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鲜食葡萄图鉴

2023-08-16曲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提子巨峰果粒

|文/曲奇

盛夏来临,清甜水润的瓜果自然成为消暑的香饽饽。六、七月成熟的葡萄,凭借酸甜之味一扫舌尖上的湿热难耐,俘获众多葡萄重度爱好者的同时,也备受水果市场的“珍视”。

最近几年,葡萄界“网红”品种层出不穷,780元/串的日本籍“选手”晴王、曾一度高达300元/斤的阳光玫瑰,带着“天价”标签频频跻身热搜。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葡萄的存在,在《诗经》中便载有:“六月食郁及薁”。但遗憾的是,其中的“薁”并非是我们经常食用或者说商业广泛栽培的葡萄,而是指本土产的野葡萄。那么今天国人习以为常的葡萄,到底来自哪里?

葡萄,征服华夏的初代水果“舶来品”

作为古老的藤本果树树种之一,葡萄原产地大约在遥远的地中海、黑海、里海一带。以此为原点,葡萄便开始了在世界版图的征伐之旅。春秋战国时期,早已到达西域的葡萄,碍于匈奴的阻隔,未能顺利进入中国。自汉以降,通达的西域交通、频繁的异域交往使葡萄顺理成章地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第一批“洋水果”中的佼佼者。古人对这个异域“珍珠”的称呼虽有不同,比如“蒲萄”“蒲陶”“蒲桃”等,但大抵仍囿于大宛语budaw的音译。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葡萄,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初来中国的葡萄,一度只是皇室特供水果。因其对气候要求严苛,且不耐虫病害,所以在中原地区难以推广种植。这种局面一直到唐代才开始有所转变,贞观年间唐太宗平定西域要冲——高昌国,且在此处设立西州(今吐鲁番地区),此后西州成为葡萄的重要供应地。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自唐中后期始,彼时的西域葡萄逐渐在中原地区推广种植。河西走廊、关中地区、河东(约相当于今山西省,并包含河北、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均散落有重要的葡萄种植区。南宋时期,江苏和浙江地区的葡萄种植有所增加。

如今,中国已形成七大主要葡萄产地,分别为:西北栽培区、黄土高原栽培区、环渤海湾栽培区、黄河故道栽培区、南方栽培区、西南小气候栽培区和东北中北部栽培区。错落在华夏大地上的葡萄,以万千姿态供国人畅享“葡萄自由”,同时也成就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

鲜食“多肉”葡萄,哪种最香甜诱人?

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工选育的葡萄品种达1万个以上,在我国栽种的主要是欧亚种、欧美种、本土葡萄和杂交而成的新品种。除用于酿制、制干外,鲜食是中国葡萄最主要的“使命”。在超过2000年的历史中,国人栽种、培育出众多传统优良品种和现代优质品种。龙眼葡萄是我国古老的栽培品种,在山东平度、河北昌黎及张家口地区,山西清徐及陕西榆林等地栽培较多。果粒似龙眼,颜色紫红,素有“北国明珠”的美称。

马奶子葡萄是新疆吐鲁番三大“葡萄明星”之一,形状如马奶子头,果肉脆爽多汁;皮薄易擦伤导致无法长距离运输,估计也只有新疆人才懂它的好。而河北宣化则以古老的“牛奶葡萄”闻名,皮肉黄绿色,肉腴汁丰。世界上唯一发源于城市内的漏斗状传统葡萄园,是宣化牛奶葡萄从皇宫贡品、斩获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荣誉奖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最好见证。

»吐鲁番马奶子葡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先后培育出了“京早晶”等无核品种和“京秀”“京亚”等品种,西安葡萄研究所培育了著名的“户太八号”,果粒饱满紫黑,入口有玫瑰留香,被多地引种。但是流通在我国市场上的葡萄品种,由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不超过三成,更多是从欧美、日本等地引进。凭着出色的颜值、优秀的口感,一众新葡萄品种自带“流量”成为市场宠儿。

常见鲜食葡萄品种一览

巨峰

一口爆汁的“葡萄之王”

巨峰葡萄是来自日本农学研究所的杂交中熟品种,1959年引入中国。它的果粒圆润硕大,平均穗重400~600克,单个果粒重量最大可达20克,是亚洲葡萄种系里个头最大的品种。褪掉成熟后的紫黑色外衣,软嫩多汁的果肉一拥而出,入口醇厚甘甜,余味残留着淡淡的草莓香味。含糖量高达16%的巨峰葡萄也是众多大牌茶饮品牌的首选,例如喜茶的多肉葡萄,奈雪的霸气芝士葡萄等。

