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类短视频火爆出圈根源解析

2023-09-01李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出圈根源

摘要:2016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科普”发展战略,鼓励新媒体发布科普相关文章、图片以及视频,利用网络途径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多家新媒体积极响应号召,分别开始布局科普板块,而抖音短视频则是“互联网+科普”领域的佼佼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普创作者,代表人物有“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创作者张辰亮。“鉴定一下网络热门生物”这句开场白,让无数抖音用户开始关注科普视频,积极了解生物学界的相关知识,也让张辰亮火爆出圈,成为“科普守护官”“百大UP主”,并参加中国科学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基于此,文章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案例,采取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从科普类短视频发展现状入手,探索“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火爆出圈根源,得出叙事主题符合受众求知需求、叙事内容包含丰富视听元素、叙事风格顺应网络时代特点等结论。“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的成功案例也将为其他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参考,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深挖用户需求,培养用户黏性;生产特色内容,突破同质困境;跟进社会热点,凸显传播时效;兼顾科普娱乐,降低知识门槛等方式,提升科普类短视频质量,提升创作者在科普类短视频中的竞争力,更好地分享与传播知识。

关键词:科普类短视频;出圈;根源;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视频内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81-03

2022年,笔者所在的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承办了菠萝科学奖颁奖晚会,该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为宗旨,奖励那些严肃而有趣的科学研究成果,被称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在宣推过程中,笔者对科普类短视频所独具的气质格调产生了探究之心,本文就是笔者针对此类短视频中的爆款账号做的一次分析和研判。

《“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提出,要不断挖掘科普传播创新能力,鼓励新媒介开发不同科普产品,从而满足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素养需求。抖音短视频平台作为公众常接触的新媒体之一,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就是其中的代表。正是由于“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火爆出圈,让诸多用户开始关注科普,汲取科普类短视频中的养分,从而提升了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普爆款”的魅力由此显现。

一、科普类短视频发展现状

短视频兴起于2011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在网络中崛起,凭借时长短、门类多的特点,实现“从无到有”的增量发展,并完成“从多到优”的存量转变[1]。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亿人次,使用率超过94%,是当前最为火爆的信息传播方式[2]。2018年,抖音短视频平台开设科普类短视频频道,尝试将抖音打造为“真实的人间大学”。目前,抖音账号发布科普类短视频650多万个,累计播放量超过6000亿次,年增长速率超过800%,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账号包括“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地球村讲解员”“飞碟说”“物理雷老师”等。这些作者以独立创作为主,传播内容寓教于乐,带动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3]。在诸多账号中,“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极具代表性,该账号创作者张辰亮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博物》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善于制作风趣幽默的短视频产品。截至目前,“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粉丝数量达2321.8万人,获赞1.6亿余次,成为科普类短视频领域的“网红”账号,本文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案例,分析科普类短视频火爆出圈的根源,旨在为其他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持续完善产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火爆出圈根源解析

(一)叙事主题符合受众求知需求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开设《网络热门生物鉴定》《身边的花鸟鱼虫》《亮记赶海》等多个栏目,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当属《网络热门生物鉴定》。该栏目的主题内容多数由粉丝提供,是粉丝在其他网络通道中看到热门、不为人知的动物和植物,再由“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进行统一的讲解,既普及了生物领域的相关知识,也解决了粉丝的疑惑[4]。可见,“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的叙事主题普遍源自大众,是由大众向其提供素材,这些主题本就能够激发受众的求知欲,而“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又以专业的方式予以解答,所以得到了受众的追捧。同时,“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以辟谣为主,由于该博主在生物领域具有权威性,即便自身不权威也能向权威人士咨询,所以其话语权较大,多数受众对博主的知识专业度高度认可,并将其视为生物界的权威,而辟谣普遍是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也符合受众求知需求[5]。

(二)叙事内容包含丰富视听元素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账号内容简明直接,就是以知识科普与分享为主,其中以生物知识为主,但也包含少量的天文科技,看似内容单一,实则不然。其生物知识内容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等众多领域,仅动物类就包括35门、70余纲、350余目、150多万种,能够满足长期的科普需求。同时,“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账号涉及的内容往往源自粉丝身边,如“身边的花鸟鱼虫”“家庭盆栽推荐”等,即便部分生物具有地域差异,甚至稀有少见,也能够引起多数粉丝的共鸣,让“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账号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6]。“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创作者具有专业身份,如西沙群岛赶海,一般公众无权登岛,而“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以视频的方式向公众呈现出不同的赶海内容,这些视频具有极强的独创性。此外,“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创作者摒弃其他博主花哨的背景音乐,而仅以旁白为听觉元素,更符合科普类短视频的基调,并且创作者声音极具特点[7]。

(三)叙事风格顺应网络时代特点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顺应短视频时代特征,视频内容以精简为主,做到“不卖关子”“没有反转”,任何涉及科普的知识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解答,包括视频的标题,也会以当期主要科普内容为主。比如《寻找神奇小江豚》《南京明星中华虎凤蝶》等,都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介紹科普内容。同时,“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视频作品也会添加相应的标签,比如#科普#、#神奇生物在抖音#等,这些标签都是抖音平台为了区分短视频而设立的标签,一旦视频作品贴上这些标签,抖音平台就能更加精准地识别视频内容,实现短视频的精准传播[8]。此外,“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还形成了独到的开场与结尾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开场白“鉴定一下网络热门生物”已经成为当前的网络热门用语,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展现了“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的影响力,还意味着开场白符合网络时代特点[9]。

