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迪政府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政策

2023-08-10冯晓婷卢可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

冯晓婷 卢可

摘   要: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印度着力加强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从而在政治层面响应“邻国优先”“东向行动”外交政策和“印太倡议”,在经济层面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在教育层面创建国际教育中心。主要政策包括:吸引东盟精英留学生和优秀学者,全方位支持科技领域合作项目;建立伙伴关系和新型大学网络;加强合作办学力度;设立研究中心,传播语言文化;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实施教育援助。双方高等教育合作总体呈现四大主要特征:合作对象具有明显层次性,注重培养青年精英人才,以科技领域合作为重点,强调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印度;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7.07

近年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重心向印太转移,东盟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为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世界大国”的终极目标,印度注重巩固提升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从政治、經济、教育、社会文化全方位拓展与东盟的合作。其中,高等教育是东盟—印度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支柱之一。正如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所说:“东盟—印度伙伴关系建立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其中最根本的是我们的文明对教育的重视。”[1]教育始终是印度与东盟的优先合作领域与关键领域。发展对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印度稳固国际政治话语权,增强经贸发展潜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高等教育全球竞争力。 研究国际新形势下印度与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对深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合作动因

(一)服务于国家外交政策,对接“东盟印太展望”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与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主要服务于印度一系列关键的国家外交政策,包括“邻国优先”(Neighborhood First)政策、“东向行动”(Act East)政策、“印太倡议”(Indo-Pacific Initiative)等。印度强调要推动印太海洋倡议(Indo-Pacific Oceans Initiative, IPOI)和“东盟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Indo-Pacific, AOIP)对接,深化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与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印度实现莫迪政府提出的“领导型大国”战略目标,也体现了也体现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印度在东盟战略中同样占据着核心位置。为改善同周边亚洲国家的关系,莫迪上任伊始便推出“邻国优先”政策,并在第十二届印度—东盟峰会上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试图与充满活力的东南亚邻国建立更为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确认东盟对印度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重要性。此后,莫迪政府引入“印太”概念,并将印太外交提升到印度外交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与“东盟印太展望”对接,反复强调东盟在印太外交中的中心地位(ASEAN Centrality)。在以上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印度将东盟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东盟精英人才、科研合作项目、合作办学等实践都给予倾斜性合作和支持政策。

此外,印度与东盟在制衡中国这一点上不谋而合。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印度与东盟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集体疑惧和共同制约的心态。双方都是对方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是帮助对方维持地区力量平衡的重要角色。[2]对印度来说,与东盟合作是其巩固亚洲区域领导者地位的必然选择。苏杰生在其著作《印度道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中阐述道,“随着世界朝更大程度的再平衡、多极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印度和东盟将仔细考虑这对他们的关系意味着什么”[3]。中国的崛起迫使印度尽最大努力与东盟接触[4],包括在高等教育领域与东盟加强合作,携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

(二)为深化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在经济贸易领域,印度与东盟往来已久,成效显著。双方经济结构优势互补性较强。首先,印度以高精尖领域的科研优势闻名,能为东盟提供技术支持;东盟国家则能够为资源相对紧张的人口大国印度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次,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2012年印度和东盟通过《东盟—印度纪念峰会愿景声明》(Vision Statement-ASEAN-India Commemorative Summit),宣布共建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增加了双方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印度成为继中国、日本和韩国后第四个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机制的国家。近来,印度和一些东盟国家宣布加入美国配合“印太战略”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人才缺失、技术匮乏成为莫迪政府上台后阻碍印度与东盟经贸往来的两大障碍。我国与东盟每年的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而印度与东盟每年的贸易额才约为780亿美元。[5]尽管印度与东盟之间经贸合作基础深厚,但是其与东盟的经济增长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在人才储备方面,印度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流失国”;在技术开发方面,印度没有充分掌握低成本技术,因此无法有效利用东盟国家的潜在资源,如使用太阳能技术合理开发东盟稀缺电力。[6]印度与东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印度培养高技能人才,克服技术壁垒,激发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活力。因此,印度迫切需要加强对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2017年,莫迪首次阐述“新印度”愿景,提出“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技能印度”(Skill India)等培养高技能劳动力的倡议。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成为印度优化人力资本、开发人口红利、提升技术水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之一。

