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在心脏查体带教中的应用

2023-08-24陈涛许日平黎明欧阳梦倩伍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心脏问卷

陈涛 许日平 黎明 欧阳梦倩 伍俊

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专科,湛江 524001;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湛江 524001;3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广州 510053;4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湛江 523808

心脏体格检查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主导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低,且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1-3]。随着现代教学方法及观念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及理论逐渐被应用于医学教育。特别是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非常适合于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4-6],现在CBL教学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之中。BOPPPS教学模式以模块化为单位,将课堂教学分为引入(Bridge 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6个环节,逐渐在欧洲及美国等国家兴起,其中参与式学习(P2)是其核心环节[7-8]。BOPPP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全方位的学习和师生互动反馈,通过设计教学内容、评估并修正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检测学习效果及总结等6个步骤,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在诊断学的心脏查体教学实践中,应用BOPPPS+CBL教学法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在其中的教学效果。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在广东医科大学进行心脏查体学习的2020级132名临床型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7名)和对照组(65名)。试验组男37人,女30人,年龄21~24(22.37±0.91)岁,采用BOPPPS联合CBL+LBL的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男35人,女30人,年龄21~24(22.68±0.69)岁,采用CBL+LBL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分组与教学方案设计 在CBL+LBL组,老师会通过案例的形式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但主要是老师强调心脏查体的知识要点及重点,随后带学生进行查体操作。与BOPPPS联合CBL+LBL教学组不同的是,不课前给学生准备思考问题,课堂上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缺少与学生的讨论。

在试验组中采用BOPPPS+CBL+LBL联合的教学模式。以心脏体格检查为例,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会使用制作的PPT和筛选出来的慕课资源、获奖微课作品,提出导入问题(B)和学习目标(O),并督促学生通过答题等形式预习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需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出来,既BOPPPS教学模式的P1。接下来,教研室选出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均十分丰富的老师,编写教学病例的剧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描述,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临床工作中一例真实心衰患者的诊疗为病例,进行提问进而引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在课堂上采用讲解、演示及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会通过对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案例进行讨论,在阐述心脏疾病的阳性体征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他们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P2)。最后,在课后总结阶段(P3),教师会通过“学习通”发布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知识树的绘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S)。学生若想判断其个人的学习效果,可在“学习通”平台上查阅课堂测验的成绩、答案及相关解析(表1)。

表1 心脏体格检查BOPPPS授课框架

2.2.评价方法制定 为了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不记名问卷式调查和考试两种形式。所有学生都参与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132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了132份,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1)学习兴趣激发;(2)学习重点及难点的掌握;(3)临床思维及临床能力的培养;(4)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5)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6)师生及医患沟通的能力;(7)学习效率、能力的提高;(8)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9)教学组织的合理性;(10)临床学习兴趣的提高10个方面。同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了两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选项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这有助于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估。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使用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的构成,运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构成比(率)的差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满意度分析

在课堂学习上,仔细观察发现,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组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好,他们学习时气氛更加活跃,互动性更强,发言和讨论更加积极。相比之下,CBL+LBL组的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不如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组。本研究共发放了132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组有67份,CBL+LBL组有65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满意度调查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结果表明,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组的学生满意度高于CBL+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人(%)]

2.自我评价分析

在给学生的自我评估问卷中,包括了8个子内容,其中每个子内容又分为肯定和否定两个选项。总共发出13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组67份,CBL+LBL组6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对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是否激发学习兴趣(P=0.034)、是否提高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掌握(P=0.009)、是否增强临床操作技能培养(P=0.024)、教学组织的合理性(P=0.005)及是否提高临床学习的兴趣(P=0.005)”5个项目方面,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组的学生评价优于CBL+LBL教学模式组。在“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及医患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5个项目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评价[人(%)]

讨论

心脏查体是医学诊断学技能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医学生联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医生为了做出正确的诊治,诊断学的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的视、触、叩、听等查体,是每个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9]。但是,据老师反映,学生对于诊断学课程的学习,往往兴趣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学生在没有接触临床诊治的情况下,会感觉诊断学的内容抽象、难懂、乏味枯燥,且内容过于庞杂[10]。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和老师的教学方式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单向输出为主,学生在课前缺乏预习、课上没有互动,在课后缺少总结和讨论,学生多是被动接收,和老师缺少沟通和交流[11]。心脏体格检查不仅是诊断学的重点,也是医学生的必备操作技能。然而,这项技能的内容相对抽象且复杂,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中的难点[12-13]。

LBL教学法是一种以老师为主体、讲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法,通常采用大班式和灌输式教学[1]。其优点是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准确及系统,同时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而且较少需要学生的互动、参与,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不高。然而,该方法也存在教学效果相对欠佳的缺点,原因是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参与度不高。综合上述特点,LBL教学法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足[1]。

CBL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4],该方法以具体的病例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思考听课,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以病例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从而引领教学过程。在高校教学,尤其是医学院校的教学中,CBL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14]。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临床思维,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与此同时,C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方面也至关重要。

本研究发现,采用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的课堂组,学生的满意度有提高。BOPPPS通过(导言B、学习目标O、前测P1、参与式学习P2、后测P3和总结S)6个环节,将学习内容进行衔接,成为了老师组织、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模式[11,15-16]。本研究中,试验组采用了BOPPPS联合CBL+LBL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通等工具,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在课堂上以具体病例为切入,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做到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式学习、课后后测、总结等6个教学环节的完整闭环。

在上课开始前,老师通过“学习通”推送课前慕课、预习内容及前测,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程开始时老师通过图片、病例或热门话题等作为切入点导入主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言)。随后通过PPT把学习目标传递给学生,让其明白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通过推送课前测验,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本节课程的兴趣,进而便于调整后续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内容的深浅,以达到课程目标更具针对性的目的(前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杂音的形成及传导机制,老师展示了心脏及瓣膜的解剖图像、血流动力学视频动画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老师通过典型临床心血管疾病病例为切点,引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去,是本次研究的关键点所在。进行互动式病例讨论,为学生开展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提供良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7]。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团队协作等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与前测相呼应,老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测试,旨在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上课的效果(后测)。综合起来,本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课前、课中及课后完整的教学方法闭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意度和参与度。最后,本研究通过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和总结了本次教学内容及成效。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了课程的重点、难点。学生目标明确,所以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典型病例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完成了老师发布的随堂测试,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课程知识。此外,在课堂的总结、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分析课后作业、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在巩固了课程内容的同时,增进了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8-19]。本研究发现,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在自我评价分析方面,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学习慕课及课前测试等学习有效,不仅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其中典型临床病例的带入尤为重要,在增强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让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总的来说,学生认为BOPPPS联合CBL+LBL对诊断学心脏查体部分的学习有帮助。

但是,在教学中推广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尽管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但是其也是一把“双刃剑”,部分学生可能因缺乏自控力,而导致沉溺于电子产品和游戏,从而影响学习效率[20]。所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老师需花更多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引导,以避免其负面影响。其次,一些学生会因为基础薄弱,而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因此,授课教师务必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课前分析,进而做到因材施教。总体而言,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创新思维、临床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的教学质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贡献声明陈涛:实施研究过程,采集调整数据,设计论文框架,起草论文;许日平:实施研究过程,采集调整数据,调研调整文献,起草论文;黎明:统计分析,技术及材料支持,指导性支持;欧阳梦倩:调研整理文献,修订论文,统计分析,指导性支持;伍俊:提出研究选题,实验设计,修订论文,终审论文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心脏问卷
心脏
问卷网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问卷大调查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问卷你做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