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校本实践探索研究

2023-08-20马兴伟

学苑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校本习惯

马兴伟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甘肃 兰州 730046)

从某种角度来讲,习惯就是一种固定甚至机械的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受到习惯的影响,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必须完成这项动作,否则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比如学生习惯了晚睡,白天却在课上没有精神,这就是不良习惯。教师、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习惯,坚定良好品质,强化个人核心素养。

一、培养初中生良好习惯的意义

习惯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主要有尊敬师长、待人有礼、讲文明等。课上学生能够安静听讲,不与他人交头接耳,这就是对师长的尊重;校园内,不随地乱丢垃圾,不打架,爱护环境,这就是讲文明的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想要养成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以顽强的意志力保持良好心态,这是培养健康心态与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责任,可通过校本实践来实现。

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校本实践

(一)培养工作系统化

1.明确校本化三级指标体系

习惯养成工作的系统化主要指对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培养途径等做出可行性实施方案。校本化指标体系是进行校本课程实践的重要保障,主要依据对合格公民的培养标准,提出关于初中生习惯培养的指标体系,大致包含以下几部分:(1)一级指标,其中共包含四个良好习惯,涵盖了道德、生活、学习、健身等方面内容。(2)二级指标,这是对一级指标做出的明确界定,比如对“道德习惯”进行下一步界定,使其被详细划分为“尚礼负责”“遵纪守法”等指标。(3)三级指标,实际上就是评价要素,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指标做出细化。比如明确学生习惯养成的目标与过程,比如不说“不可能”这三个字,遇到事情时的第一反应是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不说消极的语言,不随便陷入消极的情绪;凡事确定目标,先做计划,将目标视觉化;利用好零碎的时间,随时记录身边生活的灵感;将重要的想法写出来;每天出门之前照镜子,送给自己一个充满自信的笑容。

2.确定培养原则

关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方式,有必要严格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以及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性有着一定帮助。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试图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实现良好精神的内化于心。关于操作手段,有必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的习惯养成从最初的被动养成转为自觉建构,通过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经过对个别学生的引导校正,最终成功养成良好的习惯。关于培养内容,应尊重差异化原则,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而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习惯养成时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所以校本实践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目标,确定具体的培养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将课程和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多样化的活动是培育习惯的有效渠道,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通过教育活动实施,还要逐渐地渗透于课堂中。校本实践应立足于生活、学习、健康等良好习惯培养中,以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校本教材内容养成习惯。校本教材中应明确提出中学生良好习惯行为准则,具体内容如下:(1)与人为善,待人以诚;(2)内心有规则,行为能规范;(3)学会倾听,专注于课堂;(4)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学会欣赏艺术;(5)能自律,保持做事情的毅力;(6)学会自我反思,用于承认错误,探究错因,辨明道理,从而引以为戒。

3.制定详细培养措施

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促进习惯培养工作的制度化发展,完善相关培养措施。

(1)健全习惯养成体系,明确教师工作职责,创建校本课程与测评工具。打造家长学校之间的桥梁,实现家校联通,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完善测评、评选等制度,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将习惯培养纳入学习工作计划范畴内。创建家长学校课程,组织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特色化主题教育活动,将习惯养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采用“值周评比”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每学年应组织学生展开测评,进行“良好习惯示范班”的评比。

(2)制定习惯培养工作计划,按照每个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为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实践提出积极策略。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环境时应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个人行为,比如期末会以年级作为单位进行学生交流活动。班主任按照习惯培养计划,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班级范围内的校本教育活动,比如每学期选择前两周带领学生一同学习校本教材,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习惯养成计划,通过行为训练与课堂交流活动,填写“良好习惯”养成记录手册,在手册内记录自己的成长脚步。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履行个人工作职责,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或者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挖掘其中相关内容,为学生逐渐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二)教育活动系列化

1.组织专题讲座

通过专家资源库与网络学习平台,与行业内教育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系列讲座,比如“良好习惯成就美好生活”主题讲座、“阅读与我”讲座、“自我急救技能”讲座等。专题讲座需要明确内容主题,比如“假定你养成三个小习惯”:及时完成作业;快速响应教师与家长的要求;教师与家长安排的临时事务要及时处理。养成以上习惯后将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好品质?比如大家都会更加信任自己,与他人之间会得到信赖与尊重。

