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稳规模优结构中确保我国外贸国际竞争优势

2023-08-19霍建国

开放导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潜在风险对外贸易

[摘要]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国际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呈现出欧美经济需求不足、订单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上升阻碍贸易发展,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对外汇市场和交易结算造成冲击和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调整重构等新的变化特点。我国外贸发展要重点防范我国市场份额在欧美市场逐步回落、对外贸易顺差增长过快以及我同欧美经济逐步“脱钩”等风险,妥善处理好扩大进口、“卡脖子”技术、产能向外转移等问题。同时,全面提升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巩固加强对欧美市场的开拓工作,深耕东南亚市场,努力开拓和提升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继续加大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力度,做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工作,确保我国外贸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潜在风险   扩大进口   稳规模   优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3)04-0017-07

[作者简介] 霍建国,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

2023年,我国外贸出口仍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据海关总署统计,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4.8%的增长,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的发展韧性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细观其发展变化和特征,会发现出口市场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其中有些变化是积极的,有些变化是消极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研究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努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做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工作,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继续发挥外贸在支撑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一、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复杂

国际经贸环境研判

近年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地缘政治矛盾凸显,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熟悉和把握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对我国的外贸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欧美经济面临艰难的增长局面,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将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普遍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2.8%;对欧美经济的增长预测更是不容乐观,仅为1.4%;预计发展中经济体为3.8%,其中亚洲新兴经济体为4.5%。因此,欧美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将成为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年初我对欧美市场的出口转弱即反映了这一客观现实。此外,俄乌冲突历时一年,对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的局面短期内难有根本转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的現象仍将持续,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冲击难以消除。

2. 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将进一步阻碍贸易发展

世贸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仅为1.7%,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弱的年份。全球贸易保护政策不断涌现,尤其是美国先以对华贸易存在逆差为由,不断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又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因素等,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并单方面启动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加征关税做法,进而以国家安全为由随意设置保护手段,甚至不断寻求建立“小院高墙”或联合盟友共同设置对华限制措施,导致正常的贸易投资遭到冲击和破坏。从今年的形势看,不排除美国将对我出口产品采取进一步的限制措施,如正在讨论的关于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关税提案,以及不断采取的对华高科技产品限制等,将对我扩大对美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3. 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对外汇市场和交易结算造成冲击和破坏

自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以来,一年时间美元利率由0.25%提高至5.25%,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严重冲击,多种货币大幅贬值严重冲击国际贸易的正常交易和结算。至今年2月,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为保证美国金融系统的安全性,美联储不得不停止激进的加息政策,美元升值的空间已受到约束。从理论上说,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扩大对美出口,但剧烈的汇率震荡又会给企业结售汇带来较大的风险。从今年的形势看,由于受到美国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美元汇率仍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而人民币汇率总体贬值的预期虽有所减弱,但短期的震荡仍在所难免,这将给贸易的结售汇带来一定的冲击,加大了贸易的风险。

4.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调整重构

为了打压中国的发展,美国采取多种手段不断加码对中国的限制。首先,通过立法以形成长期的制度型约束效果,如《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都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特征,不仅违背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而且会对国际贸易形成破坏性影响。其次,美国不断寻求同其所谓盟友建立各种对话约束机制甚至联盟机制,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荷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协议,以及印太经济框架等,这些机制基本都是针对中国并富有挑战性内容,虽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但其制造的混乱氛围将给国际贸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美国还动用其媒体工具,不断抹黑污蔑中国,企图破坏中国的形象,削弱我在全球的影响力。其中最为恶劣的是鼓吹价值观贸易,企图动员更多的西方国家同中国“脱钩断链”,强迫跨国公司迁离中国。事实证明,美国的很多政策不符合国际多边规则体系,是非理性的,有些甚至是荒唐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美国鼓励的制造业回流、“脱钩断链”政策,虽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应防止美国这些政策的破坏性和外溢性,积极加强构建多元稳定的对外经贸关系,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形成自立自强的发展能力。同时,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出口产业,关键是要不断地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新的竞争优势战胜更多的竞争对手,最终实现我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提升。

二、我国外贸发展需重点防范的潜在风险

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跟踪国际经贸竞争格局的变化态势及发展大趋势,未雨绸缪、主动应对,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努力做好稳外贸工作。特别要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各种不利因素的演变和发酵,有针对性地研究做好政策的预置,提早入手,排除并解决好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我国外贸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防范我国市场份额在欧美市场逐步回落