(三)助推印度成为国际教育中心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印度政府致力于在世界国际教育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2017年,印度工业联盟(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CII)提出,印度要成为国际教育中心(Hub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7]在新形势下,与东盟加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正是印度应时而为的关键选择。

从地理位置来看,东盟是印度成为国际教育中心的关键枢纽区域。东盟十国位于东南亚,而印度作为南亚的传统大国,与东盟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联系,将提升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印度“十二五”规划(2012—2017年)指出,印度是南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教育中心”(education hub)。[8]由于印度作为“智力强国”(intellectual power)的角色及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等教育的卓越和国际联系[9],东盟成为印度继南亚之后的教育合作的次关键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历史渊源来看,印度与东南亚地区在贸易、宗教、人员交流等方面来往密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核心,东盟深受印度文明的熏陶,在语言風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体现出印度元素的内化,由此这一地区成为印度着力传播语言文化、加强教育合作联系的不二之选。印度《国家教育政策2020》(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指出:印度将被提升为全球留学目的地,以负担得起的成本提供优质教育,恢复世界领导者(Vishwa Guru)的荣光。[10]印度将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作为建构教育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角色的重要保障。

二、合作举措

(一)吸引东盟精英留学生和优秀学者

东盟是印度高等教育留学生的重要来源国。印度教育部2019—2020年度报告显示,印度招收高等教育留学生总数为49,348人次,其中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两个东盟成员国名列印度留学生来源国榜单前十。[11]促进东盟人才向印度流动,是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印度不遗余力地夯实对东盟的人才汇集机制,为精英学生和优秀学者制定交流计划,并为其提供交流奖学金。

东盟—印度学生交流计划(ASEAN-India Students Exchange Programme)是双方人才交流计划的成功典范。该交流计划由印度时任总理曼莫汉·辛格于2007年提出,莫迪政府上台后依旧延续。通过为东盟十国研究生提供赴印访学机会,加深这两个充满活力的亚洲地区对彼此的文化理解,从而提升印度在东盟的国际形象。[12]而印度的东盟博士生奖学金计划(Doctoral fellowship in India)作为印度—东盟伙伴关系中最大的一项能力发展计划,反映出印度对东盟精英留学生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培养。该计划在2019年双方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计划向东盟各国博士生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供其到所选择的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读综合博士学位。[13]此外,印度政府还通过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ICCR)为东盟学生提供其他奖学金,如面向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学生提供湄公河恒河合作奖学金(Mekong Ganga Cooperation Scholarship),名额高达200个。[14]

除了精英学生,印度也积极促进东盟各成员国的优秀学者赴印交流。印度与东盟为此制定了东盟—印度研究培训奖学金(ASEAN-India Research Training Fellowships, AI-RTF)计划。计划通过每年向来自东盟成员国的年轻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50个奖学金名额,吸引他们前往印度学术机构工作。[15]

(二)全方位支持科技领域合作项目

印度不断加强与东盟科学技术领域合作项目的投资力度,在人员配备、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都给予切实保障。首先,双方早已实现科技合作交流机制的正式化,以1996年成立的东盟—印度科技工作组(ASEAN-India Working Group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WGST)为标志。其次,在科技工作组成立的基础上,通过搭建东盟—印度创新平台(ASEAN-India Innovation Platform, AIIP),将愿景方案转化为实际举措。再次,印度政府高度重视与东盟的科技合作项目,几度增加对双方科技合作的资助金额。印度外交部和科学技术部共同成立了东盟—印度科技发展基金(ASEAN India S&T Development Fund, AISTDF),由印度出资100万美元,促进印度和东盟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项目。2015年11月,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东盟—印度峰会期间,印度宣布将资助金额增至500万美元,以支持各类印度与东盟的科研合作项目和科技交流计划。[16]

