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赛课杠杆 落实课标精神 助推课堂转型

2023-08-27牛晓刘勇张小虹余静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赛课课程标准技能

牛晓 刘勇 张小虹 余静

优质课竞赛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与常规教学无异,必须具备课堂教学诸要素,必须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必须遵守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同时,优质课竞赛又不同于常规教学,它是对常规教学的提升和优化,它对合理性、实效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更高的追求,因而具有示范性和研究性。优质课竞赛既源于常规教学,又高于常规教学,它是常规教学的升华。

一、重庆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比赛思路

1.厘清关系,做好规划

赛课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实施课堂教学的手段,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极其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教育培训和教学研究来说,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针对每次优质课竞赛的主题,其达成的目标都有所不同,但进一步落实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优化了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获得成长。

《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教学的“法典”,它合理规范了各阶段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换言之,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就是为了确保教学的合理性,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章法的教学才是合理且有效的教学,亦才能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能取得積极的成果。而竞赛无论是就其准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是准确、深入、全面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过程。

与此同时,通过竞赛落实教学目标,势必促使教师对课堂进行革新。因为竞赛是优化和提升后的课堂,它是一个不断革新、不断寻求合理模式的过程。竞赛范例及其选手操作、调控课堂之间的比较,不仅具有示范性,还具有探究性。它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为教师提供学习范例的同时,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所以有效地将《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到竞赛中,优化和提升课堂,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这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了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以及《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渝教基发〔2022〕30号)文件要求,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践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更好地交流各区(县)体育教育教学课改经验,提高重庆市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各地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教科院)细致地规划了本次体育与健康优质课比赛。

本次赛课分设沙坪坝、綦江、两江新区3个赛场,每个区县(41个区县、2所直属校、3所承办校)抽签决定赛区、赛课内容和赛课顺序。赛课节次一共46节,年级涵盖小学整个学段,赛课内容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本要求,参考《重庆市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等内容进行重组,涉及除水上或冰雪类运动外的所有专项运动技能,其中基本运动技能8节,田径类运动11节,体操类运动8节,球类11节,中华传统体育6节,新兴体育2节。

2.把准尺度,制订标准

赛课是检验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而合理适宜的评价标准是优质课比赛达成预期目标的基本保证。赛课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延伸,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中具有引领性、先导性和示范性地位。本次赛课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它立足新理念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坚持实践导向,严格根据核心素养制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见表1)。

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它是当代学生终身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辱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明白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赛课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全方位地从评价的维度及权重更加重视素养导向下的真实课堂呈现。尤其是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目标的可观可测可评、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的建构、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学练赛评的一体化以及学大于教的转变等都是本次赛课评价的重头戏。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判中也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直观看到自己的成长,这也完全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符合《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

3.协调关系,精心组织

本次赛课是一项全市性赛事,在短时间内要协调各方力量保障比赛顺利进行,需要各参与主体间资源的耦合。无论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教科院、参赛区县、参赛学校、参赛教师,还是大赛的主办、承办、协办,现场观赛学校以及受邀参加报道的新闻媒体,都具有自己的诉求,共同构成了本次比赛组织的核心要素。

重庆教科院负责本次赛课的顶层设计,对于比赛的方向、比赛日程确定、大赛具体环节设计等拥有话语权;参赛区县是本次赛课的主体,通过组建队伍、选拔选手、赛前研磨等具体落实与执行体育的新理念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区县教研员和指导教师团队是课堂转型的中坚力量;各参赛教师则是竞赛的直接参加者,通过反复试讲、修正及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赛场上展现出新理念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堂中的践行情况。这样,通过赛课将体育教育教学相关的各方主体全面调动起来,全要素、全方位协同组织本次赛课。可以说,通过备赛、参赛、评赛等环节推动了教师落实新理念、践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动课堂转型各环节间的协同,也牵动着各区县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课程设置、赛事组织等诸多要素的协同发展。

4.逐步实施,彰显效益

衡量优质课比赛成效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它不仅要看课堂本身的优劣,还要看比赛的延伸效益。观摩者的收益、研究者的感悟、学生的体会,甚至社会的反响都是决定性因素。

