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3-08-29杨修宝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文本

杨修宝

“思辨性閱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倡导“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维含量与理性精神,助推阅读与表达教学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精读课程标准,明确“思辨”要义;梳理统编教材,明辨“思辨”文本;深研教学策略,明晰“思辨”教法;科学实效地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性学习。

一、厘清课标要求,明确“是什么”

践行2022年版课标理念,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首先要研读课标,精准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内容、学习形式,才能科学规范地设计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把握教学目标。研读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阐释,从四个方面把握教学目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学习推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方法;提质思辨性读写能力,着力提升辩证思考、有理有据、负责任表达的读写能力;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着重培养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善思善问习惯;培育实证的理性精神,着眼于培植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求真求是态度。

厘清教学内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从阅读与表达两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思辨性阅读内容螺旋上升,思辨性表达能力逐层进阶。从文本内容看,思辨性文本主要包括:科技发明、科学探究的有趣短文;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智慧故事类文本;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方面的短评、简评等经典片段;革命领袖的经典思辨性理论文章、短小的思辨性文言经典作品等。笔者从思考观点、问题解决、语言现象、思维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见下页表1)每个方面横向分析,可以看出该任务群重点是:第一学段突出学习思考方法,第二学段突出学习思维方式,第三学段突出培养思辨能力。每个学段纵向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是读智慧故事、解生活问题、学思维方法。

明确学习形式。厘清了学习内容,还要弄清楚怎么学习这些内容,2022年版课标中给出了学习形式的建议,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部分,建议采用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学习形式。因此,教学中就要根据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用类文本可采用理解、筛选、排列、分解、归类、概括等学习方法,文学类文本可采用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欣赏、涵泳、移情等学习方法,思辨类文本则要采用思考、比较、辨析、推理、批判、发现等学习方法。

二、梳理教材文本,明辨“有什么”

明确了2022年版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还要对应统编教材做系统梳理,切实做到用课本落实课标。

文本梳理,知道哪些课文是思辨性文本。温儒敏教授撰文指出:“其实现在我们使用的义教语文统编教材,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都采用的是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特点,对照教材单元的文本类型,确定该单元教学所归属的任务群。一是各语文学习任务群应该包括教材中的哪些单元,二是教材中的这一单元应该归属哪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做双向对照,精准研判。我们可用文体来做判断,如童话、神话、小说、散文、现代诗,应归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说明文、写景、状物文单元应归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应如何辨析确定呢?除用文体确定学习任务群的归属之外,还可用单元语文要素作为判定依据。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厘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该单元典型地聚焦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就可判定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此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科普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科学精神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些单元均可判定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另外,《曹冲称象》《司马光》等中华智慧故事,《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一匹出色的马》《我是一只小虫子》《画杨桃》《大象的耳朵》等运用比较思维的文本,都属于思辨性阅读文本。有些课文后的习题中,设置了思辨性的问题,教学时也要着重关注并开展任务性学习,如《小马过河》的课后习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小狗学叫》的课后习题:故事的几种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忆读书》的课后习题: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景阳冈》的课后习题: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特点梳理,明了不同文本的教学主旨。教学统编教材中的思辨类文本,要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突出思维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如科普类文章,学习思考方式;说理类故事,习得思维方法;评论类短文,进行思辨活动;经典类文本,感受思想精粹。如《司马光》一课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诵读、释义等方法学习文言文,运用比较、分析、讨论的学习方式习得中华智慧故事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文言;学习任务二,学思维。学文言部分,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一是读文言,引导学生正确流利读、恰当停顿读;二是讲文言,通过释字解意读、师生对答讲、化为故事讲等活动理解课文内容;三是背文言,引导学生原汁原味背、摇头晃脑背、和着音乐背。学思维部分,引导学生比较、辨析、讨论司马光击瓮前是怎么想的,进而学习“我进不去,就让他出来”的逆向思维。教学中华智慧故事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学习实用的思维方法。

三、运用教学策略,明晰“怎么做”

如何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任务性学习,笔者研究并实践了学习任务群的“六个一”教学策略,力求通过“做中学”“用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习真实发生。

明确主题,创建一个学习情境。任务性学习的特征是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一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引导学生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情境中解决问题。二是任务群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学语言和用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妙处,丰富语言运用的经验,实现语言品质的提升。三是任务群的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要在多样情境中运用诸多语文知识与技能、言语思维方式来完成特定的语文任务。如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可以围绕“火眼金睛辨真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比较一系列的斗牛图片,进而让学生完成发现、比较、探究、梳理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当然,文体不同,设计的情境也就不一样,思辨的情境就一定要有思辨的特点。

围绕主线,学习一个知识方法。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以教材单元课文组元阅读群文本,以单元要素为主线,设计任务性学习的核心知识点。如教材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单元语文要素,就可围绕学习方法这个核心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活动。如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批注的方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关注的要点之一就是思维方法的学习,可以依据“学习方法—实践方法—运用方法”这样的层次主线,围绕核心知识点做任务性学习设计。

确定主旨,形成一个学习成果。学习任务的开展,学习活动的实施,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有学习成果的呈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性学习要依据教学目标预设学习成果,并通过进阶性的任务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生成学习成果。学生的思维成果可以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过小练笔,表现出思维的阶段性成果;二是通过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细目表格,让思维可视化;三是通过习作、日记等文字表达物化思维的外显成果。

激发主动,提出一个驱动问题。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统编教材单篇任务性学习,要改变以往“随文教点”碎片化的学习,转换为整体化、结构化的学习,要有统整意识、系统思维,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一个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如《田忌赛马》一课就可以围绕“赛马过程中,孙膑到底想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再如《跳水》一课,可以围绕“船长在短暂的瞬间可能想了些什么?”这一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这样,放大并展开人物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积极探究、全面梳理,学习思考方法,强化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

聚焦主体,设计一个任务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课程内容,标志着课标通过“任务”提示语文教育未来的行动方式和发展方向。任务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用中学”的手段。通过任务发展语言能力是最終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开展活动跃升为任务驱动,这是今后语文课程学习的根本路径,即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下,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中可将课后习题巧妙地转化为进阶式的学习任务。如《跳水》一课,根据课后三个习题,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作为校园小记者,你如何将这个新闻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发布出去?

学习任务二:作为新闻小观察员,请你评说是什么让孩子走向了绝境。

学习任务三:作为新闻小评论员,你如何评论这个事件中的船长、孩子、水手这几个人物?

通过这样进阶式的任务性学习,让学生去思考、去研判、去辨析、去讨论,不仅是让学生记住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评价主导,制作一个评价表单。2022年版课标中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明确的评价建议,结合这些评价要点和建议,设计学习任务群评价量表,重点关注过程与实际表现,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反思,发现并改进问题,以促进其更好地学习。还要关注学习成果的评价,考查学生对思维品质提升和思维能力进阶的自我评价。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评价单:

本单元通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展现思辨与智慧的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知道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请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给自己做出合适的评价吧!

(作者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文本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