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例析

2023-08-15李金权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背影散文

李金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样的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学习评价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以此来解决传统课堂上只重视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达成教学目标,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注重知识点学习而忽视提升能力素养等问题。具体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呢?下文以《背影》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认识与思考。

一、从大处着眼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教师在一篇课文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可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的文本教学,而需要从大处着眼,将课文放在整个教材系统进行考量,关注相关的年段、册次、单元的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学情,以此来定位课文教学目标才能使一课一得在聚焦文本中落到实处。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所在单元学习的是多类型的散文。从“语文新课标”要求看,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应该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八年级学生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具体到单元,编者在单元导语中提出:“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这些一方面是落实课标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再看课文助学系统中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编者强调学习《背影》一课,要从“描写的情景”中感受“父子情深”,要对平实语言的“极具表现力”进行咀嚼、品味、赏析,以此感悟课文成为经典的关键。最后还需要关注学情,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散文已经获得的经验,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相关的散文单元,已经了解一些散文的类型、表达方法等文体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有品析散文语言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是本班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与整体水平,尤其在把握“这一篇”的个性化表达上,还需要重点指导。

基于以上梳理与分析,《背影》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文主题方面,从“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变化中体会文本表达的父子情深;二是语文要素发展方面,反复朗读课文,抓住文本中朴素典雅、简净细致的语言进行咀嚼、赏析,品味所传达出的表现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教起来有抓手,学起来有活动,也为评价留下了标准,指向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

“语文新课标”在学段要求中提出以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教学,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并且要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学评一体化”所关注的把学生带到那里、怎样带到那里和学生在那里学得如何。因此,教学活动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首先需要设计主问题引领教学活动开展。《背影》一课中,“我”作为儿子也是文章情感体认的主体,在文本中分两个阶段出现:过去的“我”在与父亲相处之中的感受,现在的“我”在回忆往事中的感受,但二者又是交织在一起的,是用“背影”串起来的。由此決定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在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时,还需要关注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不同阶段的感受程度是有所区别的。这涉及课文第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此,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主问题来引导对“父子情深”的探究:如果说父子情深的话,为什么父亲留在儿子心目中的只是一个背影?这个背影又是如何承载父子情深的?这一主问题从课文题目出发,具有高度的统领性,能够生发出系统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一是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本会发现:课文中的“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相反因为对父亲处事的不理解而产生过一些不满与冷落的情绪;但父亲一直努力消弭这些影响,时时处处都在为儿子着想,尽管儿子看上去是那么不领情,父亲还是忙前忙后,这才出现了父亲在火车开动之前的时间去买橘子,儿子无意之间看到父亲爬上月台时的背影中透着的艰辛,才意识到父爱就在这无言的举止间,这是“我”对父爱体认的关键点和转折点。二是组织学生针对时间和人物开展系列比较:从时间上说有那时和现在,从人物上说有父亲和“我”,可以是单个人物之间的历时比较,也可以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共时比较,具体比较时可以抓住人物言行及内心活动进行批注,并互相交流批注内容,加深对文本表达的情感的认识和体会。

其次需要设计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回忆性散文的阅读,应重视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这就需要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本中真挚的情感内涵。同时,需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咀嚼与品读,让学生从文本中选择自己最在意的词句、语段,采用批注的方法,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与发现,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与发现,进而比较全面地把握文本语言表达上的特色,从语言的平实与父爱的无言之间找到情感的内蕴,在回忆性散文语言理解上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三、以标准为绳开展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评价不再是后置的孤立的教学行为,而是融入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之中,互相制约与影响,这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完整性。不难看出,“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评价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使评价伴随着教学全过程,但不管哪种评价,都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评价标准,围绕标准开展教学评价才能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为贯穿教学全程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使教师及时对教学做出必要调整,以适宜学生学习需求。在《背影》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如探究背影如何承载父子情深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你有没有找到文本中出现所有涉及背影的表述?有没有在梳理背影出现的表述中看出“我”的情感变化?你觉得作者用背影来表达父子情深是否是最佳角度?学生用这样三条标准来评价自己或同伴开展的探究活动,就可以从不同层面检测探究的效果;具体评价活动,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评价,还可以是针对学生对探究结果的汇报进行集体评价等;当发现学生的探究有不到位的情形,就需要及时进行补救,使教学重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至于终结性评价,在《背影》一课中,可以用在总结阶段,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具体可以让学生回忆咀嚼、品读文本语言的方法,完成课后“积累拓展”中对文本中具体语句的赏析,评价的标准是:你的品读、赏析,能不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平实的语言真的“极具表现力”。这样将两种评价分别针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内容,使评价的实用性更强,与教学的融入更紧密。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聚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典范的课文学习中,获得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背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两个背影
背影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背影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