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历史师范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21石莉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新文科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历史师范生家国情怀培养,以世界古代史课程为例,在把握世界古代史的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家国情怀”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而探讨了以下教学实践策略:从家国情怀培养的角度挖掘育人知识点;从优秀民俗文化中汲取育人精神营养;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以课程资源开发助推育人目标落实。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高校历史师范生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關键词:新文科;历史师范生;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67

0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传承的重要精神支柱。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均指向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对于高校历史师范生而言,成为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文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方面,高校教师和一些专家学者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也提出了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观点,但总体来看,结合课程育人实践探讨的相对较少,从某一学科的育人实践角度探讨的就更少。本文从新文科背景出发,以世界古代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高校历史师范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世界古代史的课程特点与“家国情怀”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大学世界历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历史师范生的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从早期人类出现到15世纪的人类文明产生与多元发展的历史,具有视野广、时空长、知识容量大等特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从大多数高校选用的世界古代史教材来看,总体有这样几个缺点:版本较多且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线索和体系较为散乱、史观较为陈旧、育人功能不突出。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高等教育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一步清晰。世界古代史作为世界历史的起始课程,不仅在大学历史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完备中不可或缺,而且在家国情怀方面的育人功能开始逐步凸显,成为课程思政育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世界历史各门课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高校历史师范生通过世界古代史课程系统学习,对文明的多元化、包容性、独特性和文明在互相影响中不断进步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增强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

2 世界古代史以“家国情怀”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策略

2.1 从家国情怀培养的角度挖掘育人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课程具有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可资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较多,值得深入挖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这样一些尝试,如讲授“史前时代”制陶术的发明、图腾崇拜和文字的发明等知识时,将马家窑彩陶文化、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和甲骨文等穿插其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结合现实中一些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规矩意识不强,公民意识薄弱的现象,在讲述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罗马等文明的过程中,有意识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如两河流域的文明,通过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通过与中国古代的《法经》《唐律》出现的背景的比较,让学生懂得法律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古希腊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等知识,让学生懂得公民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以古代希腊文化中奥运会的由来为引子,融入2008年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内容,渗透“体育强国”的理念,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怀。以古罗马帝国与中国东汉王朝的贸易交流史、日本大化改新和中国鉴真东渡的史实,让学生感悟文明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信,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2.2 从优秀民俗文化中汲取育人精神营养

世界历史专家齐世荣教授曾说过:“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研究世界古代史,则需要懂得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优秀民俗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家国情怀因子,课堂教学中也能进优秀民俗文化,不仅接地气,也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在世界古代史课程中,笔者多次结合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如讲授人类史前时代中的婚姻状况、生活艺术等知识时,将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生活习俗相对照,使学生对史前时代的人类婚姻生活艺术演变有更直观地了解。

在讲授“印度佛教”知识时,穿插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藏传佛教及活佛转世制度等知识,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佛教文化在家乡的影响,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枯燥的世界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更接地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讲身边的佛教故事等方式,进一步对课堂内容加深理解,明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植于每个民族的血脉之中。

在讲授“阿拉伯帝国”时,对伊斯兰教代表的文化内容进行介绍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从文化、宗教与民族性格形成的角度,探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民族的影响。同时,联系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对本乡本土民众集体性格的塑造,逐步形成整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进而感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明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已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激发大学生立志报效国家和民族的情怀。

2.3 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

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内容,由于资料少、时序长、内容概括性强、时空范围广,尤其是教材中一些历史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等,对于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来讲,相对比较陌生,靠单纯的知识传授,很难引起学生家国情怀的共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和单纯的知识讲解,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课程育人要求。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讨论为主要方式,精心设计课堂研讨活动。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不同的看法,吸纳合理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及时进行点拨总结,形成共识。

二是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和育人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如在学生学习了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知识后,设计课堂国际模拟法庭,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放置在古代社会,运用古代的法律和制度进行判决。在学习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了遵法守法和公民意识。

三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增大教学信息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大量应用,场景式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学有所得。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世界古代历史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合理创意,运用绘画、PPT动画、微视频作品等方式,开展世界古代历史文化创意制作,感受世界古代历史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创意设计中增强了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了解,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深。

当然,做好情境教学,在加强教学互动交流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历史场景的模拟、历史资料的展示、历史地图的运用、历史影视作品的播放和学思结合、师生互动等方式,精心做好历史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参与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4 以课程资源开发助推育人目标落实

世界古代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服务教学育人目标。笔者在世界古代史教学实践中,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世界古代史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世界古代史教材无论哪一种版本,都留下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巨大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用唯物史观统领教材内容,用家国情怀培育学生,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运用历史比较方法,对世界各地区的文明与中华文明演进进行比较,增强文化自信。运用新史观,挖掘世界古代史教材当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讲述希波战争时,希腊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波斯,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對外敌入侵,希腊各城邦团结一心,共抗强敌,最终赢得胜利。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团结斗争的重要性。再如,在讲解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时,指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长期被忽视的一个原因在于西罗马帝国无节制的开垦荒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帝国统治下的各行省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可耕地日益减少,人口增多与自然灾害、粮食危机交织在一起,动摇了帝国持续发展的基础,使西罗马帝国难逃灭亡的厄运。通过教材资源的开发,增强了大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新认识。

二是充分开发利用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

世界古代史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宽泛和实证资料相对匮乏,给课堂教学和育人目标的达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多方面开发利用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黄河风情线、图书馆、各类名胜古迹以及丝绸之路等各类社会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创意创新竞赛活动。同学们积极申报了剪纸、传统建筑、脸谱面具、传统头饰、团扇、十字绣、香包制作等富有创意的历史文化手工制作项目,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队动手制作。其中,历史2019级学生申报的《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创新》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创意制作》项目获得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提高了历史师范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利用好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自己注重历史网络资源的筛选开发利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或者线上教学,要求学生充分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丰富学习资源,加强资源共享,拓展知识领域,增强学习效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对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的实现。

3 结论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培养,要以世界古代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主体,明确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家国情怀培养这一核心要素,把新思想、新史观、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全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不断提高世界史研究水平[N].光明日报(京),20030107.

[2]石莉萍.论新课改背景下民俗文化进高校世界古代史课堂——以兰州市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1,(6):108110.

[3]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俗文化教育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2,(6).

[4]杨熹.《世界古代史(上)》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1,(16):101102.

[5]刘琳琳.师范类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的新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8150.

猜你喜欢

新文科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