印度与东盟科技领域合作项目覆盖的学科面十分广泛。《东盟科学、技术和创新行动计划(2016—2025年)》(ASEAN Plan of Action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16-2025, APASTI 2016-2025)[17]罗列了自2007年以来印度与东盟合作实施的科技项目。莫迪政府上台后,双方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化学、食品技术、海洋生物技术、风力涡轮机技术、机械制造。2018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四次东盟—印度农业部长级会议通过《东盟—印度农林合作中期行动计划(2016—2020年)》,聚焦科技领域的新进展包括东盟—印度科技数字图书馆、东盟—印度知识产权虚拟研究所、东盟—印方抗击疟疾科技合作项目、东盟—印方制造业质量体系计划、东盟—中印方海洋养殖、生物采矿和生物修复技术合作研发项目等。科技领域的合作是印度面向东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点内容,成为撬动双方高等教育其他领域合作的重要杠杆。

(三)建立高校伙伴关系和新型大学网络

为加强印度和东盟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建立高校间伙伴关系和新型大学网络成为印度面向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事项。印度与东盟签署的《落实印度—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Plan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ASEAN-India Partnership for Peace, Progress and Shared Prosperit(2021-2025))强调,继续推动印度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建立大学伙伴关系,加强大学网络合作。[18]

印度与东盟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双方高等教育伙伴关系的建立。根据印度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印度政府与43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联合声明、教育交流计划和谅解备忘录等文件,共52份[19],其中就包括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四个东盟成员国。此外,莫迪政府积极推动印度与东盟高校对接,签订谅解备忘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2018年莫迪访问新加坡期间,印度国家研究院(NITI Aayog)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订了6份谅解备忘录,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认知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领域建立研究与交流合作伙伴关系,以提升医疗保健、网络安全、智能能源系统等领域研究水平。[20]

新型大学网络的诞生响应莫迪政府巩固并加强印度与东盟各成员国大学之间联系的号召。该大学网络在初级的、零散的、传统的校—校连接模式下逐步发展而成。2022年,印度在雅加达启动的东盟—印度大学网络(ASEAN-India Network of Universities),由印度历史悠久的知识中心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和日趋成熟的东盟大学网络(ASEAN Universities Network)主导组成。[21]该网络由印度外交与教育国务部长和东盟秘书长发起,通过开展教师学生交流计划、共享信息和出版物、组织联合研讨会等途径,帮助印度建立与东盟更多大学的伙伴关系。辛格部长将该网络称为“印度与东盟一流高校的联盟”,目标是帮助东盟成员国的下一代学生和他们的印度伙伴建立友谊纽带,为两国优秀学者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创新平台。

(四)加强合作办学力度

印度从联合办学、建立海外分校两方面着手,加强合作办学力度。在联合办学方面,受到殖民历史以及印度政府独立自主战略的影响,印度对国外高等教育始终持高度谨慎的态度,重视学术自主和机构自治。莫迪上台后,印度在联合办学方面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不断迈出前进步伐。政府发布多个战略文本,为联合办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法规和制度保障。2016年,印度颁布《促进和维持印度与国外教育机构学术合作标准规定》(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tandards of Academ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ian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Regulations),2022年5月颁布《印度与国外教育机构学术合作以提供结对项目、联合学位和双学位项目规定》(Academ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ian and Foreig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offer Twinning, Joint Degree and Dual Degree Programmes Regulations)為印度开展与东盟成员国的联合办学项目建立良好的基础。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在2022年表示:“将允许世界一流的外国大学和机构在古吉特拉邦的国际金融科技城(Gujarat International Finance-Tec City)开设金融管理、金融科技、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22]印度选取国际金融科技城作为试点,是一次对外开放的突破性尝试,未来有望吸引东盟名校,招揽高素质人才,引领印度的国际化发展。

海外分校的建立也是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中的亮眼举措。目前,印度已有几所大学在东盟成员国开设分校,如阿米提学院(Amity Institute)新加坡分校、维娜雅卡大学(Vinayaka Missions University)曼谷分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IIM)教育水平一流,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建立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海外分校的呼声强烈。印度《2020年国家教育政策》强调,要促进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外国大学在印度开设其海外分校。[23]这就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东盟顶尖大学在印度开设分校提供机会。