长期以来,欧美市场一直占据我出口市场的主要份额,最高时曾达到40%以上,但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影响,市场份额已发生明显变化,近10年来我虽对美出口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但市場份额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2013年的20%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不足13%,这说明美国市场的进口容量仍在扩大,而我相应的出口竞争对手对美市场的出口增速高于我出口增速,从而形成了新的落差。与此同时,我对欧洲市场的份额也从18%下降至13%的水平。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分析研究出口形势时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稳定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市场份额,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应引起我高度重视,因为稳定市场份额是稳外贸的关键。客观现实是,新兴市场的扩张难以弥补传统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损失,在落实稳外贸任务中,巩固稳定我对传统市场的出口份额仍是重中之重。

2. 防范我对外贸易顺差增长过快

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22年,我国贸易顺差达8776亿美元,相当于同欧盟贸易的总额,比2012年增长了2.8倍。不少国家对我国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持批评态度,认为我国采取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贸易顺差增长过快,不利于我构建稳定的双边关系。从客观上分析,我贸易顺差的扩大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具有充分的制造潜能和较强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制造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任何订单的需要和短缺物资的生产。疫情期间大部分国家由于生产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防疫产品短缺,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出现了供给紧张的状况,而中国在疫情发生3个月后即发出复工复产动员令,各类物资供应充足,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供应,还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订单需求,口罩、测试仪及呼吸机的大量出口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新的生产能力大大带动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出口,也形成了新的贸易顺差。

二是我国的贸易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其出口占贸易顺差总额的60%以上,虽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但其接单能力和产品调整的灵活性极强,且随着生产经营管理的不断改善,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寻求销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这也体现了我国企业的发展韧性。特别是近年来保持出口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及锂电池等产品,很多都是民营企业经营的,它们为出口顺差的积累所作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三是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扩大出口。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导致美元汇率急剧升值,以及人民币汇率相对贬值。汇率的剧烈波动虽增加了企业的结售汇风险,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汇率贬值有利于我扩大出口,对进口则形成较大压制,从而形成进出口新的不平衡压力,也会表现为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

四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半导体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限制,干扰了我国的进口节奏。美国拜登总统执政以来,不断升级对我国的打压限制,先后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法案,极大限制了贸易和投资,致使我国的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迟滞乃至停滞,影响了我国进口的扩大,在进口停滞、出口扩张的情况下,客观上推高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从理论上讲,保持适当的贸易顺差是必要的,但过高的贸易顺差则是被动的,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当前我同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紧张之际,高额贸易顺差很容易成为矛盾焦点,有可能会约束我出口的稳定增长。因此,主动削减贸易顺差,将扩大进口作为缓解同部分国家关系的有效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3. 防范我同欧美经济的逐步“脱钩”

目前,美国正在极力推行同中国的“脱钩”政策,尽管这一政策是违背自由贸易宗旨的,也是不符合经贸发展规律的,但要注意到美国的对华封锁和打压已进入歇斯底里的阶段,采取的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即“宁肯自损八百,也要坚持杀敌一千”。因此,战术上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避免做出迎合或助长“脱钩”的举措,在宏观层面要发挥“太极精神”,在微观层面坚持以缠斗为主。应发挥不同层面接触的作用,在外交上保持对话沟通,鼓励民间机构同美国机构积极接触,主动放松贸易投资管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加大在美业务的发展;贸易方面,不放弃美国市场,努力做好美国客商的工作,积极发展双边贸易,争取更多的订单,积极扩大对美出口,争取保持我在美市场份额的稳定。

4. 防范订单流失和产能转移

我国是全球制造大国,但距离制造强国仍有明显差距,尚需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且需要有一套合规的产业政策加以保障。目前出现的部分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早期的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有关产业,以鞋帽和玩具加工为主,但近年来出现了家电和新能源装备制造的转移趋势,应引起我高度重视。总体来看,优势产能向海外转移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也是规避美国关税限制的有效途径,但过快的转移不利于我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和就业的稳定,应进一步明确并规范管理措施。同时,需要加快自身发展,不断提升我产业竞争力。