从母本继承而来的强大适应性、良好抗病抗寒性使得巨峰成为中国广泛种植的品种之一,同时为巨峰葡萄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除山东、河北等主要葡萄产区之外,巨峰葡萄还“落户”潮湿的南方。在福建福安,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独特地理条件和光热充足的自然优势,所产的巨峰葡萄风味突出,2013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广西防城港几经摸索,实现了巨峰葡萄“一年两熟”的突破。

»福建省福安县万亩葡萄园

得益于“巨峰”的高人气,人们以此为母本培育出了一众口感优秀的“黑系”葡萄。夏黑便是其中之一,是巨峰与无核白杂交而成的早熟品种,最明显的特征是无核,如果你吃的夏黑葡萄有籽,那你可能吃到了“假”的夏黑葡萄。在云南早早上市的夏黑果肉硬脆,真正达到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境界。

提子

我是肉肉紧实的葡萄

众所周知的红提,学名“红地球葡萄”,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北美引入中国的晚熟品种。这种呈紫红色的葡萄,因不易落果、丰产、耐储存和运输,迅速横扫南北葡萄重要栽培区,尤其是新疆、陕西、云南等地。红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7~20%,肉质紧实,入口似“甜蜜炸弹”在舌尖上炸裂。

»红地球葡萄

提子,其实来源于香港、广东地区对英文Grape的音译“菩提子”。在鲜食葡萄流通过程中,提子逐渐被用于指代肉质紧实、皮肉不易分离的葡萄,同时由于颜色的不同,衍生出了诸如“青提”“黑提”等通俗的名字。

»市面上皮肉不易分离的黑色葡萄通常被称为黑提

无核白鸡心,便是青提正式的“户籍名”,20世纪80年代自美国加州引进的中早熟无核品种,淡黄无籽的鸡心形果粒绝对是鲜食懒人的福音。青提在北方绝大数地区都可以种植,而高温、多湿的南方地区,为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的裂果问题,多在大棚内精心栽培。

»无核白鸡心

除了以上两种“流行款”提子,国内市面上还能见到“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等或青或黄的青色提子;“克伦生”“克瑞森”等无籽的红色提子,则是人们对果肉占比极致追求的结果。

阳光玫瑰葡萄

来自顶流网红的“真香”警告!

即便没吃过,你也一定听过阳光玫瑰的大名,清新的绿色、淡淡的玫瑰香是吃货眼中自带滤镜的神仙葡萄。1986年在日本杂交选育成功,2012年引入山东省沂水地区试栽,直到2015年前后,阳光玫瑰葡萄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阳光玫瑰

阳光玫瑰之所以能获得国人的喜爱,离不开顶级成员日本冈山“晴王”的加持。“晴王”可以说是冈山县的一个区域公用品牌,采用“一枝一束”的种植法,出货标准更是堪称选美:单果重量达14g以上,甜度达18度以上,一穗40粒重量在600g左右。因此,产自冈山并且达标的葡萄才能配得上“晴王”之名。

»产自日本冈山县的晴王

相比其他品种的葡萄,阳光玫瑰葡萄的亮点是:大粒、脆肉、高糖、淡香且耐储运。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在全国的普及,价格逐渐更加亲民。整体看来,云南建水、宾川和四川西昌的品质最好。每年4月中旬,云南第一批阳光玫瑰率先登陆市场,混合着阳光和玫瑰的味道,优雅躺进了普通人的果盘。

茉莉香 vs 玫瑰香

小巧精致,却花香浓郁

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的茉莉香葡萄是不折不扣的欧美杂交品种,经国内专家自主选育后成为爆款的无核葡萄。茉莉香葡萄果粒紧凑,单果重8g,个头小巧,吃完满嘴的茉莉花香,相比之下,较高含糖比带来的粘手感,自是不足挂齿。

»茉莉香葡萄

同样以花香出圈的,还有紫红色的玫瑰香葡萄。19世纪70年代首次引入山东烟台,但在国内分布更为广泛的,却是二十多年后从西欧引入的玫瑰香品种。口感微酸中带甜,是最好吃的酿酒葡萄。国内以天津的茶淀玫瑰葡萄最为有名,渤海湾北岸富含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海水冲积平原,孕育出了高品质的茶淀玫瑰,鲜食久而不厌,酿制而饮果香四溢,也是国内多个知名葡萄酒厂酿酒的上佳原料。

历经千年,葡萄逐渐淡去异域之风,成为陪伴国人日常的夏日水果担当。又到一年葡萄季,肉嘟嘟的鲜食果肉、冰凉沁爽的冻葡萄……邀你享用这晶莹剔透的人间美味。

猜你喜欢

提子巨峰果粒
巨峰葡萄贮藏冰点温度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文创产品设计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柠檬果粒凝固型发酵乳的工艺研究及质构分析
我喜欢提子
巨峰葡萄生长期管理要点
我最喜爱的水果
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三八”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