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四力、以媒兴乡:传媒类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路径创新探究

2023-08-21占琦

今传媒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占琦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传媒类高校通过创新教学路径,将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有力举措。本文通过对传媒类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路径研究,发现将课程思政融入传媒类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研究旨在践行四力实践目标,以媒兴乡、以学助农,帮助农民用好新媒体技术,加强培养传媒人才实践应用的能力,创新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传媒类高校;课程思政;践行四力;以媒兴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8-0150-03

新时代,高等学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新文科”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要加强传媒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指向,以广袤农村为实践平台,培养传媒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在服务三农的教学实践中,在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下奉献青春力量。

一、问题提出

全面脱贫攻坚以来,我国乡村的文化、生活、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进步。新媒体环境下,“数媒”“自媒”使信息资讯“海量爆炸”,传媒技术的变革,一方面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另一方面,也让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乡村、群众以及农业仍然是新媒体传播中的少数景观。

新媒体时代,我国全面推行的“课程思政”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传媒类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中,既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又要服务时代主题推动社会发展。因此,传媒类高校对传媒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要紧扣时代背景、学科背景和思政背景,将社会发展—媒介技能—责任担当相融合,立足本土三农传播,利用数字媒介技术构建有效、有度、有情的“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是培养传媒人才的专业标准和素质准绳;坚守“四力”是新时代传媒人才的核心价值理念与重要思想驱动。传媒类高校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践行“四力”,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实践促思政,以媒介助三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践行四力:路径创新的思想策略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传媒类人才实践教学培养路径,既要重视学科交叉,又要注重领域拓展,要将践行四力和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學,用实践教学为传媒理论课堂输送源头活水,从而更好地引导传媒学子树立家国情怀、塑造时代担当、提升专业技能。此外,还要结合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四力”、增强“四力”,要深入基层一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

(一)强“脚力”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新闻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合理想象,只有深入新闻一线、深入新闻现场、深入新闻事实,才能发现新闻。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采集分发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键盘一敲、鼠标一点,编辑记者就能迅速传播新闻信息,但是,这也让一些互联网“小编”做起了新闻信息“搬运工”,导致旧闻翻新、胡编乱凑的虚假新闻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在培养传媒人才时要在实践教学中践行“脚力”,使学生到新闻中心去,到基层实际中去,从实践中“走转改”。

(二)强“眼力”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此,传媒工作者要结合实际,练就发现好新闻的“火眼金睛”。新时代,传媒工作者要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肩负起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练就政治慧眼、理论法眼、观察锐眼和群众亮眼。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突破校园新闻报道的题材化和模式化,要让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打破“单曲循环”,通过实践长“眼力”。

(三)强“脑力”

脑力是传媒工作者工作的关键。脚力采集到的新闻素材可能大同小异,但是,经过个人大脑思索后的报道角度却是不同的。好眼力是发现新闻线索的基础,好脚力是采集新闻素材的保障,好脑力则是好眼力和好脚力的前提。脑力与脚力、眼力、笔力有内在关联,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有机体。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增强传媒工作者的脑力,提高传媒工作者的思考力,才能使他们在宣传工作中反映时代主流、坚守思想导向,创造出体现世情、心系党恩、感染人心的传媒佳作。

(四)强“笔力”

传媒工作中,脚力、眼力和脑力的付出,最终都需要通过笔力来体现。笔力是传媒工作者将脚力、眼力和脑力外化的过程,也是传媒工作者将报道线索、报道思路和报道素材融于一体,完成传媒作品的生产过程。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表达方式都有了新变革,这对传媒作品的“笔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笔力”不再只是一个好标题、一段好导语或一篇好稿子,还是一次好策划、一个好短视频、一个好“H5”、一条好微博以及一篇好网评等。实践教学中,传媒类高校要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学、网络微电影、网络记录片、网络短视频等新题材的创作能力,增强新媒体报道的“笔力”。

三、以媒兴乡:路径创新的实践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媒类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以践行“四力”为思想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指向,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发挥传媒类高校的集群优势,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树立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实现“以媒兴乡,以学助农”。

(一)田间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出课堂,走进田间,通过调研和访谈才能发现问题,有的放矢。传媒类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间调研,与农民访谈互动,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乡村新媒体使用现状及问题。笔者曾在实践教学中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9份。通过对田间访谈和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农村主要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存在数字鸿沟;76.25%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媒体对农产品宣传有帮助;71.91%的调查对象想通过新媒体渠道推荐农产品;84.28%的调查对象并没有通过新媒体渠道宣传农产品,其中,受困于网络环境的占40.43%,受困于平台技术的占53.19%,受困于内容生产的占29.79%。

在几大常用的新媒体平台中,短视频、直播、微信分别占据理想农产品推荐自媒体平台的前三名,其中,57.53%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抖音短视频推荐农产品;40.8%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微信推荐农产品;22.07%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直播推荐农产品。关于利用新媒体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60.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由政府部门主导;33.78%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民自己应该承担起主体作用;64.88%的调查对象意识到短视频和直播可以帮助农户提高销量,售卖更多农产品;40.13%的调查对象认为短视频和直播能宣传乡村风景、文化,带动乡村旅游。

通过田间调研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用“脚力”行走,用“眼力”观察,用“脑力”思考,寻找新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二)田间微课

针对农民利用新媒体推荐农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媒类学子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所学的传媒技能,将“田间”与“课堂”融合,传授农民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使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新媒体成为“新农技”,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

1.短视频助农

近年来,三农短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呈井喷式发展,由于视频内容真实、质朴,填补了城市居民对于乡村的想象,从而成为了“诗和远方”。2021年6月,抖音公布的首份三农数据报告显示,乡村短视频总获赞量达129亿,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乡村文化短视频经由数字化呈现、数字化表达等技术,成为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2]。

在实践教学中,传媒类高校需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录制短视频田间微课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技巧、操作技巧和短视频的拍摄技巧。以抖音、快手平台为例,在发布短视频方面,不仅要详细讲解短视频的更新频率和发布时间,还要对发布的短视频关联热点进行标签;在拍摄技巧方面,要讲解景别选取、镜头运动、镜头组接等知识;在内容生产方面,要对生活类、美食类、风景类等常见短视频进行分类讲解。

2.直播助农

网络直播作为新兴互联网带货渠道,直接打通了农户、农产品和消费者、用户之间的壁垒。近年来,网络直播凭借低成本宣传,逐渐成为三农新媒体传播的新热点,成为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力量。目前,直播带货助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电商直播+助农;二是党员干部+主流媒体+助农;三是直播/短视频+助农[3]。前两种形式强调社会力量、平台力量和政府力量,以“直播助农”为主;第三种形式强调农民自身主体性,以“助农直播”为主。

四、結 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媒类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助农直播”形式,从直播间的暖场、直播场景选择、直播话语表达等角度进行田间微课讲解,将直播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农民,从根本上提升三农直播数量和质量,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王阁岚,张晓阳.思政与实践结合的“导链式”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艺术与设计,2020(6).

[2] 张荣.从三农短视频看数字乡村的空间生产与文化激活[J].河北学刊,2022(7).

[3] 李颖.乡村振兴视域下直播带货助农研究[J].新东方,2022(2).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