(五)设立研究中心,传播语言文化

为培养东盟高校对印度的研究兴趣并提升其对印度的研究水平,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在东盟多所大学设立印度研究教席(Chairs for Indian Studies),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24]。这些教席能够解答学生关于印度方方面面的疑惑,通过指导研究、举办研讨会、发行出版物等举措在东盟高校的印度研究中发挥核心作用。[25]此外,印度积极在东盟各国设立印度研究中心,从而为东盟创建认知印度的重要窗口。目前,泰国在提升对印研究水平方面实践较为丰富,除了在五所重点高校(朱拉隆功大学、西尔帕科恩大学、玛希隆大学、泰国国立大学和清迈大学)设置印度研究中心,还设立了印度角、印度研究小组[26],以增进对印度的全面了解。

莫迪上台后,印度致力于利用印度在科学、艺术和文化遗产方面的比较优势,高度重视印度语言文化在世界的推广。[27]在语言建设方面,印度中央语言研究所(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s)向非母语学习者教授20种印度语言,现已推出为期10个月的语言培训项目,以扩大印度语言的影响力,构筑印度在东盟的正面形象,提高印度的国际威信。在文化推广方面,印度推动联合国大会设立国际瑜伽日,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为国际学生开发专门的印度传统艺术、佛教、音乐、古典舞蹈、语言、瑜伽、历史、政治等课程和短期交流项目[28],力图通过国际学生这一重要载体将印度文化元素推广到全球。

(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实施教育援助

印度兼具高等教育受援国与援助国的双重身份。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自独立以来,印度长期接受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援助,包括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在内的印度知名高等教育机构都是通过外国机构大量经济和学术援助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印度开始通过专家派遣、技术输出、人员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教育援助。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立足于东盟现状,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系统推进对东盟的教育援助进程。而纵观各项援助举措,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是印度对东盟教育援助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执行技能培训计划。印度一直在通过印度技术与经济合作(India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TEC)计划为本国和东盟人口的技能提升作出积极贡献。ITEC计划由印度政府全额资助,目前共有161个国家受邀参与。东盟是ITEC计划的重点关照对象,也是长期参与者。根据ITEC计划,印度每年向东盟国家提供1102个奖学金名额,用于各个技能领域的短期培训计划。[29]在此计划下,印度依托众多一流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技能培训课程,支持东盟高校人员提升金融、信息技术、英语等领域的技能。二是实施职业技能远程培训。印度通过扩大大学开放和远程学习(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ODL)项目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规模,降低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门槛,促进更广泛的东盟学生群体能够接受印度的职业技能远程培训。三是协助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除了提供奖学金名额和课程培训,印度政府积极参与东盟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扩大自身对东盟职业技能人才能力建设的影响。例如,印度协助缅甸建立缅甸信息技术学院、农业研究和教育高级中心、缅甸—印度信息技术技能中心、印度—缅甸工业培训中心等高等教育机构,以分享印度的科技经验,提升缅甸青年的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印度对东盟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援助,展现印度追求与东盟实质性合作的诚意,提升东盟对印度技能培训水平的认可,增强印度在东盟高等教育领域的软实力。

三、合作特征

(一)合作对象具有明显层次性

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亲疏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理距离、政治互信、经济贸易往来、思想文化、教育基础水平、印度侨民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东盟各成员国自身国情的差异性及其与印度互动的复杂性,印度面向东盟进行高等教育交流时,合作对象具有明显层次性。

在東盟国家中,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是印度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核心国家。一方面,这些国家与印度政治经贸联系紧密,印度侨民数量庞大,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相较印度而言,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更高、特色鲜明,能与印度共享高等教育优势资源、形成双向互补。印度与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这首先体现在从非教育领域向教育领域的辐射力。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是印度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为进一步激发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在莫迪2018年访问新加坡期间,达成五项关于技能发展的协议,并在印度建立第一个印度技能研究所,以及一系列国家培训师学院。[30]同时,注重发挥印度侨民的重要作用。以泰国为例,在泰国有近20万的印度裔,密切的文化联系促成了文化中心和研究中心的建立。[31]

