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名义,为柴世荣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003号烈士证。自称是周保中警卫员的刘义权在回忆录《抗联战士刘义权》中说,1943年11月末的一天,他目睹柴世荣被苏联安全机关带走,再也没有回来。他报告周保中后,周保中驱车追赶,没有追上。事后,周保中与苏联远东军区交涉也没有结果。周保中就柴世荣的问题还给斯大林写过信,但并未收到回信。刘义权还说,1993年7月他回访哈巴罗夫斯克,在赤塔关押日本战犯的北密营附近,发现了带有柴世荣墓碑的坟墓。陪同刘义权回访的哈巴罗夫斯克市长介绍说,柴世荣死于苏联安全机关的监狱。

6军首任军长夏云杰,1936年11月21日率部筹集给养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日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于26日牺牲,时年33岁。

7军首任军长陈荣久曾率领东北军一个连士兵起义,投奔抗日国民救国军。1934年9月,陈荣久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于1936年10月毕业回国。党组织决定派他去虎林、饶河地区,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为基础组织建立抗联第7军。11月15日,抗联第7军正式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兼1师师长。1937年3月6日,陈荣久带领150多名官兵在饶河县小南河一带活动,日军驻饶河县参事官大穗久雄得到潜伏在7军内部的叛徒罗英密报后,率日军百余人向7军营地逼近。双方激战3个多小时,7军把日军包围。正当7军发起冲锋时,伪饶河县警察200多人从后路围攻上来。陈荣久指挥全军奋力还击。激战中,他身负重伤,仍忍着伤痛,坚持指挥部队杀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7军突围转移,陈荣久一直走在最后,掩护大部队撤退,不幸中弹牺牲。

抗联还有一位当过屯长的军长,那就是继陈荣久之后的7军军长李学福。李学福是朝鲜族人,1902年1月20日生于吉林省延吉县,1915年随全家迁至黑龙江省饶河县。他经常以屯长的身份积极联络当地人士投身抗日活动,被选举为饶河反日总会会长。1933年7月,他发起成立了饶河县反日游击队,任大队长。上任后的第一仗,便是带队攻打五林洞伪军的一个据点,歼敌数十人,缴获步枪13支。李学福严格训练队伍,广募兵源,征集粮饷被服、枪支弹药,队伍日益壮大。他先后组织大小战斗几十次,沉重打击了盘踞在当地的日伪军。他当过抗联的团长、师长,由于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积劳成疾,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他经常拖着一条腿指挥7军打仗。1938年8月8日,李学福病逝,年仅36岁。

举旗抗日的10军首任军长汪雅臣。日军占领五常县后,汪雅臣组织“双龙队”,举起抗日大旗,在五常县南山密林里与日军守备队和森林警察周旋,坚持开展游击战,开辟了五常抗日游击区。1934年,他被推举为五常各抗日队伍联合成立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首领,在五常南山群峰之首的九十五顶子山建立根据地。1936年初春,在周保中的帮助下,汪雅臣部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汪雅臣任军长。同年9月,8军改编为抗联第10军,汪雅臣担任10军军长。8军的番号给了谢文东领导的依兰土龙山农民暴动后组建的民众救国军。1939年以后,由于日伪军实行并屯政策,再加上不断“讨伐”,10军的密营被日军破坏,部队失去了根据地。部队断粮,汪雅臣和战士一样以野菜、树皮充饥。1941年1月初,汪雅臣和副军长张忠喜率部分战士在五常寒葱河东山宿营休整时,叛徒郭珍写信向沙河子日军守备队告密。1月28日傍晚,沙河子日军守备队及自卫团60多人在队长尾田真治的率领下来到寒葱河子屯。1月29日拂晓,敌人包围了10军的宿营地。汪雅臣在突围战斗中牺牲,年仅30岁。

抗联还有2位被错杀的军长,他们分别是抗联第11军首任军长祁致中、7军代理军长景乐亭。新中国成立后,祁致中冤案获彻底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3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东北烈士纪念馆经联合考察,承认景乐亭为革命烈士。

