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协调度分析的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策略研究

2023-08-24朱越刘天森周莫王成刚

成才之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内容分析法西方经济学

朱越 刘天森 周莫 王成刚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持续优化“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下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以29所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案为分析样本,探究“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建设的协调发展程度,并依据实证结果,提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优化策略,以期为高质量推进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高校;课程思政;耦合协调度;策略;立德树人;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2-0113-04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文科建设框架下经管类课程红色精神案例库开发与自适应研究”(项目编号:2021RYA01004);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军民两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14004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商科背景下‘科教践融合的管理学新型课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20015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服务黑龙江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项目编号:SJGY20210239);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经管学科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2022B0901)

一、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此,高校教师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创新式发展的内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并促进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加快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扎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肩负着培养未来从事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使命,其不仅要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还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成果有机融合。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很有必要。“耦合协调度指的是在多个系统或子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和交互的过程。”[1]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9所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案为研究样本,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以期揭示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并基于实证结果探索“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优化策略,从而为扎实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实施教育强国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二、对于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期探索

“西方经济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十分必要,但有一定难度,这使得学术界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竞相展开探索,并不断得出结论。(1)学术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与“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比较,提出“西方經济学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为指导[2] [3]。(2)关于“西方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方式方法,学术界基于课程教学“全过程观”建设原则,从教学设计环节入手,立足“学生主体”和“寓德于教”的基本原则,建成了“课程思政内容深度挖掘→课程设计思政强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深入反思”的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体系[4][5]。(3)学术界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合路径,从不同主体(教师、学生、教学政策)和不同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视角提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有序推进要求施教者和受教者思政素养的提升及教学全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耦合协同[ 6 ][ 7 ]。学术界依据“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和基本属性,在课程教学“全过程观”基础上对建设课程思政体系进行设计和实施层面的探讨,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达成共识,也针对其建设方法与路径进行广泛讨论。然而,对如何实现“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耦合协同,以达到在教学全过程中实施“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基于耦合协调度分析的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探索研究

笔者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协调程度,并选取29所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案,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课程过程”和“课程主体”两个维度对协同程度进行量化赋值。

1.研究方法

(2)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以研究文本作为依托,通过将文字性材料以文字为主的表述形式转换为数据为主的量化形式,直观展现文字样本的相关信息[9]。内容分析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一种特别的视角从大量文本中提取和获悉新观点,其可以有效克服文本分析难以量化计数的缺陷,实现对真实事件量化的了解,进而达到对文献“质”的精准认识。下面,笔者将基于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和“思政元素”这两个子系统的文本内容进行赋值,并通过课程教学“全过程观”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维度,以及教学主体视角下的教师、学生、教学考核制度等维度,对不同文本内容进行虚拟量化赋值,从而为耦合协调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研究框架设计

本文的实证研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运用内容分析法,以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案文本为研究样本,构建“课程过程”与“课程主体”的二维度指标体系,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两个子系统进行文本数据量化。第二,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度,从而梳理总结出当前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以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为目标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为夯实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基础提供实践依据。

(1)基于内容分析法构建二维框架。内容分析法最核心的步骤在于有效构建出文本编码的理论框架。笔者依据课程教学“全过程观”及多元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出反映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过程”维度及反映教学参与主体的“课程主体”维度,并使它们共同组成内容分析法的量化框架。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中,“课程过程”包括前期的教学设计、师生作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后期的教学反思。笔者根据教案样本的一般特征,当教案样本中出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要素时,对其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最终指标赋权值为所有研究样本以此种方式赋值的总和。多元主体课堂教学模式表明,教学过程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完成的,因此需考虑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还应包括教学考核制度等。基于此,笔者将“课程主体”维度界定为教师、学生和教学政策,其赋值方法与“课程过程”维度相同,即教案样本中出现相关信息元素时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并通过赋值总和反映该项指标最终赋权值。

3.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课程体系”子系统与“思政元素”子系统频数分布情况。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算法计数法则,本文对具有对应内容要素的文本内容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对各维度指标进行频数统计。二级指标中,赋值为1的频数分布数值分别为:C1 100%、C2 100%、C3 90%、C4 100%、C5 58%、C6 72%、I1 100%、I2 100%、I3 68%、I4 68%、I5 52%、I6 55%。由此可见,课程过程维度的频数高于课程主体维度,这反映“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智育过程在不断完善。在课程教学“全过程观”视角下,“西方经济学”课程能够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完整融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全过程中,实现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教学目标。而在“思政元素”子系统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I1,I2)频数占比较高,这说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能够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智育与德育融合到一起,实现“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课程培养目标。另外,频数分布还显示,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学政策的参与度较低(C5、I5、I6的频数占比均小于60%),由此可见,在知识技能培养过程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培育还需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还有待完善。

(2)课程子系统与思政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笔者对29所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案文本进行了数据赋值和提取,并运用公式测算出“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子系统与“思政元素”子系统的总体协调度及各指标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与“思政元素”的总体耦合协调度值为0.6592,属于中等程度协调(0.6四、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优化策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持续优化是加快培养造就经济管理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扎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思政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改进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完善教学考核制度,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以实现“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高效建设。

参考文献:

[1]蒋乙豪,高建杰,杨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耦合效应分析———以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育人工作为例[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02):119-125.

[2]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 4-11.

[3]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 2005(09):13-15.

[4]张纯记.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J].高教学刊,2020(02):106-107+110.

[5]孙亚南,王晓策,张月.“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述评与发展趋势[J].教育现代化,2019,6(94):59-61.

[6]王晓青,许成安.“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0):139-142.

[7]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8]桑秋,张平宇,苏飞,辛欣.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J].中國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02): 115-119.

[9]马文峰.试析内容分析法在社科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 2000(04):346-349.

[10]李艳,曾珍香,武优西,李艳双.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05):54-58.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of"Western Economics"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alysis

Zhu Yue1, Liu Tianshen2*, Zhou Mo3, Wang Chenggang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3.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is also the key to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alysis, using the teaching plans of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s from 29 universities as analysis samples,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ontent of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empirical results, it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western economics"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quality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economics courses.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pling coordindtion;strategy;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contentanalysis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内容分析法西方经济学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