东盟其余成员国则属于印度高等教育的边缘合作对象。相较于印度,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更慢,因此印度往往以教育援助为主为其提供能力建设。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不仅拥有印度文化事务委员会奖学金计划的固定名额,还是印度ITEC计划的长期受益者。以缅甸为例,截至2022年,已有13名缅甸学生获得印度文化事务委员会的奖学金名额,2021—2022年,共有267名缅甸学生参加了112门不同领域的e-ITEC课程。[32]虽然目前印度与这些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是印度正在努力挖掘与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潜力,试图从资金援助逐渐转向互补合作。例如,印度海事大学和菲律宾巴坦加斯州立大学于2022年11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双方在海洋领域的科研合作。[33]

(二)注重培养青年精英人才

在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的合作进程中,青年精英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印度加强东盟赴印精英留学生和优秀学者流动等举措来看,“吸引年轻人”[34]的战略认知贯穿于印度对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整个过程。东盟各国同样高度关注青年精英人才在高等教育合作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东盟—印度智库网络(ASEAN-India Network of Think-Tanks, AINTT)第三次圆桌会议上,越南外交部长范平明强调,青年互动是发展印度与东盟战略互联互通的“最重要”方面[35]。

在高等教育合作中加强青年精英人才培养,是印度与东盟的共同愿景。这是因为青年群体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巩固该群体的联系有助于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印度和东盟国家的青年群体体量庞大,15~24岁的人口在印度人口的占比近1/5[36],而东盟更是有近一半的人口年龄在28.8岁以下[37]。与此同时,这一群体往往流动性强,基于留学、移民、旅游等种种途径,成为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不过,尽管印度与东盟都承认,双方高等教育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青年精英群体的发展,但提升双方青年精英关系的具体行动尚未完全落实。目前,就东盟的青年精英群体而言,尽管印度出台各类交流计划和奖学金计划,美国或欧洲大学仍然是他们的首选。为进一步提升印度大学对东盟青年精英人才的吸引力,印度政府正在逐步采取新举措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培养投入。新举措不仅包括执行东盟—印度科技合作资助计划,加强青年学者的学术培训和发展,还包括举办东盟—印度青年峰会,搭建青年精英交流平台。[38]《落实东盟—印度面向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的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16-2020年)》(Plan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ASEAN-India Partnership for Peace, Progress and Shared Prosperity(2016-2020))提出,要提升年轻群体对东盟和印度教育合作的认可度和赞赏度。[39]未来,印度还将继续发挥自身英语教育体系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东盟青年精英赴印深造。

(三)以科技领域合作为重点

科技领域的合作是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交流的重点,也是双方合作水平和质量的体现。莫迪上台后,尽管印度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举措涉及人才、资本、语言、文化、技能的流动,但重点仍然是科技领域的合作。

双方在高等教育科技领域合作的强大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科技对印度和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起着全面的促进作用。印度实现知识经济转型亟需大量的高技能劳动力。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科技合作,有助于印度从人口红利中受益,改变劳动力技能不足的现状。而东盟也在APASTI 2016—2025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和创新始终是推动东盟地区经济增长、增进社区福祉和促进一体化的重要关键因素。[40]

其次,印度与东盟各有所长,能够实现科技领域的优势互补。印度在高精尖领域具有毋庸置疑的科研优势,能为东盟提供技术支持;而众多东盟国家则能够为资源相对匮乏的人口大国印度提供丰富资源。基于此,印度与东盟形成了共赢的科技合作模式,联合启动了农业、太空、环境与气候变化、人力资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各种项目。[41]此外,印度加大对东盟—印度科学技术基金的支持力度,强化印度与东盟在公共卫生、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农业领域的合作。

最后,科技领域的合作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政治和外交政策是驱动双方高等教育科技领域合作的重要因素。印度前驻东盟大使古尔吉特·辛格(Gurjit Singh)强调要聚焦印度与东盟合作,这是因为印太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敏感性。目前,印度与东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已卓有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东盟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

