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没式戏剧《代号1921》的观演关系辨析

2023-09-05宋辰牛蕾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寻人代号烈士

■宋辰 牛蕾

2022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由南京市文投集团出品的南京首部浸没式戏剧《代号1921》在雨花剧院上映,这是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戏剧观演模式的全新尝试。这部剧在剧作、舞台、观演环节给观众提供浸入体验的时空感和情境感,创造一个观演融合的场域。这个观演空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和观众席的观演,而是将舞台分解成多个空间,观众辗转舞台空间,进入《代号1921》的浸没式情境中。进入剧场前,剧场门口的小广场就上演了广场剧《放下你的鞭子》片段。该剧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沦陷区逃难出来的一对父女卖唱为生、流离失所,控诉日本侵华,激起观众的抗日救国情绪。这个片段,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抗日战争那个叙事时空中,作为一个进入剧场前非常好的浸没式的前奏,铺垫了整个戏剧作品的情境。《放下你的鞭子》广场剧在《代号1921》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开篇带入时空感,这些演剧的学生就是整本戏中南京晓庄学院的烈士集体,这个“戏中戏”还与剧中关键情节共产党员的接头联络有重要的联系。而《放下你的鞭子》作为“戏中戏”被单独提前,不影响主线的情节叙事,又在整个作品的叙事策略上做出创意性的调整。《放下你的鞭子》片段演出后,持票观众在剧场门口等待入场时,一群国民装少年(《放下你的鞭子》剧组成员)分发寻人启事,他们要寻找消失在雨花台的人,将整部戏带入悬疑氛围,现代的观众带着任务进入那个历史时空情境中。入场后迎面看到的是各种寻人启事,白衣女孩陈小和讲述她来这里寻人,并请观众帮她一起寻人。这样,奠定了整个作品的悬疑元素。悬疑感能更好地引起观众对剧情的兴趣,使之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悬疑元素的使用与浸没手段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寻人的使命感还让观众将身份转换成剧中人,跟随陈小和寻找“代号1921”。

进入剧场,相当于进入关押烈士的监狱。楼兰和狱警分列两边,楼兰是在监狱最久的犯人,狱警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最了解监狱的两个人,带领观众进入监狱寻人,剧场看戏规则和监狱规定完美地融为一体,然后观众分为两组分别跟随楼兰和狱警进入不同的牢房内,跟随途中,上上下下的途中,狱警厉声的呵斥,都营造出整个剧场就是一座监狱的氛围。按照剧情的设计,观众被分组,认识了不同的剧中人物。一组跟随狱警来到关押北平几位国民党军官的牢房,进入谷阎王威逼利诱的办公室。据说另一组观众被带入女共产党员所在的牢房。因为视角的限制,只能介绍所看到的国民党军官这条线的演区,牢房及办公室的演区没有舞台和观众席的区分,观众和演员几乎零距离,观众站在演区内,演员“当众孤独”地演戏,打破了传统观演之间的界限。一个虚拟的抗战时期的监狱,一个观众的现代空间,在一个剧场空间被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像两层皮肤亲密地接触,一方的震颤就会很快地传递给对方。空间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时代特征,给演员和观众进入情境提供便利。此时的观众,带着寻人的使命,进入抗战的年代,进入关押烈士的牢房,看到激情澎湃的烈士,也看到丧心病狂的谷阎王。在这种体验的沉浸后,观众才进入整部戏的主剧场。

观众跟随楼兰和狱警从支线剧情的场景出来,进入整部戏的主剧场,就是传统意义的有舞台和观众席的剧场空间。剧场空间的打造也尽可能地遵循前文提到的浸没式的演出。剧场主舞台干净利落的空间,色调为冷灰色,与监狱风格相统一,随着剧情的发展,场景道具的变化也是以简驭繁。舞台背景是变换的投影,投影在剧中对于营造的情绪和氛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谷阎王第一次在秦淮河岸边屠杀烈士,并沉尸河底,投影将这些画面放大,强化视觉感知,悲愤和悲壮的情绪得以更好地传递给观众。当几位来自北京的国民党军官慷慨赴死时,走上台阶,迎向背景的一团烈火,壮烈激昂。主舞台的空中还有许多吊景,亦可根据剧情发展变幻不同的画面。当那些走向雨花台刑场的真实的烈士的资料出现在吊景上时,仿佛一个个血肉之躯复活,他们不再是死的、冷的字符,而是活的跟我们一样真实的人,为了信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侧面的字幕墙,造型是斑驳的岩石,冷峻的调子与剧情及监狱的环境相匹配,字幕就打在这岩石上,像烈士在那个残酷的时代信仰的宣言。主舞台两侧的楼梯也作为舞台空间,简陋的钢架,与监狱森冷的空间一致。虽然主舞台的剧情不局限在监狱这个空间,但整体的设计风格还是契合剧情主场景的。

