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打造高品质体育课堂

2023-08-27鲜元汤德惠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技能运动

鲜元 汤德惠

笔者担任“2022年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场课展评研讨活动”(以下简称:展示课)小学组评委组长,通过展评课,四川省各市州的执教教师呈现出了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引发了笔者对教学技能、结构化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思考。

一、注重教学技能,强化课堂教学能力

本次展示课区别于往届的创新点之一是内容由省教科院提前预设,所有执教教师均于赛前在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田径、体操项目中随机抽取各自的展评教学内容,进行18个课时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自定其中1个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和现场授课。大单元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评分占30%,现场授课评分占70%。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改”的方式增强基层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团队全面发展,强化现行课程标准实施能力。

本次展评课中,执教教师充分展现了专业素养和课堂综合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教学常规做到充分、具體且体现可操作性;音乐选择契合学情、配合动作;教材内容和课堂环节具有实效性;教学语言内容丰富,教师指导专业、表扬积极、评价准确;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融洽;教学器材有思考,器材简单易得,实用巧妙普及性高;课堂中将德育渗透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关注从内容到组织形式再到学练全过程的安全防范;关注学生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准确,激励性强,诊断有导向。

二、注重结构化教学,强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强调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贯彻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的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核心素养达成度,分四个水平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本次展评课依据这一要求,在活动中指定教学内容,明确要求开展结构化的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完成设计18个课时构成的完整专项运动技能学习体系,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体现结构化教学理念。

(二)把握要素构建大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并在各层面教学计划和实施中体现。本次展评课,执教教师通过抽签确定教学内容和授课年级。从参评教学资料看,所有执教教师均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要求、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确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单元学习目标。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结构化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本次展评课中列出的运动项目是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要求执教教师围绕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目标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该运动项目的内容要求,设置由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对抗练习、体能、展示或比赛等以螺旋式构建的单元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强调组合技术的运用与练习。活动中《四年级篮球》第6课时的教学流程为:移动抛接球→四人交叉传接球→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传接球+投篮组合对抗练习→传接球+投篮比赛→HIIT训练(专项体能练习),以练为主、以赛为辅,促进学生加强动作技术之间的连贯和衔接,让学生完整体验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

三、注重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打造高效课堂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通过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环节连贯,确保衔接流畅

本次活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除开始和结束两次集合外,课中集合不得超过2次,以此保障课堂练习密度和课堂连贯性。活动中《健身南拳》一课,采用武术的内容贯穿整堂课,学生通过集体学练、分组学练、个人学练和合作学练等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自然流畅过渡,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增加了学生有效练习时间。

(二)练习密度适当,打造高效课堂

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运动负荷的建议,此次展评课都在努力实现中高强度的运动强度,落实体能课课练要求。其中《袋子的梦想——发展快速跑的能力与游戏》等课练习密度达到了80%以上,学生通过较高强度和密度的学练,既学习了运动技能也发展了体能,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利用。

(三)场地器材利用合理,增加器材利用率

展评课教学应为日常体育课堂教学起引领和示范作用,要贴近常规教学实际。活动中多数执教教师的课堂能够巧妙地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合理地进行场地器材布置,同时注重一物多用、物尽其用,其中《袋子的梦想——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辅助快速跑的练习,《精忠报国》以“梅花桩”和体操棍解决了动作规范的纠正和教学难度的递进,实现了器材高效利用并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四)“以体育人”,多育共进

“以体育人”,提高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是体育课的基础。本次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将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育人价值,如,《武术基本功教学》一课将满江红的优美诗词和思政、国防等融入教学,“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强化“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核心策略是运用各种资源、选择有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手段组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注重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坚持“以学定教”,将“学、练、赛、评”贯穿课堂始终,实施高效教学,达到“以体育人”的课程目标。

(一)以练促学

以组合练习和多种方式练习强化学练,实现以练促学。“学”与“练”在课堂教学中密不可分,学生学习、掌握、形成运动技术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确保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汲取,提高体育素养。《三年级篮球》一课中结合运球抬头注视前方的要求,将剪刀石头布、抢球、戴帽子等游戏融入运球练习,多种形式组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练效果。

(二)以赛促学

课堂中的比赛,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享受到运动乐趣,培养规则意识,体会团队协作,有利于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对培养学生必备品格有深远影响。没有开展比赛的体育课,是不完整的体育课,活动中《四年级篮球》一课将传接球+投篮作为比赛内容,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参与积极性。

(三)以评领学

合理而精准的评价平台建立可以有效呼应、激励、引领学生的“学、赛、练”,从而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中提高课堂效果。如,在《四年级篮球》一课中,上课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动作连贯自然、配合默契,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帮助正在练习的同学完成动作要领,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予以有效的评价,不断采用表扬激励或个别纠错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传接球+投篮的技术水平,提高投篮命中率。

五、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

1.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大单元理念认识不足,大单元的构建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大单元与教学课时之间衔接不够合理。有的教师设计18个课时的大单元计划,硬套模板,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武术套路》大单元计划设计出18个课时,每一小节动作为一课时,课时内容单一,表现出对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认识理解不足。

2.重难点描述不准确,结构化设计不合理

个别教学设计未体现一體化的设计理念,重难点的分析表述不够准确,教学设计中无比赛的融入,没有安排合理的体能练习,多样化要素的综合应用不够明显。如,参评的某节足球课中,教师讲解无课次间的衔接,教学方法陈旧,以原地练习为主,学生接触足球的时间仅10分钟,更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比赛,基本不能让学生形成、掌握、巩固与提高最基本的足球相关运动技术能力。

3.应更加注重生活常识方面的渗透

展评课中,个别教师运用废旧塑料袋辅助快速跑的练习,学习效果较好,但没有将垃圾袋的污染、环保回收理念相关的生活常识融入课堂,如果该课能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垃圾袋的分类及回收处理进行提示和宣导,将能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

(二)课堂教学建议

1.理解运用结构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季浏认为:“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指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受“知识中心论”和“技术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紧紧围绕某个运动技术的学练,学生只会单个的技术动作,这种碎片化的教学使学生无法对多个技术动作加以串联和组合,更加无法参与到比赛中去。结构化教学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是一种简单的单个技术组合的叠加,而是把各个动作技能、要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体现出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学生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层次递进的结构化学练能对所学运动项目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来应对真实的情境或比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活动空间、方向、水平、有无使用器械等要素,设计生活化和游戏化运动场景及组织结构化的组合技术动作学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活动,同时设置小型多样的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应重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

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形成健康行为和培养体育品德,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坚持将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学设计、体现在每一堂体育课、贯穿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独有的优势,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3.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以体育人”的多元育人导向

体育既是“五育”之一,又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体育教育教学需充分考虑各种要素融合,包括美育、德育、智育、劳育。在教学中将体能锻炼、运动技能、思想教育、品格培养、素养发展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通过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元素,在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文化、审美、品德等多方面成长要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高品质体育课堂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变革,推动体育教师理念更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着力发展学生课程核心素养,体现体育课程“以体育人”的时代要求。重视体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基础和桥梁作用,进一步丰富“以体育人”内涵,推动实现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技能运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