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E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家庭协同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2023-08-05郭妍晶邓玮华刘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量表

郭妍晶 邓玮华 刘英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对患者免疫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继而侵害关节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疼痛,甚至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该疾病的患者往往年纪较大,个人生活习惯较差,同时受固有观念及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影响,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依从性低,缺乏康复信心,不能很好地遵医嘱服药、锻炼,最终导致病情反复[2-3]。常规的护理可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但无法长期持续,故患者生活习惯、用药习惯的稳定性较差。5E理论是一种新型综合护理模式,强调通过鼓励、教育、康复、工作、评估这5个方向来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4]。家庭协同管理是指医院联合患者家属的力量来共同护理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与帮助[5]。考虑这两种护理方式的作用机制较为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此笔者初步进行了两种护理方法的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2月—2022年5月纳入的7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2022年6—11月纳入的82例患者作为综合组。纳入标准:(1)符合《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6]的临床参考标准,即根据患者的晨僵、关节受累情况、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片改变、抗CCP抗体阳性等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2)年龄18~80岁;(3)可自主填写调查问卷。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基础疾病;(2)伴有关节外软组织病变。常规组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35例;年龄30~77岁,平均(52.36±5.84)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1.69±0.57)年;学历:小学21例,初中40例,高中及以上15例。综合组中,男患者52例,女患者30例;年龄32~78岁,平均(53.80±6.11)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72±0.48)年;学历:小学23例,初中37例,高中及以上2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明一伦(2021)116号]。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口头告知患者疾病的诱因、个人病情、治疗方法;主动与患者沟通,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等多方面信息,针对性输出心理护理话术;向患者示范康复锻炼的方法,或发送康复锻炼的短视频素材,请患者按时锻炼;嘱咐患者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有氧训练方式;患者出院后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护理情况,给予点评及指导。

1.2.2 观察组

1.2.2.1 5E综合康复护理 由护士长牵头,联合数位高年资护士组成5E理论小组,通过开会、讨论来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时易出现的行为问题、不良负面心理及健康知识错误认知点,随后将这些问题汇总,查询相关文献来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根据5E理论绘制综合康复护理思维导图,图片分为“鼓励、教育、康复锻炼、工作、评估”这5个分支,每个分支下设多个护理措施,将思维导图分发给所有护士,统一进行学习。(1)鼓励: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例如经济负担、工作负担、社会理解度、家人支持等,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开解与鼓励;同时向其介绍与其情况类似的病例,使患者了解他人的成功经验,帮助患者建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2)教育: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获取信息的渠道偏好,为其选择合适的健康宣教方式。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向喜爱看短视频的患者发送科普视频,向喜欢阅读报刊杂志的患者发放知识手册,向喜爱聊天的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思维导图,一边与患者沟通一边指出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加强其印象。(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掌握每日康复锻炼方法。①热身:双手快速摩擦,直至掌心温热,对指间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膝关节进行按摩,每个关节按摩15 s;②上肢功能锻炼:旋转腕关节,顺时针、逆时针各5次,5次/组,3~5组/d;左右手分别搭于两肩,肩关节分别向前、向后画圆10次,10次/组,3~5组/d;③下肢功能锻炼:患者仰卧平躺,慢慢收起膝盖,并使膝盖向胸部靠拢;患者坐在椅子上,高度以膝盖处呈90°为宜,用脚趾将小方巾夹起,然后传递至同侧手中;患者下肢进行屈曲、内外翻等动作。上述锻炼每日重复3~5次。(4)工作:患者经过一定的康复锻炼后,护理人员可引导其逐步完成日常的生活事物与家务劳动,例如独立清洗小件衣物、洗碗、扫地等。(5)评估: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问卷,就其知识错漏处进行纠正与补充;请患者展示康复训练的动作,护理人员观察动作是否到位,进一步指导;与患者复盘近期的生活习惯是否良好,肯定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鼓励其继续保持,敦促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严肃强调这类习惯的风险。

1.2.2.2 家庭协同管理 (1)健康宣教:找到至少一位与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属,利用知识手册、科普短视频等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护理重点。向家属发放每日用药表,强调擅自停药、换药的危险性,嘱咐家属将每日用药表张贴在家中显眼处,监督患者每日服药并在表中进行记录。(2)加强联系:建立病友群,并邀请家属加入,护理人员定期在群众发布相关知识文章、视频,家属也可以将最近发现的问题发在群中,请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定期上门访视,了解患者家中存在的不利于病情的影响因素(如家具、物品的摆放可能会导致行动不便的患者摔倒等),向家属分析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其进行整改。

