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09-01杨智刘圆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奥沙利直肠癌

杨智,刘圆圆

作者单位: 410004 长沙市,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因环境破坏及人们生活习惯变化导致该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1]。疾病早期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表现为腹痛以及消化不良,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导致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常已进展至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现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4(52.79±6.36)岁;TNM分期:Ⅲ期24例,Ⅳ期6例;分化程度:中低分化25例,高分化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6~73(52.91±6.37)岁;TNM分期:Ⅲ期23例,Ⅳ期7例;分化程度:中低分化24例,高分化6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晚期直肠癌的诊断标准;(2)精神状态佳,治疗依从性好;(3)未出现肝外转移;(4)预期生存期>8周。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者;(2)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5)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卡倍他滨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 mg/m2,口服,2次/d,连续服用14 d后停药7 d,以此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30 mg/m2静脉滴注,1次/d,滴注时间控制在3~4 h内,连续用药14 d后停药37 d,以此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相关量表评分:分别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会组体力状况量表(ZPS)对2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KPS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自理等,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ZPS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力等,总分5分,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均为百分制,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2)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及CD4+/CD8+。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术以荧光染色法检测。(3)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指标:通过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析2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病灶组织中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基因,其所对应的指标分别为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THRC1)、成蛋白样三型蛋白(FMNL3)及存活蛋白。(4)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CR):患者病灶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维持时间>4周;局部缓解(PR):患者病灶较治疗前缩小程度≥30%,且维持时间>4周;稳定(SD):患者病灶较治疗前缩小程度<30%,或病灶增大程度<20%;进展(PD):患者病灶增大程度≥20%,病灶直径绝对值≥5 mm或出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ORR)=(CR+PR)/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ORR高于对照组(56.67% vs. 26.67%,χ2=5.554,P=0.018),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相关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KPS、ZP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ZPS、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相关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CD3+、CD4+、CD8+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D4+/CD8+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4 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指标比较 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CTHRC1、FMNL3及存活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2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卡倍他滨是5-氟尿嘧啶的前体,是一种选择性氟尿嘧啶甲氨酸盐抗癌药物,该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能够代谢为5-氟尿嘧啶[3-4],其药物成分在肝脏羧酸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形成5′脱氧-5-氟尿嘧啶,而5′脱氧-5-氟尿嘧啶可在肝脏与恶性肿瘤组织中胞嘧啶脱氨酶的作用下完成催化转变,最终生成抗肿瘤效果显著的5-氟尿嘧啶。有研究表明,5-氟尿嘧啶具有极强的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5-6]。卡倍他滨可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而增强其抗肿瘤效果,并可减少对相关器官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7-8]。有研究表明,胸腺嘧啶磷酸化酶高表达与5-氟尿嘧啶的敏感程度有极大的关联性,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检测为阳性的患者5年存活率相对低,而卡倍他滨可抑制胸腺嘧啶磷酸酶的释放,进而提高患者存活率[9]。

奥沙利铂是将DNA作为靶点,同时与DNA链上的鸟嘌呤进行结合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以及DNA蛋白链结合,抑制DNA复制,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10]。奥沙利铂的抗菌谱较广,可避免常规铂类药物所导致的DNA错配修复趋向或复制旁路增加的影响,避免耐药性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ORR及KPS评分高于对照组,ZP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奥沙利铂联合卡倍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此外,治疗3个周期后,2组CD3+、CD4+、CD8+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表明化疗药物会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但奥沙利铂与卡倍他滨联合用药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CTHRC1、FMNL3及存活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间无差异,表明奥沙利铂联合卡倍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可通过降低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来达到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晚期直肠癌患者予以奥沙利铂联合卡倍他滨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可有效降低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奥沙利直肠癌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