三、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应妥善

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妥善解决扩大进口问题

目前,我国进出口差距缺口正在扩大,进口的滞后发展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积极扩大进口,缓解同主要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仍是我贸易政策的应有之义。积极扩大进口,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可以彰显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树立我国高水平开放的良好形象。此外,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考虑,对进口的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积极考虑再次下调平均进口关税水平。我国名义平均关税税率水平经多次调整已降至7.4%,但如果考虑到我国已签署的20个自贸协定零关税的安排,我国实际的关税水平已大大低于名义关税,客观上仍有进一步降低名义关税的余地,在当前贸易顺差过高,国内投资、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大胆自主降低进口关税,必将对投资、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彰显我扩大市场开放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鼓励并支持先进制造设备的进口,积极扩大节能环保设备的进口。我国正在落实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艰巨任务,大量使用和更新节能设备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应该努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高我出口產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应对欧盟正在酝酿实施的碳边境调节税做好前期准备。

再次,适当放松对高端消费品的进口限制,大幅降低关税和消费税,促进高端消费品进口的增加,满足中高端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这既可以达到扩大进口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活跃国内市场。短期看,扩大消费品进口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压力,但从长期看,扩大消费品进口对国内生产企业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国内的生产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其溢出效应将体现在国内产品的换挡升级、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有效互动上,对支持、活跃国内市场和消费将产生长期的积极效果。

因此,采取多方面措施适当降低贸易顺差,是当前宏观政策调整的积极选项,对内可以活跃刺激投资和消费,对外可以缓解矛盾和压力,也是我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应将其纳入稳规模优结构政策目标的重要内容。应该看到,我国扩大进口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适当地调整进口政策,就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加快解决好“卡脖子”技术问题

我国产业虽然在整体上具有竞争优势,然而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短板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针对美国对我采取的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和限制,需要统筹应对。突破“卡脖子”工程不仅是研发投入的问题,还要有综合配套措施。为此,一是要将“制造业优先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在各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加快贸易与投资的融合发展,形成贸易带动投资、投资促进贸易发展的良性循环,重点构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融合发展路径,打造新的增长点;四是加速布局电子商务海外仓,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五是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我国数字贸易有良好的基础,数字产品也具备较好的竞争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数字贸易发展新格局,需要加强制度型开放,以电子商务业务同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开放对接带动产业发展,以引资和融合发展格局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全面巩固和提升我数字产品竞争力。

(三)理顺和规范产能向外转移问题

目前,我对欧美市场出口产品面临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强势竞争。近年来,东南亚主要国家对美出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这既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溢出效应原因,也有东南亚诸国扩大招商引资带来的出口增长效应原因。但从产品结构看,我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而东盟国家出口产品主要为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跨国公司的代工产品。从目前双方产品的竞争力看,我国仍占据相对优势,今年3月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强势出口,以及东盟部分国家的出口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单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短期内东南亚主要国家超越我们的可能性不大,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欧美鼓吹的“脱钩断链”政策,即人为地加大对我产品的限制政策,并动员加大对东盟诸国的主动贸易。外部因素的干扰将对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地位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我高度重视。因此,我主要出口企业不仅要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加大巩固和拓展欧美市场,保持我在欧美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化经营是有内在需求的,关键在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明确哪些是支持的,哪些是限制的。投资的便利化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走出去”做得较好的企业,其贸易、投资额均遥遥领先。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走出去”的配套政策,坚定支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处理好对外经贸关系构建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一提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在大国博弈异常激烈、中美贸易摩擦难解难分的复杂形势下,我们应把握好对美斗争的策略,讲究斗争的艺术,把握好斗争的分寸和节奏。美国奉行的伪多边主义和利益至上的伙伴关系的政策是难以持续的,更多的国家会进一步认清美国政策所夹杂的私利。看似美国已构成了反华的西方阵营,并建立了各种同盟机制,形成了“小院高墙”式的壁垒,实则是一种松散的聚合,一旦遇到利益纷争,便会各持己见、各奔前程。因此,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美国,战术上重视美国,保持同相关国家的紧密沟通,通过互利合作,逐步突破美国的封锁限制,而中央提出的“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恰恰是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局势的重大战略思路,贯彻落实好这一思路是我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动的关键。

四、确保我国外贸国际竞争优势的重点任务

从当前形势来看,虽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且不利因素有所增加,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和潜在的竞争优势。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恢复阶段,企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经济体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势头,RCEP的全面生效,正在产生新的较大的溢出效应,对我继续扩大双边贸易形成有力支撑。我国同中东主要国家关系的改善,将为我贸易发展提供新的潜在增长点,拉美市场和非洲市场继续保持稳定,仍具扩大出口的潜能。随着“一带一路”市场贸易投资的活跃发展,我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新的出口增长点正在快速形成。此外,还应看到我国企业出口的韧性和竞争力的提升,将成为支撑我出口基本盘的重要因素。相信有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今年外贸出口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并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现阶段应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升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

