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深度学习策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2023-08-12陈敏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古诗词核心素养

陈敏

【摘 要】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投入、积极思考、体验成功、获得意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深度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发掘古诗词的语言价值、思维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帮助其构建自己的古诗词知识体系,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 古诗词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语文深度学习有利于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既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凝练的语言,体会美好真挚的情感,也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较差,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很难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深度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发掘古诗词的语言价值、思维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使其构建自己的古诗词知识体系,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一、深度体验,在感知与理解中掌握知识

《池上》一诗中描绘的景象与现在儿童的生活距离较远,诗中使用了凝练的诗歌词汇,学生不易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古诗有较大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字的含义,掌握生字的用法,同时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教师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采用多种体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趣味体验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先出示一些与“莲”相关的图片,如嫩绿的莲蓬、白白的莲子、大大的荷叶、美丽的荷花,将其粘贴在黑板上,一下子一个微型的池塘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就是夏天的荷塘。夏天的荷塘中调皮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了!教师再出示游动的鱼儿的图片,学生就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池塘,感受到这是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入本课的古诗《池上》,更好地衔接接下来的诗歌内容:池塘之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二)组织活动,实践体验

在教学“小娃撑小艇”中“撑”这个字的时候,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有撑船的经历,与其解释“撑”这个字的字面含义,不如找一根竹竿,让学生实际撑一撑。在学生演示“撑”的动作时,教师在一旁引导,要想让船划得远,“撑”的时候就要用力。因此,读这个字的时候也要读得坚定有力,一并解决了朗读指导的问题。

在理解“偷采白莲回”这句时,也可以让学生将教室当作荷塘,请一个学生扮演“小娃”,手持竹篙,撑着小船,采一回白莲。一人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如此,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小娃采白莲的过程,体会小娃“轻轻地、悄悄地”的动作,展现生动有趣的过程,感受到小娃可爱天真的形象。

(三)想象联想,丰富体验

“踪迹”是这首诗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在教学时,教师先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联系学过的知识,便知道都和脚有关。这时可以出示三张生活中的图片:飞机飞过天空留下的白色痕迹、蜗牛爬过地面留下的白色黏液,还有光脚从沙滩上走过留下的脚印。学生看着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不用教师多加讲解便很容易理解“踪迹”就是行动所留的痕迹。那么,小娃留下的踪迹是什么呢?用这一启发式的提问衔接接下来的学习。

“浮萍”是一種常见的水生植物,在理解这个词语时,可以先关注“萍”这个字,这个字中既有草字头又有三点水,所以像这样生活在水里、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我们就叫它“浮萍”。因为浮萍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所以小船划过,浮萍会向两旁散开,中间留下一道痕迹,这便是小娃留下的踪迹。

二、深度互动,在思考与交流中提升思维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特别要关注学生思维的闪光处,让学习过程中内隐的思维显性化。深度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思维提升、情感互动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与沟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自我分析,利用层层追问,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即他是怎样思考得出这个答案的。在《池上》的教学中,学生会比较难理解“偷采”的含义,因此在学习“偷采白莲回”这一句时可以直接提问:“小娃他为什么不直接去采,而要偷采呢?”许多学生会有自己的理解,这关系到他们能否正确体会小娃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小娃是在偷东西,他不敢让别人知道。这时不必反驳他,而是可以问问这个学生:“不想让别人发现就一定是偷东西吗?”通过分析很容易知道,也有可能是怕大人担心。所以,这里的“偷采”应该是“悄悄地、轻轻地采”。同时可以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偷偷做过一些好玩却不想让大人知道的事?”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自己偷吃零食、偷玩玩具等经历,联系到小娃身上,学生便能理解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只是调皮可爱。有的学生也有可能分享自己在节日时偷偷给妈妈准备惊喜的经历,同样是不想让大人知道,却是一个懂事贴心的孩子形象。联想到小娃,这么小的孩子,却能自己撑着小船去荷塘里采白莲,也能够反映出小娃能干、懂事。

总之,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机械的、武断的,而应先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再通过引导性的、发散性的追问让学生自我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锻炼自己。

(二)制订评价方案,丰富交流形式,有效生生互动

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对于教学过程也非常重要,有效的生生互动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身份相同,年龄相近,认知方式也相似,彼此更加熟悉,更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同时,学生可以与同伴互相启发。

朗读教学是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池上》这首诗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读准词语—读准句子—读好全诗”的过程。在这个几乎人人参与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始终。在学生评价朗读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评价朗读的规则与方案,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对节奏、读出趣味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听别人朗读时,便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评价,评价时就更有条理、更加有效。一个学生评价完,也可以直接请他继续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比如在《池上》的教学中,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为什么?”学生可以充分交流意见,最后补充完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接着追问:“小娃在回去的路上可能会做什么?”引发学生的发散思考。最后小组派一个代表阐述小组内的想法,这样,学生不仅回答了问题,还锻炼了整合与表达的能力。

三、深度拓展,在迁移与融合中升华情感

古诗词虽短,却不容易读。它虽以理解客观的词义与句义为前提,但有作者丰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它的意境常常潜藏在容易忽略的一字一句之内,甚至暗含在并未写出的无字无句之中,需要发掘,需要领会。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做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其在诵读感悟中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重视古诗词学习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渐走进言简意深的古诗世界。

(一)诗画交融,体会意境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想要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歌文本,更要使其感知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意境,体悟诗中表达的情感,在学习中获得高级的审美体验。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图画是最直接鲜明的教学工具,相比文字它更能吸引学生们的目光,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池上》这首古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小娃形象。教材中中国画与诗歌相配,诗中景物与画中景物一一对应,诗画融合清新雅致,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国画的内容,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娃撑小艇去采白莲的过程,体会小娃顽皮可爱的形象,感知诗歌表达的童真有趣的世界。在丰富优美的画卷中,仿佛学生自己就是那可爱能干的小娃,置身荷塘之中,采到了甜甜的莲子,欣赏了一幅碧绿的荷塘图景,身心都获得了美好的体验。

(二)随乐而歌,学科融合

深度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单元教学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融合借鉴不同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体悟情感,升华内涵。

朗诵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式,古诗词结构整齐,韵律性强,便于诵读。诵读古诗词可以积累优美凝练的语言,更有利于体会诗中的情感意境。要想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可以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诵读更有成效。学生在配乐诵读中可以将文字符号转变为可感的声音符号,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有一首《池上》的儿歌,曲调清新优美,節奏童真有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这首诗,在优美的旋律中感知诗意,体会诗情,与小娃产生情感联结,在音乐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随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积累,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将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不断开拓古诗词学习和情感体验的方式。

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利于积累优美凝练的语言,体会丰富深刻的情感,还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的策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帮助学生通过丰富的认知体验掌握知识,通过充分的互动交流提升思维,通过广泛的融合拓展升华情感,以实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帮助课堂更有质量、教学更有成效、学习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古诗词核心素养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