牺牲的7位军政治部主任

抗联第1路军所属部队设政委,也设政治部主任。抗联第2、第3路军在军、师两级不设政委,政治部主任是部队的政治主官。政治部主任的职位高于参谋长,也高于同级副职。抗联政治部主任也和军事主官一样,指挥打仗,冲锋在前。

1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于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受党组织的派遣,返回沦陷的东北从事抗日武装斗争。宋铁岩打入伪满铁道警备第5旅14团迫击炮连当兵,领导了全连士兵武装起义。宋铁岩带领的这支部队与杨靖宇领导的南满游击队会合,被编为红32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1937年2月11日,身患严重肺病的宋铁岩正在本溪与凤城交界的和尚帽子山密林营中养病,突然被敌人重兵包围。宋铁岩指挥部队奋勇还击。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宋铁岩带领几名战士留下掩护,边打边撤。他因身体虚弱,行动困难,在越过一个小山岗时中弹牺牲,年仅28岁。

2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毕业于苏联海参崴列宁学院。1936年8月,李学忠率部到达抚松县大碱兵工厂密营执行任务时,遭日军袭击,在激战中牺牲,年仅26岁。

3军政治部主任张兰生是工人出身,1933年参与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的罢工斗争,后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到珠河地区组织抗日武装斗争,先后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他同赵尚志、李兆麟等领导成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在珠河、宾县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7月19日,张兰生在德都县朝阳山遭日伪军突然袭击,于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1岁。

4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清,1899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1905年,黄玉清全家迁居黑龙江省穆棱县。1934年参加东北抗日同盟军,从连指导员干起,1937年3月担任抗联第4军政治部主任。1940年2月20日,黄玉清等20余人被日伪军包围在宝清县南的石灰窑里。黄玉清在战斗中牺牲,时年41岁。

5军政治部主任张中华,1934年12月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1936年2月任抗联5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冬,张中华率5军部分留守部队转战于牡丹江、宁安等地,给敌人以袭扰和破坏。12月,他在伊春桦皮沟一带与敌人作战,右臂受重伤被俘,在狱中被敌人杀害,时年25岁。

张兰生

5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王克仁,原名王世友,1933年经中共穆棱县委书记李范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王克仁接替许亨植任9军政治部主任。9军是以山林队为主改编的部队。1939年2月,王克仁和军长李华堂率9军袭击日伪军位于方正县的一棵松伐木场,取得胜利,在林口县刁翎、三道通一带反击大“扫荡”的日伪军。1939年3月,王克仁回5军任军政治部代理主任。根据中共吉东省委和抗联2路军总部指示,他率领5军一部和教导团,向穆棱、东宁、汪清地区挺进,多次击退日伪军拦击,恢复了与残留在该地区的第4、5军的联络,建立了后方基地,为长期斗争做了必要的准备。4月15日,王克仁率领5军部队,由刁翎抗日根据地的徐家屯附近渡河,兵分两路,经过三昼夜的隐蔽行军,到达龙爪沟,通过图佳线,向穆棱梨树镇前进。23日,日伪军几百人追踪而至,激战5个多小时,他们毙伤日伪军官兵多人。部队突围到穆棱泉眼河附近,伏击前来追击的日伪军。战斗中,王克仁牺牲,时年25岁。

9军政治部主任魏长魁,1906年出生,1921年到大连当印刷工人,在大连开展工人运动,任大连印刷职工联合会支部书记。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第三次劳动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35年,魏长魁来到北满,先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珠河县委组织部部长、北满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5月,任抗联第9军政治部主任。6月,北满第一批远征部队150人,在魏长魁率领下,从依兰向铁骊西征。部队渡过松花江,向海伦疾进。行至通河县苇子沟时,部队遭到日伪军追击。战斗中,魏长魁因在后面照顾战士而不幸中弹两处,身负重伤,与部队失散。他避开日伪军的追击,独自匍匐数里,但终因流血过多,生命垂危。他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保守党的机密,竭尽全身气力将文件焚毁,自戕而死,时年32岁。

其他牺牲的将领

抗联时期,副军长和参谋长也多有牺牲,共有4名副军长和参谋长牺牲在战场上。他们分别是4军副军长王光宇、6军参谋长冯治纲、10军副军长张忠喜、11军副军长张甲洲。

抗联高级将领中,被叛徒杀害的有3名军级干部,分别是8军参谋长于光世、8军政治部主任刘曙华、11军政治部主任金正国。此外,自缢身亡的是11军政治部主任侯启刚,失踪的2位是5军政治部主任胡仁和10军政治部主任王维宇。

