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体育器材 提升课堂效果

2023-08-27黄烈鹏丁建霞洪飞扬陈寻舟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练体育器材课例

黄烈鹏 丁建霞 洪飞扬 陈寻舟

在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场课展评活动中,笔者作为观摩教师对参赛教师的有效课堂组织、巧妙器材使用以及准确教学评价等教学智慧深深折服,在这次观摩中水平二《袋子的梦想——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一课(以下简称:“袋子的梦想”)让笔者对于课堂教学中体育器材的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并提出对本节课3个方面的优化建议。

一、体育器材生活化,联系生活场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校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场地和器材开展体育与健康活动,创造性地实施一场多用、一物多用和一物巧用。”在这一课例中执教教师选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和接觸最为密切的“塑料袋”作为本次课的体育器材。将“塑料袋”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联系到日常生活场景,促使场景和学习迁移形成。如,购物场景、扔垃圾场景等,同时融合了“绿色环保”主题,既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熟悉感,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体育器材条件限制,促进技能发展

条件限制法就是把运动技术进行细化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动作加以条件限制,以此增加对动作的整体感知和体会,加速规范动作的形成。在本节课中,以“塑料袋”作为条件限制,让学生感知和体会起跑后的加速跑以及摆臂与下肢协调发力等动作(表1)。

以“袋子”作为媒介,通过“挑战极速摆臂”和“挑战极限小碎步”将摆臂与下肢的协调发力化解于无形之中。“起跑后的加速跑”也通过齐心协力、步步高升和勇往直前实现了学生对加速跑的体验和掌握。以“袋子”作为媒介,也解决了学练的趣味性问题,让学生通过不断挑战塑料袋不掉的目标享受乐趣,实现了以学定教,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选择自己的挑战目标。

三、体育器材情境化,升华教学主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用有创意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本节课中,以“袋子”为主线,创设了“袋子的梦想”的主题,执教教师通过旁白介绍了“有一只随意丢弃的袋子”,并告诉学生:“袋子不想在墙角处、马路边,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将学生们化身成为“小小梦想家”,帮助“袋子们”去实现听音乐会、奔跑飞翔、感受快乐、放松身心等梦想。“袋子”始终出现在学生手中和身边,贯穿于整个课堂,促使学生完全沉浸在帮助“袋子”实现梦想的情境中,真正实现了“玩中学”“乐中练”。

四、对本节课的优化建议

1.体育器材使用预设更充分

笔者在与执教教师交流中获知,原定是在室内馆上课但被临时安排在了室外足球场,那么对于本节课“袋子”的使用而言就会增加一个新的挑战——风。由于风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课堂环节呈现并不是那么完美。如,学生在练习抛接袋子——挑战极限小碎步的时候,抛出的袋子却被风刮走了。因此,在选用体育器材过程中可以从使用的安全问题、数量问题和可能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做出更多的预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化解突发状况。

2.体育器材学练形式更多样

变化多样的学练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喜爱度和享受度。在课例中有个体的单独学练、有集体的共学,还有小组的合作学习,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练”形式层面还可以更多样,如,增加小组内1人抛袋子自由自再(距离起跑点5~8米)多人抢抛出的袋子,还可以通过各小组推选出小组代表进行组间PK赛,在学练中加强引导步频和步幅的关系和强化通过摆臂抬腿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实现向完整快速跑过渡,这样也能够增加课堂学练形式和“比赛”的展现。

3.器材情境创设主题更升华

课例中以“袋子”作为情境创设的关键,贴合环保或垃圾分类等主题,在本节课例中,其环保主题创设和提炼还有待提升。若在课例结束部分能够将实现梦想的袋子与垃圾分类相结合,如,红色袋子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袋子代表厨余垃圾,绿色袋子代表其他垃圾,黑色袋子代表有害垃圾并设置相应的垃圾桶,实现废物利用后再分类回收,如此可进一步升华与提升本课例中“绿色环保”的主题,促使课堂中环保主题的自成一体。

猜你喜欢

学练体育器材课例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课例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