2.开展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举办艺术节、体育嘉年华、科技节等活动,这些活动拥有较强的教育功能,校本课程实践时应从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入手,将习惯养成融入其中,为学生设置集体类活动项目,让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懂得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活动期间,所有项目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不会干预,这是为了对学生守规则和讲秩序的习惯进行培养。

对于具体习惯的培养,学校可根据校本课程内容打造专题活动,比如“书香校园”“礼仪名片”“班级风采展示”等。专题活动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会接受行为强化训练,这对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好的效果。学校可为学生提供社团活动,学生自发建立社团,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

3.加强常规管理

将习惯养成的校本实践纳入课程体系。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比如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习惯养成素材,在教学设计环节注重习惯养成的相关内容。采取可视化管理手段,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比如获得“良好习惯标兵”称号的学生可以佩戴专门的徽章,这代表学校对学生的肯定;再比如获得“良好习惯示范班”称号的班级可以在教室的门口张贴称号标识,潜移默化地增添学生心中的荣誉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觉维护班级的荣誉;课间活动时,对学生的课间操亮“牌”,图案的颜色不同,所反馈的内容也不一样,学生能够以更高标准约束自己;课上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学生当前学习状态给予评价卡,鼓励学生认真对待每节课。

优化学生自主管理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组织班级内的学生风采形象展示活动。过去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值周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安排。将这种方式转为主动申报,从单一化的值周管理变成综合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展示,如丰富“国旗下讲话”这类礼仪形象展示活动,记录校园内每日发生的好人好事,每个班级制作属于自己的展板,在全学校内进行文明班级检查评比。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学生在班级形象展示期间可以加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从而养成文明礼仪、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每日的积累与锻炼,通过常规自我管理,潜移默化地形成好习惯。比如校本教材中为学生指出习惯养成的几条建议,具体如下:(1)每天花10 分钟的时间列出学习与生活任务清单,严格按照清单完成上面的工作,同时指出重要任务。(2)课前握拳,进行自我提示,实现全身心的投入。(3)课间利用有限的时间回忆课上学到的知识点,课后及时消化所学内容。(4)解答一道题后及时做出总结,防止后续出现错误。对错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以便做到及时纠正。(5)在生活中或学习中找一个自己的榜样,与对方交流沟通,学习对方身上良好的品质,使其逐渐成为自己的行为规范。(6)每天用15 分钟的时间锻炼身体,每天用5分钟的时间自省,通过自省寻找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要求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做到,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逐渐发展到主动学习,养成习惯后,自身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多主体开发教材,实施校内外双轨课堂

以核心素养为架构,结合习惯培养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核心素养转为良好习惯,比如“身心健康好习惯”“举止文明好习惯”“诚实守信好习惯”等,以好习惯为导向,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最终开发出以“好习惯”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材,比如《经典诵读,知行合一》《好习惯》以及《致敬童年》等。以上校本教材旨在规范学生个人行为,将知识点内化于心,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同时,创造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好习惯课程内容不止体现于学生学习方面,还会渗透于各个层面,所以校本实践课采用校内校外双轨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校内课堂”和“家庭课堂”结合在一起,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其中校内课堂是习惯养成的必修课,需要被排入课表,比如每周二的下午第二节课就是“好习惯”校本课堂,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一同学习,课程的形式比较多样化,可以组织主题班会或辩论会,或创建情景剧等方式,以直观且生动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从习惯培养主题入手,综合校本教材内容,再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定活动发展方向。除了校内课堂,家庭课堂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对校内课堂的有效延伸。学校课堂教育更侧重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指导,实践与评价等环节一般会在家庭课堂内实现,家长承担着对学生的监督责任。停留于习惯养成的初步讲解并不是校本实践的初衷,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将双轨课堂高效落实,注重课后时间,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监督,及时改正其中的错误。

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当拥有明确的目标,比如在校本实践中以“立德树人,思行立人”为目标,培养良好习惯,培育美好品质,全方位塑造品德,让学生成为一个坦荡且人格健全的人,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认识世界,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在享受学习的同时热爱生活,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每日生活中,努力让自己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以学习习惯为例,学生可为自己设置不同层级的目标,比如高级目标是“思考创新”和“主动阅读”;二级目标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做好笔记”“主动复习,归纳总结课上知识点”;一级目标为“学习有计划”“桌面整洁”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创建校本教材,开展校本实践,多主体开发教材,实施校内外双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校本习惯
上课好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