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2023-08-06赵际娜杨春花梁春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肠食道造影剂

赵际娜,张 恋,陈 娜,杨春花,梁春景

(1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3)

(2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3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3)

(4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是新生儿科的一种急腹症,因消化道畸形所致,主要病因包括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狭窄、食道裂孔疝、食道闭锁等[1]。该病具有发病早、病情急、进展快的特点,常导致新生儿出现呕吐、无法进食等症状,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2]。该病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但治疗不及时可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继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3]。另外,该病的病理类型较多,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出现混淆,所以探讨一种有效、可靠的诊断方法非常有必要[4]。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能够掌握梗阻近端极度扩张,有助于对梗阻病变部位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5]。高频超声具有无辐射、无创伤、可重复操作的特点,能够动态观察梗阻情况;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获得清晰的影像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6]。本文对86 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 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患儿,其中男47 例,女39 例;日龄0 ~28 d,平均(13.73±4.05) d;胎龄34 ~41 周,平均(37.19±1.58)周;出生体重1.8 ~3.6 kg,平均(2.42±0.27)kg;出生身长40 ~51 cm,平均(45.50±2.17)cm;出生头围28 ~34 cm,平均(30.84±0.50)cm;出生1 min Apgar 评分4 ~9 分,平均(6.15±0.57)分;病程4 ~48 h,平均(25.54±8.63) h;阴道分娩49 例,剖宫产分娩37 例;早产儿22 例,足月儿64 例。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于我院产科检查分娩;②患儿日龄<28 d;③于出生2 d 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无法进食等症状,呕吐物最开始呈乳汁样,其后呈黄绿色;④经初步诊断,怀疑为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⑤家属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认知能力。排除标准:①主要脏器疾病;②免疫功能障碍;③ 血液系统疾病;④传染性疾病;⑤其他危急重症;⑥ 对检查方法存在禁忌证;⑦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运用PHILIPS EPIQ5 超声诊断仪,15L8W 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8 ~14)MHz。新生儿取仰卧位,先行剑突下纵切,探查食管裂孔部位,按次序逐步探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空回肠、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气体较多影响观察时,则经胃管抽吸出来,再注射适量0.9%氯化钠溶液,过程中认真观察胃肠充盈状态与蠕动状况,认真记录各病变部位的形态学参数。考虑为食管闭锁者,有效展露颈部,自上而下连续横切食管、气管,之后纵切食管,必要时经胃管注射少许(2 ~5 mL)0.9%氯化钠溶液,再行食管充盈检查。

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使用岛津G4 线仪,管电流为300 mA,电压为62 kV,曝光时间为0.02 s。造影剂为硫酸钡(Ⅱ型)。检查前4 h 禁食,先行腹部平片或透视检查,探查腹部状况,观察有无梗阻,之后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服用钡剂。将新生儿安置于检查床上,转动体位,使钡剂充盈于消化道。探查十二指肠、空肠的位置关系与梗阻状况。同时行钡剂灌肠检查,经肛门置管,注射钡剂与空气,转变新生儿体位,让钡剂均匀分布于肠壁,之后进行分段观察。

两种检查方法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均由2 ~3 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独立阅片,意见不统一时经协商达成一致,避免因为思维定式而影响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86 例患儿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检查例数。②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高频超声检查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③对比高频超声检查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阳性)的诊断价值,计算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86 例患儿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构成比最高(39 例,45.35%),其后依次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9 例,22.09%)、食道裂孔疝(9 例,10.47%)、十二指肠闭锁(6 例,6.98%)、十二指肠狭窄(5 例,5.81%)、食道闭锁(4 例,4.65%)、环状胰腺(4 例,4.65%)。

2.2 高频超声检查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高频超声检查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总准确率为94.19%,显著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的70.93%(P<0.01)。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对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3 高频超声检查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对比

86 例患儿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39 例,高频超声检出阳性41 例,阴性45 例;X 线消化道造影检出阳性28 例,阴性58 例;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均显著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P<0.01)。见表2、表3。

表2 高频超声检查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结果单位:例

表3 不同检查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效能[%(n/m)]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发生率低,国内约为0.1%,国外约为0.25%。该病的临床症状以胆汁性呕吐、腹胀、高危梗阻为主,诊治不及时,可致喂养不耐受、体重不增,严重时会导致肠道缺血坏死,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该病的病因复杂,疾病类型多,常见如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食道裂孔疝、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狭窄、食道闭锁、环状胰腺,其中以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最为多见。中肠扭转是肠旋转不良的严重并发症,急性期时常会出现正常胎粪排出后3 ~5 d 突发大量胆汁性呕吐、排便减少,若有血便排出,则提示中肠扭转病程较长,且出现肠绞窄,若同时发生肠坏死、穿孔,则会出现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是中毒性休克[7]。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肠梗阻类型,在小肠闭锁中的占比约为37%~49%,胚胎发育期间十二指肠腔化过程障碍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因[8]。十二指肠梗阻常合并染色体畸形、结构畸形,发生率可达65%;部分患儿会合并21-三体综合征,发生率可达30%[9]。鉴于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不同疾病类型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X 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传统的检查项目,检查过程中使用水溶性造影剂,可以准确判定畸形部位和梗阻情况,且能发现梗阻近端的极度扩张状况,如果呈闭锁状态,则造影剂难以通过,狭窄时则会有少许造影剂通过,能够据此对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10]。影像图分析发现,近梗阻部位常呈圆柱状向远处凸起,为盲袋样。完全梗阻时造影剂无法通过,不完全梗阻时,造影剂可通过。但是,X 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存在放射损伤作用,且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环状胰腺的诊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缺少直接诊断依据,易出现漏诊、误诊。在有无梗阻以及梗阻部位的定位方面,X 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也缺少特异性。有研究发现,X 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回盲部、阑尾异位时,应考虑为肠旋转不良,但无法判断是否出现中肠扭转[11]。由此可见,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上,X 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存在一定的不足。

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中可发挥较好的应用优势,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分辨率高的特点[12]。高频超声检查可采集到清晰度更高的影像图,有助于影像学医生正确辨别肛管组织、直肠组织,了解病变组织与周边组织的关系,且能够准确检出不同区域的浅表肿物,特别是对于黏膜浅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高频超声检查还能清楚显示肛周脓肿、肛瘘瘘管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病变组织的细微变化,大大较低了漏诊率[13]。另外,新生儿腹壁较薄,高频超声探头扫查时能够清晰展现上消化道的解剖情况,因此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本文患儿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中,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构成比最高,共39 例,检出率为45.35%,提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最为常见的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类型,另外还包括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食道裂孔疝、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狭窄、食道闭锁、环状胰腺。两项检查项目对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对比显示,高频超声检查的总准确率为94.19%,显著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的70.93%(P<0.01),说明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可获得更高的准确率。鉴于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主要类型,因此本研究同时对比分析了两项检查项目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显著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P<0.01),提示高频超声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相比,可明显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中肠食道造影剂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玫瑰花茶饮 可缓解胃食道逆流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行食道扩张的治疗体会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黄星天牛中肠中内切葡聚糖酶的鉴定与酶活性测定
杠柳新苷P和E对粘虫和小地老虎中肠3种解毒酶的影响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