本次优质课比赛作为落实和加深理解新理念、《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杠杆,要较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从而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一线教师在各区县教研员带领下研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教材、把握学情、精巧设计,对教学流程精密构思,才能创设出精彩课堂。

因此,賽课这个杠杆激发起了各区县研课磨课团队又一轮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高潮,尤其是新课程理念的“教会、勤练、常赛”如何在教学中予以落地,如何整体设计教学内容等问题,教师们在研课中深入思考“教会”的内涵,即教师是“教会”的主体,场地器材是“教会”的物质基础,时间是“教会”的重要保障,教材是“教会”的重要载体;思考教材理解、掌握与运用的3个层次。设计“勤练”的形式与手段,延伸“勤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在理解学习《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会如何“教”,思考如何“勤练”“常赛”,如何做到课课有比赛,人人有比赛,让“赛”成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战术的高阶途径,成为课堂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从而实现“授课教师的教、上课学生的乐、指导教师的引、观课教师的悟”的共赢效果。

二、赛课存在的问题及赛课效益的提升策略

本次赛课,虽然每位教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诠释着对新理念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与践行,城乡间课堂教学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如,学习目标大而空、教学内容结构化体现不足、学练赛一体化体现不足、教学情境与教学环节脱节、教学评价针对性不够等。《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在游戏中学,在比赛中练,在练和赛中“学会”。结合本次赛课,笔者认为可从“7个直面”入手,切实提高赛课效益,助推体育与健康课堂转型。

1.直面《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和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指明了“应该为之”的内容,而且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教材解析让教师明确该教材是否“能够为之”,即告诉该教材能发展学生什么技能。《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6个方面对内容要求进行了阐述。

在教材解析的过程中,重庆教科院除了对教材的动作结构、要点、重难点、教材内容作用进行解析,还应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全面深入研究教材价值,设置情境,铺设条件,组织活动支撑与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要针对教材内容,尤其注意同一项运动项目在各水平之间要体现逐步递进、螺旋上升规律。在强调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关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技能形成与提高的规律,同时还要保证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接受较为完整的运动项目内容学习,最终能够达成课程核心素养。如,《分腿腾越山羊及体能》一课在教材解析时,不仅要看到快速助跑、踏跳有力、直臂顶肩、推手及时等动作重点,还要挖掘分腿腾越山羊所需素养,诸如运动能力中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健康行为中的情绪调控、自我保护、安全运动等,体育品德中的勇敢、果断、坚持、担当等。

2.直面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全面对接学科核心素养,将素养导向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到每个教学的画面里。在撰写学习目标时,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均应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结果(做到什么程度)3个部分,这样才会使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

如,《四年级障碍跑及体能》一课中,根据核心素养的维度制订了如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知道跑的基本健身价值,能说出障碍跑的动作名称及绕、钻、跨等动作术语;能根据有形和无形的障碍(红外线)做出正确的绕、钻、跨动作,并能将这些动作合理运用到障碍跑的各个游戏活动中;学练中身体姿态良好,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发展,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合格水平,课余观看1次田径比赛。

3.直面“跨学科主题学习”

建构有意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是新时代推动教育变革和探索体育教学创新亟待思考的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运用主题形式整合学习内容,将知识关联学生主体经验的综合性学习方式。《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材内容要选择“重视跨学科融合。教材内容设计应体现与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及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要深钻《课程标准(2022年版)》,瞄准落脚点;其次要精研教材,找准交叉点;最后要反复斟酌,盯准共鸣点(具体详见《中国学校体育》2022年第10期《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一文)。

如,《五年级快速跑及体能》一课,着重想体现体育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就要抓住快速跑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抓住音乐情绪与情境的关联性,抓住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连接点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不仅要将音乐作为背景呈现。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时,还应注意目标多元、融合推进、综合设计,形式要做到“三化”,即任务化、生活化、场景化;还要注意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单元主题设计,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思考跨学科的实施路径,以实践探究的方式具体实施。由此可见,“跨学科主题学习”已成为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路径,也是实现课堂转型的重要推手。

