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一:国家开发银行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方利益联动”的古蔺模式

2023-08-16国家开发银行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古蔺县高标准农田

一、创新背景

(一)中央有号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

(二)四川有需求。四川是产粮大省,是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方面,四川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靠天吃饭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耕地基础地力下降趋势未能有效遏制,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四川将高标准农田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主要抓手,在《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中明确到203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6353万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资金需求规模较大。

(三)古蔺有基础。古蔺县位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5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之一的泸州市,是开发银行定点帮扶县,属于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中的盆周山区,是全省13个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之一。2021年10月,四川省在古蔺县召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暨耕地培肥工作会议,开发银行积极跟进、主动作为,迅速摸清古蔺县农田建设底数及资金缺口,研究设计融资方案。立足四川省《关于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实施模式、管护机制等方面给予示范单位一定突破现行政策空间”先试政策,充分运用开发银行差异化政策,组建高标准农田专项工作组,推动项目成功落地。

二、主要做法

开发银行积极发挥“融资融智融制”优势,针对农田建设的准公益类特点,构建“农田建设+产业发展”融资模式。调动利益联结各方积极性,提高农民综合收入水平,以产业收入反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古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8亿元,开发银行授信6.3亿元,已实现全额发放,贷款期限20年,可建成高标准农田8.85万亩,实现粮食产能提升10%。该项目依托古蔺县优质粮食作物、食品制造等优势产业,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优势,整县域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搭建“承建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的模式运作,即村集体及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承建企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聘用当地农民耕种。承建企业与地方龙头企业签署订单协议,利用其资源优势,建立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平稳价格波动,降低市场风险。高标准农田种植收入增收部分的40%作为龙头企业自身收益,其余60%用于农民分红,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切实让利于民。

(一)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以县域为整体统筹推进。开发银行靠前发力,全程深度参与项目包装策划,推动古蔺县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统筹推进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一是由古蔺县政府出具正式文件,授权借款人负责县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统筹管理,确保前期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充分发挥村委会组织协调优势,构建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减少项目推进阻力。

(二)合理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互惠互利调动各方热。一是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土地流转费、利润分红以及聘请农民耕种等方式,在不改变农民原有生产生活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土地要素资源,使得农民收入由单一依靠种植收入向土地租金、项目分红和工资报酬等综合收入的转变,推动农民变“股民”“农业产业工人”,不仅提高农民综合收入水平,还优化了收入结构,增强了收入可持续性。二是充分调动地方龙头企业积极性。通过借款人与地方龙头企业签署高粱等农产品购销协议,提前锁定原料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保障农产品销售收入相对稳定,实现项目自由现金流平衡。

(三)筑牢风险防控措施,严守合规底线。一是以农产品销售收入为主构建项目还款来源,从开发评审源头筑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火墙。二是由借款人母公司提供全额全程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为项目提供进一步增信支持。下一步,将以合法合规方式探索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弥补农业担保资源的先天不足。

三、支农成效及推广价值

本项目为开发银行四川分行首个成功落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方法,把握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建设契机,深度参与项目全过程,引导地方政府按照市场化模式谋划项目,构建“承建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运营模式,夯实四方利益联结机制,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土地要素变现等现实难题,为农田建设领域模式复制推广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节水、节能、节药、节劳效果显著,亩均每年增收节支约500元,提升耕地质量、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制综合治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地肥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为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可通过土地流转、产能提升和返聘种植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年,进一步巩固拓展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当地群众乡村振兴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开发银行四川分行通过搭建“多方利益联动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化融资模式落地,截至目前已提供中长期贷款17亿元,累计支持四川省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探索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规融资路径。四川分行成立了工作专班,正编制支持全省高标准农田专项融资规划,致力于在未来几年支持四川省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战,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开发银行将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立足基础设施银行定位,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服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以点带面、推广成功模式。将古蔺高标准农田融资模式向全国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复制推广,结合各地方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构建“承建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等运营模式,夯实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

二是设立专项贷款,给予信贷政策倾斜。切实发挥开发性金融力量,设立农田建设专项贷款,给予延长贷款期限、执行优惠定价等倾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探索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和多渠道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打造开行服务建设农业强国的特色品牌。

三是加强规划研究等融智服务。整合专家资源,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投融资规划编制等,推动重大重点项目开发培育,积极向政府企业提供规划咨询、项目可研、管理改进、项目推荐及资本运作等融智服务。

猜你喜欢

古蔺县高标准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书籍《古蔺花灯》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西部地区杉木育苗造林技术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