(四)强调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

莫迪上台后,面临的现实是东盟学生赴印留学意愿下降,东盟成员国质疑“印度投入远落后于承诺”。在此背景下,印度更加强调面向东盟发展稳定系统的高等教育合作关系,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这种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具体体现在合作形式与合作领域两方面。

在合作形式方面,印度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形式日益丰富,启动各种交流计划,如东盟外交官培训计划、东盟—印度智囊团网络、东盟—印度知名人士系列讲座、东盟—印度学生交流计划、东盟—印度媒体交流计划等。[42]通过不断开创多主体参与、多层级水平、多样化交流的对話形式,印度得以发展与东盟长久持续的高等教育伙伴关系。未来,双方在这种可持续性合作的模式下有望迎来更多的机遇,如在东盟大学网络、东盟—印度大学网络、印度大学协会和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之间签署谅解备忘录,促进双方大学学位和文凭互认;组织不同层级的系列对话,如东盟—印度副总理会议、东盟—印度校长会议。

就合作领域而言,莫迪政府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技术等创新领域的合作,指出高等教育的关键要素是“为可持续发展重新定位教育”[43]。知识领域合作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印度在多项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举措中重视科技领域人力、财力、基础设施的持续性投资,如对东盟优秀学者的长期赠款、为科技合作项目成立专门工作组、针对卫生能源等学科提供技能培训等。印度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等可持续创新领域的高等教育合作,进一步巩固与东盟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21]ANJAIAH V. India, ASEAN launch AINU to boost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EB/OL].(2022-09-06)[2023-03-22]. https://www.indoindians.com/india-asean-launch-ainu-to-boost-cooperation-in-education/.

[2][5]ZEESHAN M. Can India help ASEAN escape superpower rivalry?[EB/OL]. (2022-06-19)[2023-03-22]. https://thediplomat.com/2022/06/can-india-help-asean-escape-superpower-rivalry/.

[3]JAISHANKAR S. 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M]. Noida: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20: 26-33.

[4]TRIPATHI D. Revisiting India and the ASEAN: natural partners[EB/OL].(2020-03-05)[2023-03-22]. https://diplomatist.com/2020/03/05/india-and-the-asean-natural-partners/Jaishankar.

[6]Z MAYILVAGANAN M. ASEAN and India-ASEAN relations: navigating shifting geopolitics[M]. New York: Routledge, 2022: 115.

[7]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 Trends in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2017[R]. New Delhi: The Mantosh Sondhi Centre, 2017: 7-11.

[8]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Inclusive and qualitativ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R]. New Delhi: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2011: 88-89.

[9]ALTBACH P G. India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J]. Current science, 2018, 114(3): 425.

[10]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R]. New Delhi: Government of India, 2020: 39.

[11]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ll India survey on higher education 2019-2020[R]. New Delhi: Government of India, 2020: 20.

[12]MEA. Speech by Secretary(East) at the ASEAN India students exchange programme[EB/OL]. (2015-09-15)[2023-04-20].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5804/Speech_by_Secretary_East_at_the_ASEAN_India_Students_Exchange_ProgrammeSeptember_14_2015.

[13]AIC-RIS. ASEAN-India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report 2021: avenues for cooperation in Indo-Pacific[R]. New Delhi: ASEAN-India Centre (AIC)-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IS), 2020: xxxiii.

[14]ICCR. ICCR scholarship manual academic year 2022-23[R]. New Deli: 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 2022: 7.

[15]ASEAN-India 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SEAN-India research training fellowship[EB/OL]. (2023-03-10)[2023-03-30]. https://www.aistic.gov.in/ASEAN/aistdfFellowship.

[16]AISTIC. ASEAN-India 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cooperation[EB/OL]. (2023-03-10)[2023-03-28]. https://aistic.gov.in/ASEAN/aboutUs.

[17]ASEAN. ASEAN plan of action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PASTI 2016-2025[R]. Jakarta: ASEAN Secretariat, 2017: 20-26.

[18]ASEAN. Plan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ASEAN-India partnership for peace, progress and shared prosperity(2021-2025)[R]. Jakarta: ASEAN Secretariat, 2021: 10.