三、科普类短视频优化与完善路径

(一)深挖用户需求,培养用户黏性

科普类短视频发展的核心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培养用户黏性。创作者需要从用户角度考虑,确保创作的科普类短视频作品符合用户需求。一是猎奇性。优质的科普类短视频一定具有奇特之处,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比如“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介绍的动物、植物,部分动植物造型奇特,能够激发用户的探索欲。二是生活性。优质的科普类短视频要源自生活、贴近生活,看似生活性与猎奇性相悖,实则不然,生活性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比如“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介绍的海洋生物,即便生活中不常见,也并未脱离生活。三是权威性。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伪科学视频日益泛滥,而普通用户难以甄别,甚至经常被误导,科普类短视频要想发展就需要突出创作者的权威性,即便创作者本身并不专业,借助有效的渠道,也能够让用户信赖视频的真实性、权威性[10]。

(二)生产特色内容,突破同质困境

随着短视频平台加强对科普类短视频的重视,此类创作者日益增多,同时出现了短视频同质化的现象,大量重复的短视频作品并不能够获得关注,创作者需要重视生产特色内容。一是题材独特。每个领域都有诸多创作者,要想做到题材独特,就需要将视频内容继续细分,比如生物领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细分,比如单独制作蝴蝶类科普短视频、贝壳类科普短视频等,利用细分保证自身的题材独特[11]。二是风格独特。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普遍为专业人员,该部分人员往往较为朴实严肃,可以尝试以风格独特为切入点,比如在穿着打扮、语言使用、剪辑风格等方面寻求突破,从而有别于其他同类科普创作者[12]。三是记录方式。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都以视频创作为核心,经过专业的剪辑后予以呈现,可以尝试纪录片的形式,减少短视频后期制作,将最真实的内容呈现给用户,如手术记录、考古记录等,真实的记录能够引起用户共鸣。

(三)跟进社会热点,凸显传播时效

短视频的时效性极强,尤其是社会热点话题往往会引起强烈关注。科普类短视频看似与社会热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倘若能够抓住社会热点,就有助于在众多科普类短视频中脱颖而出。一是寻求热点与科普的结合点。以哈尔滨装修破坏承重墙的社会热点为例,该热点事件就与科普类短视频具有结合点,创作者可以从物理的角度诠释破坏承重柱的危害,并演变和推测该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以此吸引用户的关注。二是提升传播时效。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热点的时效越来越短,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需要把控时效,以最短时间制作出科普视频[13]。三是利用用户资源进行热点传播。互联网传播的重点在于多源头、几何倍传播,倘若科普类短视频能够调动用户的分享欲望,那么视频的传播效率将直线上升,创作者可以通过预埋伏笔、引发讨论等方式,增强用户自主传播的兴趣[14]。

(四)兼顾科普娱乐,降低知识门槛

从“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案例可知,科普类短视频不仅要做到专业权威,还要保持娱乐有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从而提高科学知识的接受度。一是增强科普类短视频趣味性。科普类短视频趣味性既可以体现于创作者的口播,比如利用风趣幽默的脚本文案、使用通俗趣味的方言,也可以体现于视频制作与剪辑,比如增添视频特效、选择恰当背景音乐等,让科普兼顾娱乐属性。二是降低知识获取门槛。科普类短视频需要打破常规,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普通用户能够听懂科普视频的内容,才能持续关注,所以降低知识获取的门槛极为必要[15]。三是与用户平等对话。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交流,科普类短视频也需要重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创作者应保持与用户平等的地位,积极与用户开展交流沟通,既要围绕科普视频的专业知识,也要适时扩展话题,让用户感受到创作者的交流态度。

四、结语

当前,科学传播已经从自上而下、被动式传播转变为公众参与、主动汲取知識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转变的背后,短视频平台及创作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代表的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普的有效性,并建立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其在叙事主题、叙事内容、叙事风格等方面的创新极具意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他科普类短视频创作者可以尝试深挖用户需求,培养用户黏性;生产特色内容,突破同质困境;跟进社会热点,凸显传播时效;兼顾科普娱乐,降低知识门槛等方式,提升科普类短视频的影响力,更好地分析与传播科普知识,为全面提升大众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冉. B站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世界,2023(5):11-15.

[2] 刘姣.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J].新闻前哨,2023(8):32-33.

[3] 邓凯,肖竞怡.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6):31-33.

[4] 汤欣雯,周慎.自媒体环境下生物多样性科学传播策略分析: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J].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2022(1):63-76.

[5] 宋彬,邱琳.场域理论视野下知识科普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J].科技传播,2022,14(12):10-13.

[6] 王雨婷.用户评论对知识类短视频关注热点分析:以B站知识区UP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J].视听,2022(4):157-160.

[7] 祁悦.科普工作者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J].记者摇篮,2022(3):15-17.

[8] 李雨薇.泛知识类短视频的参与式科普研究: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抖音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2,8(2):31-34.

[9] 王萌.科普短视频传播特色初探:以抖音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1(8):152-153.

[10] 郭海威,赵熳.科普短视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科技智囊,2022(8):68-72.

[11] 孙佳玥.科普类短视频内容生产困境及对策研究[J].声屏世界,2023(4):101-104.

[12] 南碧欣.知识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探析[J].新媒体研究,2022,8(22):56-59.

[13] 蔡雨佳,张雯,朱家华.网络短视频类科普自媒体受众的期待视野研究[J].科技传播,2022,14(22):25-28.

[14] 张波,陈伟.我国科普期刊的短视频传播力与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7):892-900.

[15] 杨伟.科普教育类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哔哩哔哩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96-98.

作者简介 李明,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出圈根源
科幻文化为何如此“出圈”?
—— 一个基于后人类视角的观察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国潮”出圈之旅: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出圈”的故事
纪检新手“出圈”记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