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2019-06-14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数感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张克中在《语文建设》2019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关于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任务群的教学,教师可围绕思辨性学习内容进行项目教学设计。例如,针对思辨性阅读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两类阅读内容(论说名篇、时事评论)设计成若干个项目:打破单篇教学的固有模式,以研究论者观点的逻辑思维作为学习项目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辨析若干篇文本;以研讨文本论点呈现的方法或以探讨论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作为学习项目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共同探讨中学习若干篇文本。针对思辨性表达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将其设计成项目来教学,比如:第一个项目学习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证据,有逻辑地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第二个项目学习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实证、推理去反驳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主张;第三个项目学习如何就某个生活中的话题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将时事评论与讨论、辩论结合在一起学习。

英语作文后续写作教学方法

浙江大学讲师吴忠华在《教学与管理》2019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别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加大造句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可以概要写作为主,引导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地道表达,领会文中的精彩语句;高年级则要增大难度,让学生圈划重点单词或句法,肯定学生的写作亮点,融创造性、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力争做到个性化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归纳法,就特定文体(如记叙文)常常涉及的人物语言、表情动作、心理状态、客观环境等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达素材。

基于深度学习的

整本书阅读研讨策略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金云、兰州理工大学副教授李胜利在《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研讨,能够以适宜而有创意的方式教会学习者进行整本书研讨,研讨策略如下:一是创设适宜的支持性讨论环境,如讨论前建立阅读研讨规则;讨论中引导学习者发掘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发现”“证明”“角度”等思考性词汇,帮助学习者提升文本研讨的深度和广度;讨论后让学习者有继续“挖宝”的期待,给学习者留出评价和讨论的空间。二是设置深度研讨的问题框架,如基本问题可以是“这本书有没有什么是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概论性问题可以是“你会怎么跟朋友谈论这本书”,特定问题可以是“你觉得哪个角色最有意思”等。三是搭建探索性谈话学习的教学支架,如解读支架、评论支架、回应支架等,培养学习者成为具备独立阅读力和思考力的终身学习者。

小学生数感培养对策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王强国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小学生“数感”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数觉阶段、符号阶段、模型阶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一是让学生在认数过程中形成“数感”,比如让学生通过数数、读数获得“数感”,或者借助直观教具的实物图培养“数感”等;二是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建立“数感”,比如让学生通过基于计算的“推理”、估算、运算等方式获得“数感”;三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如给学生提供一些数量关系的专项练习,通过训练练出学生的“数感”等。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做法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在《小学語文教师》2019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要转变以记叙文教学为重点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作文的社会交际功能,按照学生的生活需要建构作文教学体系,多写“写实作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做到清楚地说明、流畅地表达、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此外,教师还要提高学生语言建构的质量。有的学生觉得别人写的句子很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别人写的句子为什么好,体会高质量的语言是如何建构的,不能只是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比喻、拟人等概念性术语去“贴标签”,而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习惯使用的语言同高质量的语言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能明白高质量的语言是如何建构的,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SOLO分类评价法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建议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