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时·忧民·喻指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民众形象

2023-08-08丁家珍

关键词:忧民李靖姜子牙

丁家珍

(江西服装学院 时尚传媒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随着我国在军事、经济、文化、卫生等领域实力大增,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以现代大国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且被赋予了大国的使命和担当,民众受到认可与尊敬并以“中国国民”身份而自豪。在民族复兴的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也积极参与了国家的建构,在电影叙事中以契时、忧民、喻指等理念形塑着新时代的民众形象。

一、契时:动画民众的价值取向与“新时代”内涵相呼应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从不欺压其他民族,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回望近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其虽不以故事直接进行指涉,但却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传达了这层民族精神与意志,足以给观众丰富的美学臆想。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称《哪吒》)中李靖是陈塘关总兵,哪吒为“魔丸转世”,生来为魔的宿命使其一开始就受到百姓的非议与排挤,虽李靖限定了哪吒外出的自由并且将其正确引导,但仍难消除百姓对哪吒的偏见,影片有几场戏因百姓对哪吒的误会、侮辱致使哪吒欲伤百姓之时李靖都及时赶到并给予制止,维护了百姓。《姜子牙》中姜子牙助西周起义、镇压妖族、诛除九尾其实皆为天下苍生;前期他虽陷于师尊和九尾所设之局有过困惑与茫然,但其心系百姓、守护苍生的初心始终未变;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极为愧疚与愤怒,果断放弃眼前名利与权贵,通过助小九摆脱宿命锁、引狐族现世、摧毁天梯、直问天道等一系列勇敢而正义的行为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及个人价值的表达。其实在李靖和姜子牙身上,我们都可看到他们对初心的坚守与执着。其价值取向中凸显了“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践行着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状态。[1]144“人民至上”正是新时代的内涵布展与逻辑指向。

《大圣归来》中在驱逐山妖时不仅有传统英雄“大圣”在场,我们还看到了普通百姓行脚僧和江流儿的参与,当然还有一些不甘被欺压、善良且勇敢的其他民众如电影开篇时山路中的一队人马:有担当的父亲亦有勇敢的母亲,母亲不甘被强敌(山妖)俘虏抱着婴儿向山崖纵然一跳呼应了历史战争年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气质,赋予了其个人生命意义感与崇高感。这类战斗梯队为“老少青年”的结合且具有一种“全民性”,他们勇敢战斗、保家护民的行为隐喻了近当代我国民族英雄,亦充分揭示了老百姓爱好和平,充满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新时代我们必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这个过程中需全体中华儿女,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奋发进取,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新时代本质上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要实现“强起来”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中华少年”的责任担当。毕竟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今日读来朗朗上口且仍不失时代意义。《大圣归来》中我们看到江流儿的机智、勇敢。《哪吒》中亦向我们展示了哪吒、敖丙的侠客精神、向善追求,他们都有一种舍己救人、扬善惩恶的优秀品质,影片中通过一桩桩鲜活、搞笑的小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更让观众看到了这两个“小魔头”的慈悲与善良,感受到他们急于成长、乐于行善的理想抱负。江流儿、哪吒、敖丙都是国产动画电影中塑造出来的进步之少年,在“新时代”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这样的“进步之少年”。

