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2023-08-10郭春陈祥凤罗艳红董明右杨凤莲

右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研究生培养

郭春 陈祥凤 罗艳红 董明右 杨凤莲

【关键词】 壮医药文化;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07.016

壮医药学是研究壮族地区药用植物的科学,与中药学关系密切,也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课程之一。壮药作为民族药的一种,是民族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药学为壮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及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壮医药学在历史发展中并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相关的药学著作,壮医药学史的研究也多引证于传统中医药巨著[1],因此,壮医药学理论的阐释和发展与中医药传统巨著的渊源深厚。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民族医药的保护和開发加大支持力度,壮医药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进入快车道,历经多年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2],然而,壮医药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3]。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要立足本地区医药资源特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分层培养,加强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思想培育,树立文化自信是养成优秀药学研究生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壮医药学课程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促进医学研究生对壮医药学文化的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课程思政融入壮医药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等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点在德育的养成,德育养成的体系中,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如德育的研究还未成熟,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落细、落实[4]。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求学期间,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较长,因此,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对培育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融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课(自然科学、工学)教师而言,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个新的挑战。

壮医药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生的培养之中,教师要深刻领悟壮医药学在民族医药发展中的地位、壮医药学对壮族地区十二世居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由此增加自身对壮医药文化的自信,深入理解壮医药学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渊源,理顺专业知识、能力与课程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的关系。一方面,课程思政融入壮医药学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文化自信,让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同时,树立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思想,设计出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教学过程的堵点[5-6];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融入壮医药学课堂教学中,壮医药学在壮族地区的历史贡献、壮医的医学特色、壮医药学与壮族地区人民生生不息的关系等思政元素涵养学生对壮医药学的理解,以及深化民族地区人民对民族医药深厚感情的认知,从而培养具有宽阔视野、乐于学习、甘于奉献的优秀医学研究生人才。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尤其是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壮医药学课程思政培育,为壮医药学的发展和繁荣输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2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壮医药学文化创新传承

壮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更加需要具备壮医药文化自信的、具有守正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在壮医药学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的规范与再造是诸多壮医、壮医药学研究者的不懈追求。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壮医药学课程中,有助于推动壮医药学文化的创新传承。

2.1 体悟壮医药学历史贡献,传承壮族传统文化

壮医药学历经千百年的使用和传承,与壮族的饮食、文化、生产、节日等风俗习惯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壮医的葫芦茶药浴疗法是壮族群众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药王节举行上山采药活动,把采回来的葫芦茶与乌桕、田基黄、元宝草等壮药煎煮成汤水,具有清热解毒,通谷道、水道的功效,沐浴后可预防疥疮,使皮肤光洁;同时临床用于治疗婴儿脓疱疮。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的《柳州救三死方》中记述壮族地区治疗疔疮、脚气病和霍乱的医案。作者描述自己患疔疮,曾敷用多种药物仍然不见效,病情日益加剧。后经壮医取壳郎(蜣螂)调制膏药进行敷贴,取得药到病除的奇效。次年再发疔疮,用此法医治再痊愈。壮族常年居住的环境温暖潮湿、多虫蛇,壮医善于使用各种解毒类的壮药,既是来源于壮族民众的生活实践,又是勤劳勇敢的壮族先民的智慧结晶[7]。研究解毒药物对癌症及各种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不仅促进壮医药学发展,也能让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壮族习俗,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继承壮医药学特色,健全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

由于中医西化风气的盛行,许多中医药、少数民族医院在追求经济效益等过程中,忽视壮医药学的特色。在诊断学方面,主要采用的西医常用血液体液指标及高科技设备来确诊疾病,忽视壮医目诊、摸诊、腹诊、甲诊等的基本诊断;对于疾病的认知及基础理论方面,忽视西医、中医和壮医药学本质和特色:西医注重微观,中医注重整体,壮医有其基本特色,即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等[8]。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会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9]。西医治疗是恢复脑灌注的溶栓疗法、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严重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及神经保护剂、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剂等治疗。西医治疗效果在近期效果明显,但必须遵循严格的疾病纳入条件,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壮医药学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常采用壮药复方制剂——壮通饮,临床研究发现壮通饮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为 81.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胃肠道副作用[10]。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西医常规联合壮通饮治疗,结果发现,联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11]。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壮通饮可疏通龙路、火路之毒邪瘀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一种疾病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或不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加用壮医药线点灸较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12-13]。对于中风后的痉挛性瘫痪,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较常规针刺效果好[14]。因而,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更应该突出壮医药学特色。

