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卷”的概念演化、原因探析及破解之道

2023-09-01周佳缘郭高晶崔镇宇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内卷发展

周佳缘 郭高晶 崔镇宇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内卷”作为近年以来作为运用频次比较高、影响比较广泛的概念之一,在2020年兀地“破圈”而流行于互联网中,一时间似乎人人皆可卷,万物皆可卷。在“内卷”风靡的时代,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该词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其流行是社会竞争和人类心理等诸多状态的隐喻,这中间还包括人类与周遭生存环境所做的一系列抗争。本文“内卷”的概念特征、发展轨迹以及应用泛化进行解读,并探讨了“内卷”产生原因,据此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不仅有利于我们拓展对自身与社会发展研究的思路,还可以为未来规划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架构,从而预防或修正当下的“内卷”心态,寻找最优的破解之解。

一、抽丝剥茧“盘”内卷:概念演化和应用发展

“内卷”的英文为involution,拉丁语为involutum,其原意是“卷或者转动起来”[1],作为一个舶来品,从总体上看,“内卷”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需要追本溯源至18世纪,滥觞于德国的古典哲学研究专家康德(ImmanuelKant),他初次区分了“内卷化”与“演化”,并剖析了两者的内在含义:“演化作用发展”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大环境里追逐完美,以及和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谐适应,甚至调节控制环境的一类发展进化提高,而“内卷化”仅仅是在其内部重复这类发展进化,促使事情转化得更加复杂,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并不产生影响。之后的文化人类学者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曾用“内卷”描述了一种内部逐渐精细化的文化现象。他表示,像哥特式建筑和毛利人雕塑这样的文化模式,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某种相对稳定的形式。即使这样,这些艺术在形成一定的模式后也可以通过细节的“华丽”来创造变得复杂化,从而继续发展下去[2],这在实质上是对文化模式与持续发展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第二个阶段是“内卷”从滥觞走向系统化的生长。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あord Geertz)将“内卷”定义为“一个分析概念,即一个已有的存在形态,因为内部具体细节步骤过度的精细而促使存在形态自身得到了刚性”[3],并且难以外延拓展,他将其广泛应用在了分析爪哇岛农业经济生产过程的概括中,之后又延伸至社会、文化、制度等层面,其意义为一类社会或者文化方式实现一定的发展时期或者产生某一类明确的方式之后,无法突破转化为高级模式,且内部结构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的现象[4]。紧接着,印度裔美国研究者杜赞奇(PrasenjitDuar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丰富了格尔茨“内卷”的含义,指出并深入探讨了国家政权“内卷化”这一概念,成功将其从经济学领域搬进政治学领域。1985年,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在《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也提到了相关的概念,第二年中译本将“involution”编译为“内卷”或者“内卷化”[5],在引用过程中他对该概念进行了改造,并引发了一定的学术争议。从此之后,“内卷”进入了汉语学术界。在该阶段,“内卷”的概念发展逐渐成熟稳定,此时的重要理论视点已经从第一产业生产加工朝向政治领域。

在第三阶段“内卷”一词开始向其他使用领域范围快速延拓,走向了“泛化”之路,其明显特征是:“内卷”被很多学者使用在历史、社会体制、腐败、市场调节经济和社会保障福利等多个社会日常生活领域。近年来更是随着“内卷”一词在网络上风靡开来,社会各媒体与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各种定义和评价。由此看来,“内卷”是一个对外公开的理论体系,它将会在和社会应用综合实践的互动交流里,持续地诠释和被诠释,并且获取丰富充裕和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类审查社会的核心理论应用工具。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内卷经历了从“旧理解”到“新概念”的变迁演化。当前,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内卷”被人们更多用来表达这样一种状态,一个社会或者一类文化逐渐进步到较高水准以后,由于内部过于精细化,使整体状态被逐步固定,到一定程度后便落入了滞留状态,没有办法向更加高级方式展开转化处理的真实情况,这便形成了闭环,并在短时间没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难以发生大的变动。