贸易扩大的基础在于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客户关系。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看,市场需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巩固我出口市场份额是当前企业面临的艰巨任务,一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们正面临来自东南亚主要国家的竞争,总体来看,我国的出口产品竞争力较东南亚各国略胜一筹,特别是我传统出口产品,如服装、箱包、玩具及家用小电器等,2022年均实现了稳定增长,因此企业不仅要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继续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二是要稳定并巩固同客户的关系。三年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与客户的关系和情感,必须做好相应的补救工作,这对我们外贸长期稳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加大同客户的沟通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主动接触客户,巩固提升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企业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联系客户,建立互访机制。维系稳定的客户资源,是稳定贸易发展的基础。

(二)加强对欧美市场的开拓工作

欧美市场长期以来是我传统市场,目前约占我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保住此市场份额就是稳住了外贸的基本盘。外贸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欧美市场的开拓力度,主动加强同客户的联系,保持和客户的稳定关系,根据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对美国市场的开拓,要特别注意合规经营,同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欧洲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潜力且市场环境较稳定,应加大双边贸易的力度,特别要注意对欧洲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研究,把握市场机会,力争巩固和提升对条件较好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欧美市场的稳定,是确保外贸基本盘稳定的关键。

(三)深耕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市场近年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需求旺盛、订单充足,应充分利用RCEP的有关利好政策,努力扩大双边贸易,争取将双边贸易规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大对日韩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改变双边贸易下滑的态势。我对日韩的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通过加强双方客户的往来,做好客户的工作,发现贸易机会,扩大进出口贸易,补齐RCEP的短板,这对我全面稳定贸易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开拓和提升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

近年来,我国同“一带一路”的贸易持续保持高增长,双边贸易关系不断改善,贸易的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国将再次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将为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的贸易投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企业要细分“一带一路”市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国家,加大贸易投资合作的力度,应特别注意对中东市场的贸易发展。

(五)不断提升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市場开拓能力。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的制造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在全球具有不少优势,但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个好的产品对出口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如我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形成的新的出口竞争力,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的“新三样”产品来支撑外贸新的增长点。外贸企业必须认识到,面临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仍是对外贸易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六)继续加大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力度

从今年国际市场变化和外部需求看,外贸企业仍将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中小微贸易企业面临的困难会更大一些,除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政府的帮扶政策仍是不可减弱的。企业的任务是努力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积极主动地稳定与客户的关系。而在发展的环境方面,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帮扶政策:一是重点保障有订单的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的支持力度,应建立同订单挂钩的信贷机制。二是建立结售汇的风险担保机制,对于汇率波动风险较大的国家和市场更要推广这一机制,关键在于这一机制不能给企业增加更大的成本,银行更不能将对企业的汇率担保机制视为利润增长点。三是继续对企业出国参展和拓展市场的费用提供必要的支持,特别是对重点市场的拓展更要加大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改进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减少企业的社会成本。五是对困难企业继续实行税收减免和延期还贷的优惠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此外,鼓励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困难,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总之,今年的外贸形势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确保出口的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霍建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J].开放导报,2022(2):56-62.

[2] 霍建国.发挥好外贸出口竞争优势 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J].全球化,2022(4):24-30+132.

Ensur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oreign Trade in Stabilizing Scale and Optimizing Structure

Huo Jianguo

(China Society fo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tudie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andscape is undergoing rapid chang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are influenced by global environment shifts. There is a shortfall in Western economic demand leading to reduced orders in bot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rise in trade protectionism anti-globalization ideology hindering trade growth, and the aggressive interest rate hike polic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causing impact and damage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nd transaction settlement.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re facing new changes, such as new adjustments and restruct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ng the gradual decline of China's market share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surplus, and the gradual "decoupling" of China from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conomies. It is also vital to properly handle issues related to increasing imports, "bottleneck" technology, and the outward transfer of production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enterprises capabilities to expand the market,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deeply cultivate the Southeast Asian market, strive to develop and enhance the trade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xport products, continue to reinforce the policy support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d ensure a steady scale and excellent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to preserv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oreign trade.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Potential Risk; Expand Imports; Stable Scale; Superior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3-06-12   责任编辑:罗建邦)

猜你喜欢

潜在风险对外贸易
论德美两国学术自由的宪法解释
校园分期金融的用户认知、消费偏好与潜在风险的研究
透过金融海啸看融资融券业务的潜在风险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与防范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