1.3 观察指标

(1)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前、干预7 d后,向患者发放科室自制的疾病知识问卷。问卷共25个条目,涉及的知识点有引发疾病的因素、疾病症状、疾病严重性评估、并发症的基本判断、用药安全、自我护理、生活习惯等;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疾病知识掌握度越高。

(2)遵医行为量表:干预7 d后,使用科室自制的遵医行为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量表共4个评估维度(遵医嘱用药、良好生活方式、良好饮食习惯、康复锻炼),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0分表示完全不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每个维度分数为5~25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遵医行为越良好。

(3)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干预前、干预7 d后,使用汉化版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主要评估内容有疼痛情况、疲劳程度、活动、心理状态等,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1~10分,分数与自我效能成正比[7]。

(4)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干预前、干预7 d后,使用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主要评估内容有移动能力、自理能力、灵活性、物理活动、社会功能、社会活动、自理能力、疼痛、焦虑、抑郁等,共39个条目,每个条目1~1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关节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越深[8]。

对比两组患者上述的疾病知识问卷评分、遵医行为量表评分、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知识问卷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疾病知识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综合组的疾病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常规组、综合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问卷评分比较(分,±s)

表1 常规组、综合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问卷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7 d后常规组7651.36±7.0785.85±8.61综合组8249.88±6.1488.57±6.23 t值-1.4082.287 P值-0.1610.024

2.2 两组的遵医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7 d后,综合组的遵医嘱用药、良好生活方式、良好饮食习惯、康复锻炼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常规组、综合组干预7 d后遵医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常规组、综合组干预7 d后遵医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遵医嘱用药良好生活方式良好饮食习惯康复锻炼常规组7622.55±1.6420.98±3.4619.52±3.7420.48±1.73综合组8223.06±1.5122.34±2.1123.46±1.0422.55±1.66 t值-2.0353.0079.1677.674 P值-0.0440.003<0.001<0.001

2.3 两组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综合组的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常规组、综合组干预前后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常规组、综合组干预前后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干预前干预7 d后干预前干预7 d后常规组7653.17±6.0868.54±7.9090.47±6.4769.43±5.19综合组8254.36±5.9473.68±6.4892.50±6.4963.74±4.80 t值-1.2444.7811.9677.160 P值-0.215<0.0010.051<0.001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病程长、个体治疗差异明显、反复性强、病程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常会累及患者的四肢关节,引发关节和肢体的疼痛、肿胀与功能受限。该疾病患者通常会被长期的疼痛症状所困扰,加之缺乏相应的肌肉锻炼,会逐渐引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最终使其偏离原本的生活轨迹,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这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经济、家庭负担,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该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长期性存在的,除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外,临床也应当令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知识;从其思想上来加强主观能动性,进而改变自身的行为,让患者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临床予以患者的常规护理能有效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但这类健康宣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患者回归家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遗忘医护人员的嘱咐,或者因无人监督而自我放逸而导致病情反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7 d后,综合组的遵医嘱用药、良好生活方式、良好饮食习惯、康复锻炼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这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5E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家庭协同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E理论将护理措施分成了5个方向,规范了护理标准,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在开展时均可按照标准来进行,提高了护理的精细度,让每个患者都获得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11-12]。其中,有针对性的鼓励患者可以先解除患者的戒备心,加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提高其信心,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针对患者的信息获取偏好来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接受度,让其对疾病知识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这样使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才会时刻想起相关知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13]。家庭协同护理可以将医疗资源与家庭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而家属通常更为了解患者的习惯及生理、心理需求,开展护理时往往更有针对性。同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行动受限,这容易使其陷入无助的状态,再加之信息孤岛效应,许多患者容易自暴自弃;而家属的帮助则能够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以及与医院的联系[14]。此外,家属可以起到长时间持续监督的作用,加强患者的行为自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7 d后,综合组的疾病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为5E综合康复护理可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能够检验之前4个阶段的成果;同时发现新问题,继而持续改善,形成良性的管理闭环。患者学习了疾病知识后,经过一定的评估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便于护理人员进一步指正,从而提高其疾病知晓率。

本研究还显示,干预7 d后,综合组的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关节炎影响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5E综合康复护理重视患者的康复锻炼与工作,从生理上来看,这些活动能够提高患者肢体的日常利用度,强化患者的精细操作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从心理上来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工作可提高患者的家庭责任感及社会参与度,进而提高患者的信心[15]。此外,患者的疾病知识丰富后,能够加强其对当前不良境遇的掌控感,因此自我效能较高。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5E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家庭协同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加强其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炎对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量表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