相较于以往的红色题材市场化不足的现象,《代号1921》一经上演就吸引了大量观众并收获良好口碑。主打的特色在于:整个剧场的监狱式场景的打造;在观演上做的浸没式设计;剧本杀式的悬念设计。红色题材的作品传播自带的宣传使命,带给人思想上的撞击。所以,虽然这部作品用“浸没式”主导宣传,但是,在剧情组织上却使用了间离的效果。“间离效果”观演理论出自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其根本目的“在于赋予观众以探讨的、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所表演的事件”。达成“间离效果”的艺术手段可以存在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各类艺术形式的运用中,包括演员表演、剧情架构、导演艺术等戏剧艺术各环节。这部戏在剧情组织上明显地使用间离的手法。在《代号1921》中,有一个叙述者,该剧最内核的故事是雨花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之外,加了陈小和的视角,形成一个套层。陈小和作为外层叙事者反复介入主体情节。开场就是陈小和以寻人为目的,走进这所监狱,陈小和作为叙事者,在整部作品中不断地插入、补充、缝合主体故事。传统戏剧一般都是代言体的表达,观众进入角色中体验,但陈小和作为叙事者,在剧中不断地跳入跳出,打断观众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一种间离,也形成一种观看的视角,理性地思考这种极端人生情境下信仰的可贵。《代号1921》,运用了穿越元素,并在这一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物的碰撞。这种碰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干扰观众对于剧中历史时期的沉浸体验,进而形成一种间离。同样年少的陈小和与同样年少的南京晓庄师范的学生之间的碰撞,随时准备牺牲看不到明天却坚信明天的烈士,那个与组织单线联系、党员身份一旦暴露就被迫害的年代与今天高扬自己党员身份无限光荣的年代之间的碰撞。在主舞台之前的监牢中,观演之间零距离,用意是带观众进入浸没式的体验,但走近并不是真的走近。跟阿尔托《残酷戏剧》的仪式感不同,观演虽然在一个空间,但是又不在一个空间,观众对于演剧而言,更像是一个穿越者、一个旁观者、一个隐形的观察者,从现代穿越至此,陌生感也会产生间离感,进而引发理性思考。

陈小和与谷阎王都是“代号1921”的寻找者,两个完全不同立场的人,两条寻人线索的交织,谷阎王既是迫害这些烈士的罪人,也是陈小和借以寻人的途径,还是见证信仰者成功的见证者。真正的信仰者可以穿越时间的曲折看清未来,历史不必言说。两条线上的寻人,立场完全不同,甚至也不在一个时空,但是却因为共同的目的,两条线在剧中有一定的重叠,但站在观众体验的角度看,更易激发理性思考。《代号1921》是一个人物群像的戏,现代的陈小和,监狱里的国民党军官,晓庄师范的学生,负责捞人的黄励大姐,楼兰,以及其他有着共同信仰的革命同志。多线叙事的触碰打破了传统线性故事的体验感,也让观众从对角色的体验中跳脱出来,理性地看戏。在这部戏中,可以让观众从更宏观的视野,用现代视角碰触历史,思考信仰的意义。《代号1921》并没有完全按照事件的时间发展叙事,剧作在叙事顺序上对故事时序做了一些调整。谷阎王出卖同志、残害同志在先,国民党军官受此事影响、转变立场在后。谷阎王逃往台湾在后,迫害这些烈士在先。这些叙事顺序的调整带来的思想碰撞也会让观众从情感体验中抽离出来,形成间离,理性地思考事件之间的关联和碰撞,反思历史的残酷与信仰的宝贵。总之,浸没的本质是体验,间离的本质是思考。没有浸没的体验,就无法形成理想的理性碰撞和思考。《代号1921》作为红色题材的剧目,在观演模式的设计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在市场占有及思想传递方面均实现了同题材作品的突破。

猜你喜欢

寻人代号烈士
抖音致敬寻人志愿者
《中兽医学杂志》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演习代号:围城计划
代号“凌凌漆”
扫地
百度升级“AI寻人”服务
找回缺失的“人”!——李峻老师的“寻人之旅”与“寻人启示”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