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多用,落实“双减”政策的新路径

2023-08-08陈伯梅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政策

陈伯梅

摘  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一题多用,不仅能减少学生作业的数量,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设置一题多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跳出来。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一题多用

“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使他们长远、可持续地发展。然而,当前初中生的数学作業依旧繁多,不仅不利于践行“双减”政策,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题多用,从学生的角度看可以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想;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是一题多讲、一题多问、一题多评。总之,一题多用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题目资源,挖掘他们思维的潜力,促进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一题多用,想一想其他解法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形成思维定式,即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相关的思考也就结束了。其实,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这样能激发他们思考,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布置许多作业,学生只有解答的时间,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减少作业的数量,增加作业的思维量。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这是《九章算术》中著名的井深问题。这道题的难度在于要先将文言文转化为现在的文字,还要将文字转化为图形。这两个步骤完成了,这道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布置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解答这道题,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以及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依据题目内容画出图1

后,学生要做的就是将相关数据在图1中标出来,再将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是这样表述的,已知四边形BCDE是矩形,BE = 5,AB = 5,BF = 0.4,求BC的长。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四边形BCDE是矩形,所以BF∥CD,进而推出△ABF ∽ △ACD。接着,依据相似的性质,得出AB ∶AC = BF∶CD。再由BC = AC - AB最终得出井深BC为57.5。学生做完此题之后,教师追问有无其他的解法。学生思考之后发现可以证明△ABF与△DEF相似,进而依据相似的性质求解BC。可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多启

发他们的思维,以使他们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关注学生解法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评价作业的态度,教师更多地关注着学生的解题过程而不单是结果。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往往不同,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依据不同的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法,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二、一题多用,想一想其他题目

初中生作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是作业数量多,即使教师不布置作业,家长也会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做题,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在“题海”中提高的。如果教师对照布置好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思考是否还有类似题目,他们会主动归纳题目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同一类题目的特征。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类似题目,能让学生主动建构同一类型题的解法,进而能在少做题目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深层次发展。换言之,以前需要做大量题才能获得的能力,现在可以借力一题多用的模式来解决。

仍以井深问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类似的题目。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九章算术》里有没有类似的题目,他们在勾股这一章节里找到许多相关的题目。接着,他们会思考解决这些题目主要运用的是哪方面的知识,书里有没有与其相似度较高的题目。学生发现解决井深问题运用的是相似三角形和矩形的性质等知识。基于此,学生在书中发现这样的题目: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开中门,出东门一十五里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木?同样地,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转化为如图2所示的数学题:矩形城池ABCD,东边城墙AB长9里,南边城墙AD长7里,东门点E和南门点F分别是AB,AD的中点,GE⊥AB,HF⊥AD,GE长15里,GH经过点A,求HF的长。

学生依据条件GE⊥AB,HF⊥AD,GH经过点A,推导出AF∥GE,AE∥HF,进而推出∠AEG = ∠HFA = 90°,∠EAG = ∠FHA,由此可以得出△GEA ∽ △AFH。接着,他们从相似三角形这一结论入手,得出GE ∶AF = AE∶FH。将AB = 9,AD = 7,GE = 15这些条件带入,得出HF = 1.05。学生将这两道题进行比较,发现这两道题表面上的情境完全不一样,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都需要构图,求证相似,再得出线段比。有了这样的一题多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他们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三、一题多用,想一想新的反思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将反思作为一项内容穿插其中。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学生只做作业不反思的现象。反思就是让学生在做完作业之后,再想一想,并将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感想既可以是解题的经验,又可以是教训;既可以有思维的闪光点,又可以有思维上的短板。反思的目的是能充分挖掘题目的价值,让学生在少做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领悟,思维获得发展。

以教师布置的一道作业题为例。如图3,在△ABC中,D为BC的中点,AB = 5,AD = 6,AC = 13,求证:AB⊥AD。

对于这样的题目,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他们的反思是这样的:这道题要求证垂直,其实就是要求相应的角为直角。题目中的条件只有三条线段的长,无法构成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学生的反思将解题中的困惑写了出来。对照学生的反思,教师反问:能不能从这些给出的数值上下功夫。学生将这些数值一一列出来,他们发现正常情况下5,12,13这三条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将AD = 6延长一倍就能创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如图4,延长AD至点E,使AD = DE,连接CE,BE,可证得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在△ABE中,AE = 2AD = 12,AE2 + AB2 = 52 + 122 = 132 = BE2 = AC2,所以△ABE是直角三角形,即∠BAE = 90°,得AB⊥AD。做完后,学生再次反思时写道:要充分利用条件,敏锐地察觉条件背后的奥秘,尽可能地借助辅助线将条件利用起来,将问题转化成可以解决的样式。

综上所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只将学生的成绩放在重要的位置,而要敦促他们全面发展,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一题多用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在题目“使用”上的互动,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让教师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为进一步布置高质量的作业作铺垫。同时,一题多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再追求做题的数量,而是开始关注做题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可见,教师要在一题多用上下足功夫,让数学学习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机械单一走向丰富多元。

参考文献:

[1]陈华萍. 一题多变天地宽: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7(40).

[2]赵亮. “一题巧用”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7).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数学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