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探析

2023-09-04张爱红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张爱红

摘   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各门专业课中育人元素的挖掘与梳理。《学前教育学》含有丰富的育人元素,如教育思想、教育情怀、科学儿童观、教师观、环创意识、师德师风、师幼关系等。充分挖掘《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使其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得到有效性地传递和运用,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以提升学生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前教育学;立德树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91-03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正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课程为抓手,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的学科体系。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学》学科中加入思政内容,需遵守教育规律,突出其课程特征,要确保“课程思政”这一承载体立牢站稳,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学前教育既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又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以《学前教育学》为有效教学载体,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中融入思想价值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教师密切关注抗疫情况,从中挖掘社会主义社会优势、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爱护生命教育、注重亲情教育、强调生态文明、发扬团结互助等众多的思政素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带来了有益启示。

一、有机融合教学内容

思政内容与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掌握思政内容的加入比重及授课方式。优秀“课程思政”的内容安排,就好似“天女散花”一样,将思政内容“撒”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教授方法,使学前教育理论与思政内容自然融合,进而使学生感情与认识高度自然而然地升温、“迎刃而解”。

(一)丰富资源,让教学内容更有深度

当代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立德树人,那么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就在于“育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优先选用一些当前时期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探讨,比如在《学前教育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完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后,可以请学生联系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给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将“课程思政”的思想融汇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巧妙融合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不仅能让学科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厚,也可让学科知识更加有深度,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质。

(二)创新教法,让课堂气氛更有温度

以往的学科教学通常仅关注本学科知识的讲授,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单一化的现象,也忽略了学科自身的育人功能。综合多种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小组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教学、体验教学法等,注重“让思想融到故事中,以故事来讲清事理,用事理来得到认可,用悟道来代替授受”,让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悟道、明理。

二、用好第一课堂主阵地

《学前教育学》课程包含诸多教育大家、教育史实、活动案例,含有丰富的思政要素。在课堂主渠道中,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调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健康教育环境创设等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着力强调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注重思想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全面增强综合素质和培养奋斗意识,让学生在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强调课程运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结合本学科进行思政教育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为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可借助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例如,《学前教育学》学科中有着丰富的思政要素,在讲述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时,教师可充分挖掘艺术作品的正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渗透。

(二)关注课程研发,挖掘思政教育素材

《学前教育学》学科中含有诸多的德育素材,而如何科学有效地挖掘这些德育素材,是推动实施“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必定的知识系统,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师需在理清学科脉络后,把握其中所富含的思政教育素材,从而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加强理实一体,融合课堂教学与幼儿园实践

《学前教育学》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幼儿园的保教实践,也是对幼儿园保教规律和实践经验高度理论化的概括、总结和提炼。《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应当与幼儿园保教实践相联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前,可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以融会贯通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若要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就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让学生经常性地到幼儿园接受现场教学,或聘请幼儿园教师来到课堂进行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三、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工程,它的建设和改革必须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而且还需要教师促成可借用的经验和有益做法。因此,需要在总结、借用现有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形成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提升教师育人意识;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系统谋划建设方案;抓好课堂这一主要阵地,灵活施教润物无声的完整课程体系。

(一)抓好教師这一关键主体,提升教师育人意识

为了更好地落实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要有自觉的育人意识,强化自身育人的主体性。“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主体是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受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的深刻影响,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只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做“大先生”,努力打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味。

(二)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系统谋划建设方案

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有效成果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当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要树立“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观念,针对人才的培养特色和学生的思想特征,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大纲的确立、教学目标的落实、授课计划的撰写、课堂教案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通过制定课程规划,推动思政体系建设。在提高教师育人意识的根本上,学校应从课程实况着手,努力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从全面、实践、创造的“工程观”着手,系统地谋划建设方案。

(三)抓好课堂这一主要阵地,灵活施教润物无声

抓好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立“课程思政”的内容及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把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要增强立德树人的时效性和长效性,要实现课程知识内含的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同频共振,必须与时代课题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学校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聚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难点和关键点,从而推动《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一线教师要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特征,认真设计思政教育融进教学路径,让“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更加纳灵气、接地气,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实现共鸣、共学、共享、共进。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02).

[2]刘秀芳,裴秀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

[3]窦   岚.怎样办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9-12-19.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

[5]张   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五个比喻析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6]彭爱萍.消除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误区[N].中国教育报,2019-11-08.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