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评价特点与实施策略

2023-08-29陈孝文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风筝节放风筝指向

陈孝文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评价特点

1.评价情境任务生活化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情境主要有三类:个人生活情境、学校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要出去玩,给妈妈写一张留言条”“看说明书或者图示,教奶奶使用豆浆机”属于个人生活情境,“去一年级给小朋友讲科普小知识”“向来访的客人介绍学校”属于学校生活情境,“磁器口传统文化街开街了,现需招募一名文化讲解员”是社会情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实践性”,“运用于实践”是其最终的价值目标。所以,评价任务也应指向真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课后第2题,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安慰”一课,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五年级“聊聊书法”中,可以让学生当“评委”,对书法作品进行现场评价。评价任务要指向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真实任务。

2.评价的内容实用化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重在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核心在于“实用”,评价内容也要指向实用。要围绕实际任务,注重评价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评价的重点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两个维度,即实用性阅读、实用性交流与表达。实用性阅读的典型表现是信息提取、整合、处理的能力,实用性交流与表达的典型表现是能根据目的、对象、情境进行有效交流,交流或表达的语言须简明、条理清楚。

二、“實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评价实施策略

现以六年级“风筝节”专题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评价实施策略。

作业目标: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通过阅读,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任务;能根据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地表达,有效传递信息、解决问题。

情境任务:没有一个季节的风比春天更让人觉得人间温柔。阳光、微风、花香是春天发来的邀约。伴和煦春风,闻百花芬芳,踏一抹春绿,在一年中最美的时光,让我们共赴风筝节,追风去!

你们的任务是:

(1)结合材料设计一份清晰可行的风筝制作指南,根据材料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放风筝的方法和步骤。温馨提示:指南里可以包括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你需要写一份解说词,根据阅读对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把风筝制作的过程和放风筝的方法讲给低年级的同学或者对“风筝节”不感兴趣的人听,试图让他们爱上风筝,也能有兴趣去自制风筝和放风筝。如果这样,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解说员了。

参考材料:

材料一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儿,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节选自《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材料二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节选自《风筝》

材料三

风筝,古时称“风鸢”“鹞子”,初时为木质所造,据说发明者为墨子。工匠鲁班在墨子设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可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这些都是风筝的最早版本,可以说是风筝的源头。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唐朝时,随着造纸业的发展,民间用纸来裱糊风筝已经很普遍,放风筝也很盛行。当时有人在风筝上装弦和笛,放飞时风吹发出响声;还有人在风筝上安装小灯笼,夜晚风筝升空时,就像是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唐代诗人高骈《风筝》诗曰:“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广泛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翦截,以线绝者为负。”

明清时期,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艺活动,还可以放走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放风筝时,会将自己的病症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走,也就代表着所有的疾病、晦气远离自己而去了。这种习俗,在民间又叫“放断鹞”。

——节选自《北京日报》副刊

评价标准:现在,你就是评委,请参照评价标准评估你和同桌的完成情况:

(注:风筝制作方法和步骤评价标准略)

从以上案例可以梳理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实施策略:

一是任务设计的生活化策略。该专题作业以学校生活为情境,设计了三项要完成的具体任务:(1)制作风筝指南说明;(2)用思维导图梳理放风筝的方法和步骤;(3)为低年级学生和对“风筝节”不感兴趣的人进行解说。任务设计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指向生活。任务设计时,可以赋予学生“角色意识”,即在情境中赋予学生具体的职业或人物身份,让学生有“角色认同感”,从而明确活动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陈述性任务“写一份解说词,把风筝制作的过程和放风筝的方法讲给低年级的同学或者对‘风筝节不感兴趣的人听”,就赋予了学生解说员的角色,这样,学生就会像解说员那样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思考自己的解说。任务设计时还需要有场景意识,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有具体的工作,这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和情境。比如“现在,你就是评委,请按照标准评价你和同桌的完成情况”,就是赋予了学生评委的工作。

二是评价内容的实用化策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内容主要指向两个部分,一是实用性阅读,二是实用性表达与交流。这两个维度的关键表现都指向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任务设计后,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有效交流和表达的效果,是否考虑了情境、目的、对象,清楚得体等,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反思是否解决了问题。上述案例中,“风筝制作指南”重在评价学生信息提取、整合、处理、表达能力的关键表现,“我是讲解员”重在评价信息传递的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关注交流表达的效果,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满足生活的需要。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风筝节放风筝指向
风筝节
泰国芭堤雅举办首届海滩风筝节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2020年国际风筝节
风筝节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