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2023-08-10孔博文刘畅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

孔博文?刘畅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浪潮席卷而至,赋予了高职院校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平台,也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依据。为此,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互联网+”将学生管理信息化作为教学重点研究内容,并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最佳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层次的结合为高职学生管理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丰富管理内容,及时、高效地分析学生的管理特征,为学生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对推动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互联网+”时代下正在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全面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 +”是一种跨界性的融合,可以将互联网以及传统行业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新型的发展生态体系,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科学信息技术脱颖而出,许多行业也都已经主动地参与其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展示、创新及改革。互联网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网,使各个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丰富了教育服务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此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化管理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涉及内容丰富且复杂,包括学籍管理、档案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就业指导、素质教育等内容。这就要求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和整体素养的提升。新时期、新环境和新挑战使高职院校无法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人为操作为主,因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能力不足、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管理流程不通畅,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了信息管理效率。信息化建设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对促进管理流程的通畅性具有积极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想迅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基于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改进,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学生年龄和入学层次等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要求和发展,都对学生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学生管理工作合理纳入系统化管控平台,确保每项内容的模块化和专业性,可以按照规划好的时间完成相关工作。例如,针对学生请假问题,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纳入电子系统,可以保障信息被实时记录和使用,完善审批手续,确保学生病假和事假都可以得到信息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再如学生考核问题,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将学生学期的整体情况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后期教案的调整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的精准度

近些年,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给予了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逐渐提升。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革新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高职院校必须先从基本工作出发,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促使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以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实现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使用。例如对学生学籍的管理,管理人员需要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是选择信息采录方式,易影响学生档案数据的真实性。采用智能化技术开展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与AI技术融合,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系统平台和管理模式,可实现对学籍和档案信息的实时调取,提高档案数据的利用率。“互联网+”是多种技术的融合,用于高职院校学生档案信息管理中,可以根据项目内容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作出综合性的评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尽可能地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资源优势

资源型优势是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撑。“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想迅速发展,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体现信息技术管理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必须要让学校领导者和组织者认识到,并且全部掌握。“互联网+”可以实现多种资源高度融合,促使学生管理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从而提升管理效率。例如教师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及参与等,都可以实现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课程学习时可以推广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流软件来加强学生之间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既可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可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程以学生为心中,实现高效的学习管理。例如学校可以開设MOOCS、SPOCS,让学生参与到信息化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场所,能够在共同合作学习和交流中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活动时,要注重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使用情况,促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最大,可以让信息化技术的融入起到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实现同步化。例如学生日常管理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云空间,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促使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二)利用科学技术完善学生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依托管理建设者的个人能力,而且还与高职院校是否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有关。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水平要想提高,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并建设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首先,高职院校需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对管理体系内所涉及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概述。其次,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的管理情况对管理职能进行划分,并贯彻落实各项管理职能,确保管理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各部门的远程管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最后,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主导者,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评估报告,为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和评估标准,可以使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管理氛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三)打造教学信息服务平台,重塑教学管理生态

利用“互联网+”生态下的创新成果和思维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全方位地开展对教学信息的搜索、处理、编辑、发布等活动,建立贯穿在整个教学中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交流通道,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对动态信息的“伴随式”收集,在整个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静态式的“报送式”收集数据中存在的弊端,可以实现分层次地开放和共享资源。全面开展教学信息一体化的服务活动,能够有效解决校区分割情况和学校与其他学院之间存在的信息滞留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以往限制和束缚教学管理的方式逐渐向引导式的方向转变,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塑造教学管理生态。

(四)加强信息管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高职院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硬件与软件的协调发展。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并完善教学过程中基础设施,逐步更新和升级硬件软件,提升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例如,可以选择集成化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实现对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1]。利用多样化的软件项目和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管理和技术的有效结合和使用则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管理的内容、形式及提升信息化程度,促使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技术投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发展过程中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对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并针对多元素实现对信息化建设内容的规划,提升规划水平,同时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方向及今后发展需要依靠的力量,为此需要加强对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使用,促使规划方案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助于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性,可以为学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学校还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及合理运用,将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与信息技术实现紧密融合,进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定期对教育培训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需要对教师的管理知识、技能定期的进行考核,加强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

(五)集聚网络合力,建设网络环境系统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推动此项工程的纵向发展,具体要求为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通,新媒体与旧媒体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创新,社会、家庭及学校都要实现与网络供应商的有效配合,从而形成完善的全方位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首先,加强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全面推动高职院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从而构筑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需要借鉴传统的管理经验,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在管理模式中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全面升级管理模式,持续性实现与管理技术的有效融合,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在创新模式中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创建校园官网联盟,加强对媒体平台的不断开发与完善,打造出具有专业化的管理网络系统,可以针对学生学情提出更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2]。建设新旧混合的媒体网络,加强新旧媒体的有效结合,促进平台资源可以实现共享,进而充分发挥网络的聚合效应,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最后,学校与家庭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化与社会其他资源的有效对接,进而形成一种高效的网络合力,有助于在共同促进的作用下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模式创新与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建设专业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团队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学生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院办工作人员来说属于一个全面的挑战,随着高职院校内部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使用,校内管理人员需要在掌握管理条例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管理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与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匹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对信息系统、信息数据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学生管理建设工作中因人员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质量差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建设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者团队,在“互联网+”背景下,培育一批高效率与高素养的管理人员,为之后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要想构建专业化程度最大化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团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一方面,定期对校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组织校内学生信息化管理人员到其他院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管理经验,促使学生信息化管理建设者的自身管理意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与其他高校优秀人员交流、分享经验,还可以查漏补缺,增强见识,不断完善自我,促使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外部招聘,扩大高职院校招聘学生信息化管理人才的范围,让有想法、有理念、有才能的人才积极加入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信息化管理团队的总体管理能力,对加强学生信息化管理,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均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采取多种活动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契合度,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现代教育的形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也在尝试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特点,加强信息技术与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融合,增强高职院校建设人员和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和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水平和科學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传统管理理念结合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贯彻落实育人工作,可以把高职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孔博文 刘畅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崔晓婕,李亚兵,蔡亚琼. “互联网+教育”推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5):145-147.

[2]谢忠睿,蒋甜甜,杨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林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2):260-261.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