[19]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ist of active MoUs/EEPs[EB/OL]. (2023-02-17)[2023-04-20]. https://www.education.gov.i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cell-6.

[20][30]MEA. India-Singapore relations[R]. New Delhi: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2020: 4.

[22]Outlook. World-class foreign universities to be allowed in gift city: finance minister[EB/OL]. (2022-02-01)[2023-04-20]. https://www.outlookindia.com/business/india-budget-2022-world-class-foreign-universities-to-be-allowed-in-gift-city-finance-minister-news-51869.

[23]MHRD.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EB/OL]. (2020-06-29)[2023-04-20]. https://www.mhrd.gov.in/sites/upload_files/mhrd/files/NEP_Final_English_0.pdf.

[24][43]DE P, CHIRATHIVAT S. Celebrating the third decade and beyond: new challenges to asean-india economic partnership(1st ed.)[M]. Ox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8: 66, 297.

[25]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 ICCR chair abroad[EB/OL]. (2023-03-10)[2023-04-20]. http://iccr.gov.in/content/iccr-chair-abroad.

[26][31]MEA. Brief on India-Thailand relations[R]. New Delhi: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2021: 8.

[27]VARGHESE N.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trends and Indian initiatives[R]. New Delhi: Association of Indian Universities, 2020: 8.

[28]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 upgrade and inclusion programme five year vision plan 2019-2024[R]. New Delhi: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Government of India, 2019: 135.

[29]MEA. India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EB/OL]. (2023-03-10)[2023-04-20]. https://www.itecgoi.in/index.

[32]MEA. India-Myanmar-Bilateral brief[R]. New Delhi: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2022: 3.

[33]MEA. Brief on India-Philippines bilateral relations[R]. New Delhi: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2022: 4.

[34]JAISHANKAR S. Engaging young minds[EB/OL]. (2022-12-01)[2023-03-28]. https://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5935/address+by+external+affairs+minister+dr+s+jaishankar+at+the+g20+university+connect+engaging+young+minds.

[35]AIC. ASEAN-India economic relation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round table on ASEAN-India network of think-tanks (AINTT)[EB/OL]. (2017-08-26)[2023-04-20]. http://www.ris.org.in/sites/default/files/pdf/FINAL%203RD%20AINTT%20REPORT%20-%20WEBSITE.pdf.

[36]Population Pyramids. Population pyramid of India at 2023[EB/OL]. (2023-03-20)[2023-04-20]. https://www.populationpyramid.net/india/.

[37]The Straits Times. 7 numbers that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EB/OL]. (2015-10-12)[2023-04-01]. http://www.straitstimes.com/business/companies-markets/7-numbers-that-explain-the-significance-of-asean-economic-community.

[38]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Government of India. 4th ASEAN-India youth summit[EB/OL]. (2023-02-12)[2023-03-28]. https://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6248/4th+aseanindia+youth+summit.

[39]ASEAN. Plan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ASEAN-India partnership for peace, progress and shared prosperity(2016-2020)[R]. Jakarta: ASEAN Secretariat, 2015: 13.

[40]ASEAN. ASEAN plan of action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PASTI 2016-2025[R]. Jakarta: ASEAN Secretariat, 2017: v.

[41][42]MEA. India-ASEAN relations[R]. New Delhi: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2018: 2-3.

The Modi Administrations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Policy Towards ASEAN

FENG Xiaoting   LU Ke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Abstract: Since Modi took office as prime minister in 2014, India has strengthened its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with ASEAN to respond to the foreign policy of “Neighborhood First”, “Act East” and “the Indo-Pacific Initiative”, to provide talents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deepen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ub. Important policies include attracting elite students and outstanding scholars from ASEAN, suppor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establishing partnerships and new university networks, strengthen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setting up research centers, spread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providing educational assistance with a focus on vocational training. Overall, India-ASEA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esents four main characteristics: multi-level cooperators, young-elites-oriented, S&T-centered, and str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India; ASEA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編辑 吕伊雯   校对 王亭亭

猜你喜欢

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