二、忧民:动画民众的忧生、忧世观凸显爱民、忧民之情怀

动画属影视文学,文学与个人、社会、政治的关系本就是其无法回避且需着力表现的东西。《哪吒》中,李靖明知哪吒为魔丸转世,天劫所限生命不过三年,殷夫人为了让孩子余生快乐曾提议和李靖辞去官职带哪吒游山玩水至其生命最后一刻,可李靖并不想哪吒浑浑噩噩过其一生,他费尽苦心将哪吒引入正道,教他养善心、修善行,即斩妖除魔、造福一方。无疑李靖具有一种“忧生”情结。《姜子牙》中,姜子牙珍惜每个生命,监斩九尾时果断救下小九元神,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不惜放弃眼前名利(封众神之长),后被师尊责罚禁于北海修炼,颇有贤才冷落,前路茫茫之忧,但其无怨无悔。姜子牙的行为取向说明了他对每一个生命的关照,凸显了他的“忧生”观,亦表达了他的一种关怀世道的情怀。无论是李靖还是姜子牙,他们的“忧生”意识倾向于个体的人生,忧的可是自己,亦可是他人之人生,是“个体而具象的生命”。他们二者在忧生中又暗含着“忧世”之心。李靖教子之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哪吒改邪归正,步入正途,还包括了对社会、对民众的一种担忧与爱护。姜子牙从救下小九、到悲悯苍生、再到后来拼尽全力斩断宿命锁引整个狐族现世以及与师尊等反派势力的敌对,都可觅见姜子牙的忧生中除了忧“个体生命”亦包含世间人世与自然宇宙。其对无辜元神的解救及对该事实真相的追问,固然是希望能查清事情原委以便释去他个人对无辜生命的忧患,也是希望能将三界留给他的各种疑问以合理的解释从而消除掉他对整个人世间的焦虑。

诚然,进入忧生与忧世视野中的“人生”有其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李靖夫妇的育子之方侧重于他们个人化的情感诉求与价值导向,此为人生之主观。人生之客观包括了他们夫妇对群体情感与世间社会的关注。在斩妖除魔的日常公务以及为了不让哪吒扰乱社会、伤及民众而对其进行的管束都可充分体现。对“群体民众”的关注注定了“忧世”在其个人担当中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重要目标,毕竟只有群体的存在及其显现的意义才能更充分地彰显世界的基本形态。也正因李靖、姜子牙等对世事的关切之深,才使得他们从“忧生”出发而最终却能进入更为宏阔的“忧世”主题;忧生与忧世共同构成了他们二者的家国政治关怀。姜子牙和李靖的行为举措皆并非局限于眼前的一人一事,而是带有着对整个社会群体及人类命运的深刻而普遍的思考、关照。《姜子牙》影片在强与弱、富与贫、尊与卑之间“构建”出了不同的“人世间”状态,这种人世是被笼罩在浊乱时局下的人世,姜子牙正是要推翻这一无情冷漠、以强凌弱的恶劣生存环境,解脱下届众生之痛苦,姜子牙对乱世人间的沉重忧虑于其正义之举中可见一斑。

习近平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之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2]梁启超的忧国忧民情怀跃然纸上,诵来却意义深刻。若对爱国、忧国稍加引申,便是爱民与忧民。李靖和姜子牙的行为取向即是该方面的有力体现。姜子牙心怀天下苍生,力求救下每个眼前之人,其不为名利、不畏强权;信奉用“自我的方式”去做力所能及之事,他是“英雄”,亦是爱民忧民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一心为民造福、请命,甘愿“根植”农村与土地。这既是她爱民与忧民的体现,也是其忠诚人民、忠实国家的一种“自我的方式”。袁隆平院士一生为国家粮食安全所奋斗,其最大愿望即是“要把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国人自己的手上”。这是袁院士对国家社会命运的一种深切关注及忧患意识,从其忧国忧民中更能深谙其爱国爱民之情怀。黄旭华院士指出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也求不来,都得靠自己;强调我国科研者要把科研装进心里,必须树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之决心。辨析起来,这些功勋模范都是爱国爱民者,在爱国爱民中又隐含着他们忧国忧民之情怀,他们各自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我的方式”践行着个人的理想信念,进入到忧国与爱国、忧民与爱民的宏阔主题。

三、喻指:日常生活中动画民众“符号化”的隐喻指向

“日常生活”与“动画消费”之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当今是一个工业化促成的理性主义社会,人们生活在“人造的”世界中,韦伯用“理性之铁笼”指向现代人的命运,海德格尔有意将“现代日常生活”比喻为一种“木木然的平均状态”,理性主义对生活进行宰制,感性生活受到压抑,失去个性化色彩。概括而言,现代日常生活中的人似乎是以“非本真”或“非自立”的状态而存在,这正是当代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动画作为一种影视艺术、美术电影,其存在形态可关乎精神的释放、感性的张扬,从审美体验到文化消费皆可把人从“生活牢笼”中抽离出来。观看动画可让人实现“现实的逃逸”,因动画中的艺术世界从编剧、到人物、到场景、到逻辑皆为虚构,已把“真实世界”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完全消失。动画就像一个非人化的、陌生化的世界,在动画中新奇的视听感受可给观众一个全新的体验,实现了某种“诗意的栖居”,即人们消费动画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社会学动因。