2.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的民族创新热情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文化是重要的组成之一,近代以来,中医药发展进入了历史低谷期,曾被质疑,甚至是否定[15]。但经过学者们不懈的努力和孜孜以求,中医药焕发出新的生机。壮医药作为中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医学生的民族热情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具代表和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于1971年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是中药为世界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例证,也是中医药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机的写照[16]。同时,诸多学者对壮医药学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壮医药学理论的发展、阐释、印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更能促进壮医药学研究的飞跃式发展[17-18]。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创办壮医药学发展史等研究生兴趣班,让研究生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的民族地区文化展示厅,感受壮瑶等多民族传统文化;在百色市凌云县建立“凌云产业科创实验室”,研究生可以在实践基地进行特色壮药的分离鉴定和细胞药理学研究。传统中医药创新精神融入民族地区医药人才培养,对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服务地方人民健康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医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19]。同时在研究生壮医药学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研究生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拓展理论知识,激发创新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壮医药学的理论与中医药理论具有深厚的渊源,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壮医药学的理论创新、临床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壮族地区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对壮医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壮医药学的教学中要培育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性壮医药学研究生人才。壮医药学理论的创新对壮药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宏观层面遣药、配伍的研究与微观层面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的研究相结合的领域,因此培育具有多学科能力协同发展的研究生人才是推动壮医药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微观层面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分子生物学学科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尤为重要。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活动与生物学现象,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壮医药的药物开发、疾病治疗疗效评价,可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壮医药药物的成分鉴定、药理作用需要不断实验探索,壮医药疗效验证也需要设立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细胞和动物实验还要同时加入抑制剂组。研究技术也要多样化,包括细胞生物学、核酸、蛋白质、信号转导、基因敲除及过表达等实验方法。一方面是壮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也是拔尖壮医药人才的成长过程。通过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使壮医药学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化,得到持续性发展,从而使研究生树立为国家壮医药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3 立足民族地区,培育综合能力人才

壮医药学作为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有其独特的壮族民族文化、鲜明的地域性和传统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立足民族地区壮医药学资源挖掘壮医药学的“思政元素”“育人元素”,加强医药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和创新探索精神。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以课程思政挖掘为抓手,综合运用第二课堂、壮药基地实践、医院等培养研究生具有壮药培育、研究及临床治疗的综合能力。民族地区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提供来源丰富的地道的壮药材;壮、汉、瑶多民族相融的人文因素使得壮医药学推广变得更易接受和认可,也使得更多的医药学人才加入壮医药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来。右江民族医学院成立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立足于广西百色民族地区,大学、医院、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通过企业产地,了解壮药的生产、开发,将大学所学理论知识用于科研实践,在民族地区医院用壮医药诊治病人,发挥救死扶伤的“大医精诚”精神。加强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协调发展,为民族地区不断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壮医药人才。

4 结语

壮医药学为壮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壮医药学的创新发展要立足壮族地区壮医药学资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壮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在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上,右江民族医学院立足民族地区,积极挖掘壮医药学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产-学-研”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促进壮医药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育出应用型、综合型壮医药学研究生人才,为民族地区壮医药学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钟鸣.壮药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述评[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4):65-67.

[2]戴铭.壮医药学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J].壮瑶药研究,2020(1):4.

[3]庞宇舟.我校壮医药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5):34-35,164.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6]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41(4):168-173.

[7]温海成.将思政元素融入壮药学课程对分易混合式教学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4):79-81.

[8]翟阳,刘小龙,蒋咏玲,等.基于传统文化加强壮医医院壮医药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21,23(8):165-167.

[9]郭旭,缪中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新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1):50-53.

[10] 陈晓锋,王婧婧.壮通饮治疗恢复期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59-960.

[11]李岩,覃启京,梁慧荟,等.西药联合壮医壮通饮治疗缺血性中风3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22):103-106,115.

[12]梁振兴.壮医药线点灸辅治中风后吞咽困难4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8):738-739.

[13]陶文姣,梁振兴,李建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21,44(1):17-18.

[14]江小荣.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50例[J].甘肃中医,2011,24(2):14-15.

[15]郎栋,严金海,黄毅.从被质疑,被边缘化到被否定:近代中医衰落的历史轨迹[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9):70-72.

[16]李连达,李贻奎.中药现代化的历史丰碑——屠呦呦与青蒿素[J].科技導报,2015,33(20):28-30.

[17]张煜,王彦峰.广西常用中草药、壮药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筛选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0):19-20,44.

[18]范家文,黄江深,陈可先,等.广西常见10种壮药的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2,39(4):34-35,39.

[19]陈祥凤,龙芳敏,张津,等.浅析传统中医药创新精神融入民族地区医药人才培养的路径——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教育进展,2022(8):2914-2920.

(收稿日期:2022-10-18 修回日期:2022-12-22)

(编辑:潘明志)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JGY2021201)

第一作者简介:郭春,男,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对骨再生的机制研究。E-mail:guospring@126.com

通信作者:杨凤莲。E-mail:yangfenglian303@126.com

[本文引用格式]郭春,陈祥凤,罗艳红,等.壮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壮医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右江医学,2023,51(7):665-668.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研究生培养
立德树人任务下学士导师制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现有思政育人机制工作改进探析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