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RCEP背景下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3-08-08赵泽萍

河北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贸易出口农产品

□文/赵泽萍

在全球经济承受新冠疫情蔓延的巨大压力下,RCEP 的签订与实施对全球市场无疑注入了新生动力,而农业作为全球贸易的核心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会处于什么境遇,贸易优惠条例的实现为我国带来了什么机遇,农产品出口贸易趋于自由化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又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如今我国的外向型农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那么我们在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时,又该作何应对?基于此,作者运用区域一体化等相关理论,研究了RCEP 签订后对中国的外向型农业贸易所造成的影响、对未来展望及创新建议。

一、RCEP 背景下我国外向型农业面临的机遇

(一)贸易便利化削减了农产品出口交易成本

贸易便利化的宗旨是使国际贸易程序简单化、贸易规则透明化、贸易标准统一化,而简单化、透明化、标准化后的国际贸易规则能够进一步的减小双边或多边贸易中的交易成本,提升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RCEP 突出强调了海关法律法规“一致性”,详细规定海关完税价格方法及标准预裁定,强调海关以信息技术提升运行效率,货物放行具体时间安排,AEO 计划合作具体建议和明确履行便利化承诺期限安排共六方面提出了增强条款。这些举措都对减轻农产品贸易海关程序负担及纠纷,减少双方贸易通关过境时间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地减少贸易期间的时间成本且直接提高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运行效率。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仓储运输条件会直接影响其质量的好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损耗,大大地削减了交易成本,释放了贸易拓展空间,促进成员国间农产品贸易[2]。

(二)原产地累积规则会促进区域内国家农业经贸合作,共同打造统一价值链

原产地累积规则允许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原产于其他成员国的投入品,最终产品仍然可以获得原产资格。这一规则“拓展”了原产地产品的定义,其实现不仅使RCEP 成员国国内企业对农产品生产拥有更多选择机会,而且有利于农业技术国际分工的发展,还可以不断加强区域内国家更加有机动性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并且在区域内投入品的生产方面界限越来越模糊,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融合,最终打造独属于农产品的统一价值链。

(三)有利于我国企业开拓新的产业链,实现“走出去”战略

RCEP 原产地规则和关税减让政策以及成员国间不断加深的贸易优惠及合作,使国际农业贸易间通关便利化程度大大加深,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水平,使其联系更加紧密。我国除了初级农产品出口具有优势外,加工农产品和农业机械出口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优势,农业机械的出口还会伴随着一系列“售后”服务,这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去国外布局新的产业链、价值链,随着农产品外贸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持续加快。

二、RCEP 背景下我国外向型农业面临的挑战

(一)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我国的物流技术相对区域内较发达国家有些落后,而物流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运输速度,这对于易腐生鲜农产品来讲直接决定了其产品质量。然而中国外向型农业的交易,需要跨越国家及地区来实现,那么物流运输技术水平便至关重要,我们要对其进行高标准要求。同时其损耗风险也要比国内市场农产品交易路途运输风险更大,而且还要符合农产品质量的国际化标准。如果我们由于物流技术水平落后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产品变质,这不仅会增加产品交易成本还会影响我国与他国的贸易顺利进行,造成不利的国际影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世界市场上,会对我国农产品输出质量的声誉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

随着RCEP 的签订,使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我国与国外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但其他RCEP 成员国,例如新西兰、印度等国,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不足出口韩国等国家的十分之一[3]。这样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是失衡的,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稳定发展,还有可能会使我国出口这几个国家的农产品差额持续增大。我国外向型农业目前还没有趋于多元化结构发展,还只是单一的只向本来具有优势的国家进行出口。只有调整市场结构趋于多元化发展,才可规避单一出口的市场风险,促进我国外向型农业健康发展。

(三)我国外向型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倍增

RCEP 的签订就代表着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路径过程中,我们对RCEP 区域内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成员国们也将成为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例如我国的农产品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在某些程度上是具有同质化属性的,而且他们的劳动力成本比我们更低,这就代表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我们的价格竞争优势是更低的。

(四)我国出口农业劣势企业帮扶措施和制度不完善

RCEP 区域内国家竞争压力增大,在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势必很难存活,我们要保护这些生产相关农产品企业不被世界市场所淘汰,应该设立相关的国家制度和措施对其进行贸易救济。如果世界市场将我国这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企业淘汰,会使我国农业出口结构种类单一,既不能向多元化结构发展,不利于农业结构平衡发展,长此以往还会降低我国外向型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平衡有序发展。

三、RCEP 背景下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创新建议

(一)加强农产品出口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备“乘数效应”,既可带来成倍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同时可以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运输时间成本过大的问题。旱洪涝灾害严重,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心头刺”,只有大规模去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才可以更有效提高预防灾害的能力,解决旱洪涝灾害带来的弊端。还要加大对农业出口机械化设施的投入,这有利于大大提高我国农业出口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保持竞争优势,最终保障农业出口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推进农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我国外向型农业贸易发展目前处于不平衡状态,急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来进行转型升级,从传统化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通过加强“外循环”来助推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其中农业国际服务贸易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服务贸易中的重要领域与特色领域。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去推行农业服务贸易是具备强有力基础的。如今,在我国的政策环境对农业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如此宽松的前提下,我们应加大推进农业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带动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国门。我国出口企业还可以拓展长久稳定的境外销售渠道和客户,加快转型升级脚步。

(三)加强农业技术研发,推进品牌化建设

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我们便不能只拘泥于降低价格来提升竞争力,而是要通过技术研发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甚至还可以输出相关农业机械的贸易,有效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或是出口农业机械来实现这一目的。同时还可以创立属于我国的农产品品牌或是自贸协定区域内的统一品牌,去打造特有的品牌文化,将农产品赋予区域文化含义进行有序的市场营销,利用品牌效应让消费国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来购入品牌化的农产品,而我们不断去扩展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以获取更高额的利润,达到更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推进RCEP 谈判进程,促进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

实践中最大程度上利用其中农业国际贸易中的优惠条例和跨境电子商务及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所带来的贸易便利,创新发展农业出口国际贸易形式,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还可以设立农业自贸试验区开放我国部分城市作为试点,落实自贸区零关税承诺,对其他成员国起到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农业国际服务贸易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等等一系列承诺,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程度。RCEP 的推行也是我国区域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一种表现,这将有利于加快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程。

四、结语

RCEP 作为全球目前最大的农业自由贸易区,本文通过列举RCEP 背景下,我国外向型农业所可能迎来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和相对应的创新建议,即以政府、企业为主体,并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入手去促进中国外向型农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平衡以及高标准高质量的实现,不断提高我国外向型农业贸易规模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亚太区农业一体化繁荣发展的美好期待。

猜你喜欢

贸易出口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