4.直面教学内容结构化

“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指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体育课结构化教学是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时,心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1]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以此锻炼学生对身体活动的基本认知,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简单的结构化组合技能教学活动来练习和发展身体的基本能力,提升与周围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学生形成健康、安全、积极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为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对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改变以往的“教师技能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单一技能教学模式,采用结构化技能教学手段,让学生尽早充分体验完整的运动技术,采用“完整—组合—比赛(展示)”教学模式,充分认可并挖掘学生的潜力,设置必要的学习情境、任务、条件(促进条件、限制条件),使学生在运用关联的、结构化的知识、技术解决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问题中,逐步形成较高层次的课程核心素养。

5.直面学练赛一体化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理解学练赛三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学”的是运动技术,是运动认知理解层面,“练”的是运动技能,是运动行为表现层面,“赛”的是运动能力,是综合实践运用层面。要理解学、练、赛在不同教学时段的侧重点,知道学、练、赛之间的纵横关联,不同课时学、练、赛之间的纵向进阶,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练、赛一体化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练、赛一体化的课堂教学?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合理设置运动负荷?如何调整与控制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如何掌握持续性与精准性的运动负荷监测方法?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这些是落实学练赛一体化的关键。

如,《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及体能》一课,在学的方式中可以通过视频、挂图、模仿教师动作,也可以跟同伴一起学。在学的形式中可以是自学,也可以是互学,可以是1个人的学,也可以是2个或多个人的学。在练的过程中,可以是1个人的练,也可以是2个人或多个人的练,可以是定时的练,也可以是定量的练,还可以是对抗中的练。赛可以是2个人的赛,小组之间的赛,也可以是组间的综合对抗,可以赛技术技能,也可以赛运动习惯与运动品质等。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人为地将学、练、赛分割开来,要做到学中有练、练中有赛,以练促学、以赛促练,并且在学、练、赛的过程中,注意通过知识链、问题链、任务链将学、练、赛有机统整起来,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格局,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

6.直面教学情境创设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获取、加工、分析、整理知识技术等能力,培养反应能力,特别是问题解决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題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它的形成离不开真实情境。教学情境应体现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等特点,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利用音乐美术的审美性、艺术性等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根据体育运动技能的特点,在开放性技能的教学中,在教学伊始就要关注完整动作技能的学练。在封闭式技能教学中,也要在单个技术动作掌握后,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完整的技术动作,并运用到合作展示的情境中。在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有模仿情境、身体动作情境、展示表演情境、比赛情境、主题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不同情境也有不同的情境方法。

如,《后滚翻组合及体能》一课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宇航员太空探秘情境,场地四周的星座,场地上的星球,大屏幕上相应的太空景色等构成了太空探秘的场境。准备部分,引导学生到“航天基地”,途中抬头观看星空活动头部,模仿神奇的石头复习团身滚动,模仿飞船复习挺身跳,模仿机器人工作场景,渗透保护与帮助方法。基本部分,学生到了航天基地后,引导学生在熟悉太空舱、驾驶太空舱中学练后滚翻技术,掌握了驾驶太空舱的技巧后,学习点火技术(挺身跳),模拟飞船升空,完成前滚翻组合动作的学、练、赛。在体能练习中,情境深入,引导学生探索无名星球(跑与跳)、开发无名星球(推与跳)、建设无名星球(推与拉),打开减速伞返回基地。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在“抬起手臂,看一下是否有知觉,拍拍大腿和小腿,看一下是否有知觉”中放松肢体,在“是否能听到广播的声音”中引导学生在《我的祖国》中充分放松身心、升华情感,最后乘坐护乘车回营,结束太空探秘之旅。整个过程中,“三线”(技能线、情境线、情感线)并驾齐驱,协调一致,在真实情境中发展学生潜在的素养,使得课因情境深具实效。

7.直面体育师资素养

体育是五育并举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除将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作为保障外,更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劳动对象,集实践性、技能性、理论性于一体,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在进行全市的赛课活动前,要集中火力采取“强+弱”“1+1”或“1+N”等方式对所有区县的教师先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理解《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精细解析教材,再通过层层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动教学创新。

赛课是评定各区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试金石”,是检验各区县落实新理念、践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先手棋”,也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十四五”时期又是人力资源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叠加期,为此,所有的赛课活动均应紧跟时代要求,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将新理念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落地,不断探索体育课堂新样态,全力打造体育发展新环境,促进区域间教育教学良性互动,助力课堂转型,从而推进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赛课课程标准技能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画唇技能轻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