抗战胜利后牺牲的3位抗联高级干部

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协助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后,教导旅的400多名官兵分成57个小组,从9月3日开始,抗联进驻小组组长以苏军卫戍副司令身份进驻了57座城市。李兆麟领导一部分抗联干部进入哈尔滨及周围主要城镇。李兆麟先后担任苏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副司令、滨江省政府副主席、哈尔滨市委常委、松江军区副政委和北满分局委员,以及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务。

李兆麟是和杨靖宇齐名的东北抗联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31年在北平加入抗日救国会,以华北大学学生的身份做掩护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1933年春返回东北,在辽阳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把辽阳、奉天、本溪一带“长江队”“燕子队”等山林队100多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第24路军。它成为辽阳地区一支主要抗日力量。1933年8月,李兆麟来到黑龙江,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和北满省委负责人,先后参加了抗联3军、6军的组建,并担任这两个军的政治部主任和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第3路军成立后,李兆麟任总指挥。东北抗联在苏联境内成立教导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委(政治副旅长)。1946年3月9日下午4时许,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哈尔滨道里区水道街九号三楼,时年36岁。

李兆麟雕塑

李靖宇原任抗联3军军法处处长、代理参谋长。1938年6月,受组织派遣担任苏联远东军区沈阳情报组织部部长。李靖宇在沈阳以开商店、办工厂为掩护,积极发展地下工作人员,搜集了大量有关日伪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1945年8月东北光复,冯仲云来到沈阳担任苏军沈阳卫戍司令部副司令,李靖宇协助冯仲云参加政权接收工作。11月,李靖宇陪同冯仲云欢送抗联的朝鲜战友回国,在返回途中不幸遭车祸,身受重伤住进医院。冯仲云回哈尔滨之前嘱咐李靖宇:在伤好之后就回哈尔滨,要多加小心,因为你的身份已公开。不久,国民党接管了沈阳,党组织和李靖宇失去了联系。直到1948年沈阳解放,也没看见李靖宇的身影。李靖宇的妻子郭玉珍也在寻找他。她多次给党组织写信,询问李靖宇的下落。1954年12月,郭玉珍给毛泽东写信。1955年初,郭玉珍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给她的复信,信中说:“去年12月,你致毛主席的信已收悉。关于寻找你爱人李靖宇同志的下落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并询访了当时与你爱人在一起工作的抗联领导人之一冯仲云同志,确悉靖宇同志已经牺牲了,望你见信后不要悲伤,并希望继承靖宇同志的遗志,努力地工作……”

抗联教导旅党委委员、刚刚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的卢冬生被苏军违纪士兵杀害,是一起令人悲愤的重大事件。卢冬生是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师长,八路军358旅旅长(没到职)的高级将领,1937年进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3月,他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1942年,卢冬生从学校毕业,正值苏德战争,回国的交通断绝。于是,他和同学刘亚楼一起被派到抗联教导旅担任军事训练教官。卢冬生党内职务是旅党委委员。卢冬生和刘亚楼在抗联教导旅工作3年,被苏军授予少校军衔。政治副旅长李兆麟离开苏联前一直是少校,其他军官都是大尉以下军衔。一些军史研究者也称卢冬生和刘亚楼是抗联走出的高级将领。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卢冬生和抗联教导旅全体指战员与苏军并肩作战,解放了东北。卢冬生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司令员。12月14日晚,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在哈尔滨市大直街召开会议,半夜11时左右会议结束,卢冬生带1名警卫员为陈云拿行李,走到许公路烟厂附近,遇到2个苏军士兵拦路抢劫,卢冬生被苏军士兵枪杀,遇难时年仅37岁。■

猜你喜欢

政治部军长抗联
红军军长——伍中豪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子弹
朱德军长来宁化
《政工学刊》2016年优秀通讯员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政工学刊》2013年优秀通讯员
百变丐王
红军时期的前方与后方政治部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何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