二、探本溯源“觅”内卷:形成原因和影响

“内卷”从人类社会学领域“无人问津”的生僻词被广泛使用于社会的多个领域,这是词的适用语域的扩大与变迁,而且在教育、金融等行业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社会共识。在一定的时期内来看,各个行业的资源禀赋都是有限的,如此这般,皆反映出“内卷”如无声的海啸,已经广泛涌现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其背后的成因值得我们去思考,整体上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多层次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宏观层面来看,在当代社会的“外壳”大环境里,导致“内卷”从根源上来讲是资源固化,这主要呈现在两个因素上:一是外部扩张的发展空间受限严重;二是内部边际收益逐步减少,造成竞争转化得异常白热化。位于变化发展转型关键期的我国,有限的分布空间早就被各类群体所充斥,发展分布空间愈益狭窄;与此同时利益的分层化趋向愈发显著。因此,通常所说内卷化的主要问题,是在总量基本不变之下,参与分蛋糕的人数量剧增而过度竞争的结果,难以解决资源的稀缺或短缺,从而形成了有制度化的内部竞争。

中观层面来看,我们需要把目光集中到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即部分企业和群体。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趋于放缓。当下有的人主动内卷,可能是基于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外界的不信任感,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来增强生存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然而,也有一些人被迫内卷,能是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公平或资源分配的失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只能通过内卷来争夺稀缺的资源或一线机会,这种氛围便会如滚雪球一般席卷整个社会。但我们要明白社会大环境与经济发展仅是外围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职工群体作为内卷“中坚力量”,在各级掌握游戏规则制定权的人走向一定的判断与发展歧途后,才致使从上到下的内卷持续进行了十多年,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微观层面来看,我们又聚焦到个体,即社会的“原子核”。个人在时代浪潮下往往会面临发展目标单一和对人生追求的迷惘,大多数人在显著趋同的价值体系下都难以无法达到自我认同的目标。另外,人普遍对需求和欲望有着不同程度的混淆,又带着盲目从众的心理,容易在互相竞争和恶性竞争中迷失了自己,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微观效益,还关系到整体社会的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个体的价值观、自觉性和社会认知等因素不足,我们容易被大环境的惯性带偏,从而“无意识”地进行“内卷”。这时的“内卷”会以竞争的形态出现,即行为上的路径依赖而不自觉地被自我强化;但在一些其他情况下,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内卷”,但恰恰更容易陷入内卷的漩涡。这通常表现为:心理上想要摆脱“内卷”,行为上却总是因为被他人的言语牵制了本该前行的步伐,在思维认知与心理定式上都形成固定倾向,摆脱不了现有桎梏,只好重新并入“内卷”大潮。如此看来,内卷化的具体过程实则同时也是一个被逐渐锁定的历程,使得发展与创造很难达到质变,这都是我们务必要去警惕的趋向。

三、脚踏实地“破”内卷:破解和应对策略

(一)社会:营造良性环境,实现价值重构

社会大环境和一系列的制度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在影响人们发展心态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良性调节过后的外部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提供有效的自主性支持,并且优化外界评价指标所迫使的存量竞争,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去内卷化”。此外,因环境所致,社会资源上也呈现代际传承,加剧了社会阶级内卷,从内卷产生原理分析,先赋性影响因素是造成社会阶级“内卷化”的主要影响作用因子,导致物质资源产生了代际累积和继承传播。因为这类传承一直到交易市场经济调控管理制度、财税机制、政治管理综合制度、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的综合影响和约束,针对当前时期的中国而言,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环境资源的改革和利用,健全完善各类管理机制体制,完成机遇公平、标准规则公平和法律权利公平,才可以首先突破“内卷化”的周期性循环怪圈[6]。部分人简单模糊地把问题归责于社会机制综合设计,对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没有协助的。其实,这类“定体问”第一步提前设置存在一个完美的体制,有了它,所有问题都能够处理和解决。这必然是过分简易并理想化了,而以“内卷”为中心的考虑就暗含着“定体问”式的分析逻辑思维[7]。不否认现代我国社会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冲突矛盾,然而我们应对社会问题冲突矛盾的时候,更要求实际问题具体研究分析,寻求问题的重要核心,在整体价值观导向上走出误区,顺利脱离“低层级循环”。

