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3-08-15王琪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政治

王琪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人健康成长、培养人美德和积极前置的学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异曲同工的育人目标。因此,探索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助于提升育人的实际效果。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积极心理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更好地治愈战争带给人们精神和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创伤,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治疗疾病的病理式学科。积极心理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也随之逐渐兴起。1998 年,塞里格曼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相比于传统心理学关注治疗心理疾病这一已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则从预防心理疾病的角度,积极探索快乐幸福且有意义的人生应如何获取问题。积极心理学有3 个重点研究的核心主题,也可以定义为3 个维度:一是主观维度,即研究和实施如何帮助人获得快乐、幸福、成功、愉悦等主观积极体验;二是个体维度,即研究和实施如何帮助人形成健康积极的个人特质,也就是激发人的兴趣和动力实现自身价值;三是集体维度,即如何在帮助个人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构建积极的集体,如家庭、学校、社会等。这3 个主题是有效衔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个体维度和主观维度能够影响集体维度的构建情况,而集体维度的构建又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进而形成积极的主观体验。这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有效运转的手段,也是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青年培养的一种手段。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既要通过高校有效的素质教育学好知识和本领,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在新时代,面对信息化的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充分考虑“00 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性化特点,又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有目标、有组织、有特色、有效果。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高尚的道德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向性更强。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从理念上看都注重人文关怀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对人的影响,即人本身价值的实现。积极心理学面向所有人,主张通过有效干预来帮助人、引导人形成主观积极的体验并借助个人积极的心理能量来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打造积极人格特质,形成更强的能力抵御外界的侵扰,以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来积极面对人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核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主要涉及两方面工作:一是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包括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等。例如对学困生、贫困生以及在思想、心理以及行为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说服教育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二是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党和国家要求,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高校对于学生管理的规定落实到学生在校全过程,既在思想和心理上为学生学习知识本领保驾护航,又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对学生进行约束和规范,形成健康文明的人格和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助力。

(二)从目标上看都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而在很多方面都有不成熟的表现,特别是从小到大优渥的成长环境容易使他们出现养尊处优、抗挫折能力较差的问题,尤其在大学阶段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以后,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的问题。虽然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但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由于每个人出现的问题不同,自然需要因人而异开展工作,这就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辅助手段。积极心理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性格和品德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进而能够追求美好人生。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一致的。积极心理学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主观体验入手,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最终打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一直致力并努力的方向。所以,二者融合贯穿于学生在校全过程,这也是落实关注人、发展人、培养人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功能上看都强调对人的引导

积极心理学的关键点在于“积极”两字,这既是在结果上有一个积极的成果,更强调在过程中要有积极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认识、心态,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能够有勇气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挫折,进而追求幸福而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增强心理韧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引导,既有课程引导,也有课余引导,更有专项引导,目的都是通过正面引导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侵蚀,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可见,二者在实施途径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功能上的契合性使得二者具有融合应用的可能。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不能因材施教

当代大学生伴随着信息化的环境而成长,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便捷且广泛,而且一直是在家庭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出诸如丧文化心理、佛系心理等问题。这就要求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领域出现的不同问题而“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更多习惯于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而不能有效关注到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一是学生的心理韧性普遍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这种问题会由于学生不同而表现在不同方面。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学生更关注于自己的短板,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甚至在出现问题时容易激动和偏激。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和教育。二是学生对自身积极品质的认知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而形成固定思维定向,对自身的积极品质往往认识不足,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去挖掘,那么学生也很难自我挖掘并将这些积极品质作为优势运用于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可见,学生积极品质的挖掘和负面偏差心理的存在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同时能够有效地将积极心理学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以实施。

(二)从教师方面来看积极心理学素养不足

从思政教育工作者来看,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待工作的态度方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部分学生工作者。从教师来看主要表现在更重视讲课而忽视育人;从辅导员来看主要表现在注重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深入了解学生不够;从部分学生工作者来看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足等。二是积极心理学素养不够。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大多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再加上平时忙于本职工作也无暇去提升自身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没有具体实践的经验,从而很难将积极心理学的有效方法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三是深入学生不够。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都存在着深入学生不够、不太了解学生等问题,这就使得即使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们也很难发现,更别提能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了。甚至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就是批评教育,以疾病模式来治疗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更别提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运用鼓励、激励、表扬等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心灵世界更是不可能的。

(三)从引导方式看积极心理学应用方法欠缺

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调,主要集中于理论讲授,以授课、班会、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对于积极心理学的主题和方法在实践中应用非常少。这种教师单向输出的方式不仅无法取得良好应有效果,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二是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教育缺位。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余的思想政治教育,都缺少积极心理学培育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不足,既没有通过实践拉近师生距离,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将积极因素挖掘出来,也没有营造出一个整体的积极教育氛围,让大学生在快乐、积极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助力学生培养积极人格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将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而思政教育工作者普遍对学生缺乏了解,只能做到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解决,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谈心谈话制度非常必要。通过谈心谈话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在校基本情况等。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在心理问题,以便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二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在大学阶段,学生不仅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生出现价值观扭曲、意志力薄弱、心理韧劲不足、团队协作意识差等情况时,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化解矛盾,培养积极心态,建立积极的认知方式,培养正视挫折的心理品质;三是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谈心谈话要定期,例如大一入学普遍谈话,定期对学困生、贫困生谈话,每月对学生干部、寝室长谈话等,将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贯穿其中,能够发挥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提升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素质与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毋庸置疑,但需要不断提升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与引导的能力。一是加强积极心理学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应用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观看实操案例视频等方式更新知识,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二是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善于将启发式、参与式的教育方法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善于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提升学生愉悦感、幸福感、价值感、成就感;三是要注重言传身教,行为世范。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育引导学生,而且自身也要做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将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沟通方式、平等的尊重理念融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让学生通过思政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感知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成效。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的情绪体验,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将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例如执行学生干部轮岗制度,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在为同学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在学生干部岗位上获得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获得赏识的积极感受。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与学生交往中要以宽容、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尊重学生个性方面的差异;二是促成人格完善。要将内省、见贤思齐、自尊体验、自我激励等方法应用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缺点和不足的良好心态,通过正面的激励评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考风、班风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通过校园网、学校班级公众号、校刊、校报等学校主流宣传媒体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人格。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