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信”与“未来”
——读食指《相信未来》

2023-08-21李蕾

星星·散文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笔杆食指信念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在那幻灭与痛苦的1960年代,食指作为一位精神先驱,他创作的《相信未来》一诗,以“朴素的词语编织了一种与心灵共鸣的悸动”(宋海泉)。通过对个人现实境遇的反映、对未来希望的阐发、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信念的坚定,诗歌以递进的方式描摹出特殊时期青年一代的时代处境、心境与期盼,终以决绝的姿态昭示对未来、对光明的精神信念,从而被认为是“一种火种的传递”。然而,在这一无法不被动容的殷切感召下,诗歌也呈现出一种现实与想象、个体生命价值与集体历史进程之间的矛盾张力。正是诗人对这一矛盾张力的努力调和,使这首与1960年代同时期“斗争战歌”“截然不同”的诗歌,呈现出某种复杂与暧昧。

这首七小节的诗歌,可分作三段来解读。第一段前三节着重描写了现实困境下的个人执念:第一节中,诗歌借用灰色调意象——蜘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的余烟等,以破败困顿的生活遭际,暗示了灰暗压抑的氛围。第二节以“紫葡萄”“鲜花”等意象,指代诗人所愿拥有的美好事物,终“化为深秋的露水”“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然而即便处境压抑,“我”却先以极具平缓与安抚性质的动作,“铺平”情感上的“失望”,又以“美丽的雪花”赋予诗歌纯粹明亮的色调,再用“固执”表示对信念的坚定。在这种递进的抒情中,诗歌在第三节迎来了想象的高潮:排浪一样的手指,大海一样的手掌,曙光一样的笔杆,造物主般强烈的主体力量在恢弘、昂扬的气势中喷薄而出一面是想象的极峰,另一面则是与实际困顿现实形成的巨大落差。诗人借用“孩子”,这一代表美好纯真同时也是幼稚脆弱的象征,试图缓解这一抒情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正如食指本人所说,这温暖漂亮的笔杆,很大气,很深情,孩子的笔体充满向往之意,但同时又是最无力、弱小与不着边际的。诗歌写至此处,巨大的想象空间所依托的脆弱性让其整体的激昂情绪变得平缓,同时也提示着有关“相信”的精神向度的实质——力量并非由当时当地的现实环境自然滋生,而是身处压抑与幻灭的个体通过不断自我强化(乃至走向偏执)才能达到的精神强度。

然而,朝向未来的内心期望与信念的诗歌动力,并没有被这暂时的踟躇所中断,因此,从第四节的“之所以”开始,诗人以理性介入诗歌,试图解释坚定地相信未来的缘由,以完成对个人信念的反复确证,其所凭借的正是“未来人们的眼睛”。在这里,信念与理性的构筑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晃动——在一种期待未来评判的心情中,“我”所固守的信念价值并不是自我确证式的,而是寄托于他者的力量。在这权力让渡的过程中,于残酷现实环境所生发出的信念价值开始变得模糊。第五节中,诗人又将“我”置换为“我们”,这一人称变化固然可以理解成诗人为诗歌最后恳切的集体召唤所作出的人称铺垫,但这也不无呈现出将个人生命价值融入集体前途命运的无意识的时代症候。第六节中“焦急地等待”历史的评定,表面上是诗人对“未来”早日到来的急切渴望,然而面对的是“我”已不再是历史主体的未来,“此时”的焦虑与“彼时”的未来之间构成了极大的张力:祛除意识形态的未来并不允诺特定的评断,也不承担“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的期许,所以诗人这里的焦虑,与其说指向充满未知的未来时空,毋宁说是对一种关于写作此刻的社会主义共有信念的重申。

由此,当经历了前段的抒情、中段的理性之后,诗人完成了关于坚定信念的论述,在诗歌末段以祈使语气,感召着一代代读者在历史浮沉中寄希望于未来,虽然这一整体论述并不如其看上去那样顺理成章,但正如林莽的评价,“《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在一个没有诗歌的年代,还能对“未来”充满期盼,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守望力量;这种纯粹而执着的“相信”,或许在那个时代更加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笔杆食指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磨 刀
信念
写话小能手
一角钱
下雨了
平衡尺子
拇食指巨指症1例
当笔杆遇上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