(二)组织:加强内外衔接,共创文化氛围

组织是集合体的统称,它作为一种局部秩序的结构,同时需要内部和外部的发力来支撑其存在。人们受益于组织的管理效率,又受制于组织的制度环境和规则[8]。组织内卷会导致部门墙、流程桶、隔热层等不良现象产生,而破解组织机构内卷要着重从管理体系着手,优化分工、激励体制与工作机制等环节,使管理者和相关成员之间能够更为灵活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探寻更优良的组织发展路径,从而减少内部的利益争夺,逐步消解组织机构冗不见治的内卷化表征。另外,内卷化是一种亚文化,也可将组织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来实现内卷的消解。首先要倡导组织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将整体的工作氛围向平等自由的方向营造或重塑,使团体具备灵活聚散的优势。其次要重视经验分享,摒弃群体间狭隘的功利观念,淡化成员间的逐利行为,从而加强内部向心力。此外要跨部门间积极实行资源和文化共享,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确保社会组织机构内部的活动公平公正,形成众多有“宽度、厚度与温度”的组织文化,才能持续更新鲜的血液与外围资源,让每个参与者也有更多成长的机会,从而为可持续性的社会发展其他更多活力。

(三)个体:调适自身状态,促进内部驱动

第一,以理性思维为主导,走出“卷”之逻辑悖论。当下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风气愈加盛行,个体要时刻警醒自己,去做个人意义上有价值的事情,不在十字路口迷惘徘徊。依据美国心理研究者德西和瑞恩的“自我决定理论”,每个人都有着一种需要自我决定的倾向,即人们会倾向于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兴趣和能力的决定,所以我们要不断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是拥有充分自主权的,而不是只能被外界强加的压力和期望所束缚。现如今更是需要我们以内驱为主,外驱为辅,坚守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不在丛林法则中走入“精神内耗”的陷阱,而是在积极转变自己和接受认可自我局限相互之间寻求平衡,准确理解认知压力和成绩效果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能够主动投入竞争,但不把赢定为唯一发展目标,重视自身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把挑战视作成长,探寻“卷”之创新路径。我们应持续性提高个人的能力阈值,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天地里朝着制定好的“精专”战略矢志不渝地出发。当下的人们,特别是青年群体,需要形成一类“去内卷化”的应用综合实践的逻辑思维和全新历史阶段的理性思维,从爱好兴趣作为抗争的自我研究,逐渐进步到爱好兴趣转向职业岗位的社会大力保障支持,并经过差别于主流文化生产加工的非“复制”、反“种类”和祛“异化”劳动,最后寻觅到适合自身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趋向[9]。

当然,不管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要求持续地去对外公开吸纳新事物,要求持续激活发展改革创新的春水。这样,人们能逐渐开启向上朝前的视角,在更加宽广辽阔的舞台上绽放。

结语

“内卷”作为一种为人所熟知的社会现象,它出现的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历史、心理、制度等印迹。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多元文化的思想碰撞让“内卷”一次次地出圈与泛化,所以,对于“内卷”的含义,我们不能进行单一理解,更不能只触及其描述层面的情境化,泛而谈之。当下的社会正是千帆竞涌,百舸争流,我们是“入局者”,更是“破局者”。对于“内卷”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保持健康的心态,认识到内卷化背后的环境、文化以及观念成因的影响。相信在未来的协调发展机制下,“内卷”会从非理性的常态化向理性的系统化演变,破除当下形成的怪圈与障壁,达到内部与外部、个体与集体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内卷发展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内卷不是便利贴,别在矫情中用过了头
身处活力时代,别拿“内卷”泄气(讨论)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热WOB发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