既然消费动画的行为包含了深层、隐蔽的因素,动画中的人物自然不只是单纯供大家审美或娱乐,人物展示出的造型、性格、行为等只是“角色本体”精神的外化显现,辨析而来其实动画角色还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倡导着某种价值观、审美品位、意识形态或其他文化逻辑。看是人的本能活动,但看一样东西和看见一样东西有很大区别。约翰.伯格认为人类的看是复杂的文化行为,人看到什么或怎么看受其社会文化的制约,有着复杂的内容及社会行为。王尔德认为人的眼睛总是积极主动地寻找想要观看的对象,换个说法即是我们的文化总是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看的行为及所见的事物。对于动画的消费亦是如此,观众只会选择那些符合期待及视觉想象力的作品,那么在观影的过程中动画里的角色和观者之间自然就避免不了意义的生产、价值的传递、身份的认同。

《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皆为“现象级”作品,其主要动画角色大圣、江流儿、哪吒、敖丙、姜子牙的形象意义已突破其“角色本体”实现了一种“符号化”的价值指向,在这些火爆的国产动画中其民众形象不过是影片中“虚拟的符号”,它以“符号”为载体包含着复杂的文化表意实践。这类“民众形象”或“符号”作为典型的“视觉因素,一跃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成为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3]一个被“日常化”的动画英雄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建构欲望与想象、充分展示“本我”的梦幻世界。在个人无法企及的欲望或日常生活之间建构起一套叙事机制。动画中民众形象(符号)的塑造“有效地缝合了真实生活细节与想象的内心欲望,标志着日常生活本真的回归。”[4]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一批批可爱而勇敢的医务人员、志愿者逆行而上,奔赴疫区抢救生命,他们又何曾不像国产动画中的逆行英雄哪吒与敖丙呢?其中隐喻了动画民众“符号化”的趣味指向,亦表达了这类“符号”(动画英雄)在日常生活中的崇尚、流行、外化与显影。

每个人儿时都有自己的理想愿望,有一份自己的“初心”,初心最开始时简单、朴素,但人生之路漫长,漫漫旅途中要经历孤单、磨难、贫困等众多考验;当然也会面临许多或精神或物质的“诱惑”。有的初心走着走着就丢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远再累却依旧在坚守。《姜子牙》中姜子牙不被眼前名利所迷惑,被发配到北海修炼也能坦然面对现实环境的残酷,经受住寂寞、贫穷、寒冷、众人非议等考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于姜子牙对初心的敬畏与坚守,用自己的方式勇敢伸张正义、护佑苍生,最终活成了大家学习的对象,正如影片结尾处一少儿说:“我将来,也一定要当姜子牙一样的大英雄”。中国共产党已迎来其百年诞辰,《姜子牙》动画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且深刻,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对“初心使命”的诠释极其鲜明且贴切时代,让我们的民众、政党乃至整个社会都能有所感悟,特别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做善成、一往无前。”[1]498

综上,民众在国产动画电影中以文学、艺术的视角进行了多维刻画和叙述,人物塑造上蕴含着中国精神与家国情怀。动画民众不再是单纯“虚拟性”的绘画符号,还联系着创作者的趣味、审美传统等因素,并贴切社会现实。将动画中的民众植入到必要的“场域”,以一个集符号、叙事和价值观于一体的重构事件,将其转化为某种能召唤记忆与想象、表达文明与艺术、承载价值与理念的视觉综合体。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中动画角色们正以一个个饱满、鲜活、多元的艺术形象出现在银幕上,这一动画群像与时代接轨,与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相互映现,极富中华色彩。

猜你喜欢

忧民李靖姜子牙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赞钟南山院士①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夏日偶成
浅析杜甫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怀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不争辩的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