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23-08-05黄幼芳江月卿叶励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血糖

黄幼芳 江月卿 叶励新

急性脑梗死是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类脑血管病症,导致该病的原因主要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使大脑动脉出现堵塞或者狭窄而发病;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其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更高[1]。因此,积极对患者采取高效的干预方案予以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由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理复杂,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积极采取高效的诊治外,同时需有效康复护理方案并做好患者的管理,进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2]。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融合了持续质量改进等多种先进理念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3]。为此,本文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神经功能等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后期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入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根据《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相关标准确诊,糖尿病经《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确诊为糖尿病[4];(2)患者的认知、理解力正常;(3)患者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4)患者无糖尿病足、失明等糖尿病并发症;(5)患者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自理生活能力。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感染;(2)患者不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3)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1)对患者开展关于急性脑梗死、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讲解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方法、护理注意事项等;(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减轻患者不良心理;(3)指导患者饮食、运动,告知患者日常饮食与运动和血糖控制的关联,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运动建议;(4)用药指导,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各项降血糖等药物,叮嘱患者务必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护理时间为患者入院当日至出院当日。

1.3.2 观察组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3.2.1 结构评估 组织成立专项护理小组,包括1名专案管理护士、1名专业心理咨询师、1名临床医师,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的组长。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如临床医师的职责主要为病情咨询、检查及知识教育;护理人员的职责主要为收集整理患者的资料及实施护理干预;心理咨询师的职责主要是给予患者心里支持,在患者入院之时便开始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直至患者出院。

1.3.2.2 结构评估 (1)医院的资源评估:首先,具备完整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诊疗体系,且设置有对应的随访地点和安排专门的责任人员;其次,建立有相应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康复门诊,配备专业康复人员,定期组织开展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讲座,传播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预防及康复知识。(2)护理小组成员评估:具备丰富的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护理经验并具有责任意识。

1.3.2.3 过程评估 结合往期经验,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包括在患者入院之后收集及治疗,如血糖水平、既往治疗史、生活习惯等,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详细记录患者的情绪反应、生活质量等;积极加强临床人员对各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和防护技能,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增强临床人员的应变能力;积极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害、日常防护方法:在饮食、运动、用药方面,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例如饮食上保持低盐、低糖、低油腻;康复训练方面则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在控制血糖同时预防低血糖发生,并通过有效的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康复;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安抚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患者出院后积极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回访,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

1.3.2.4 结果评估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糖水平进行评估和检测[5],从而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护理时间为患者入院当日至出院当日。

1.4 观察指标

1.4.1 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护理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最高分45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护理前后,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高[6-7]。

1.4.2 血糖水平改善情况

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时间为患者出院当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分,±s)

组别例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观察组5527.13±2.168.26±1.0758.056<0.00135.17±4.2582.15±5.1452.239<0.001对照组5527.24±2.2113.35±1.2440.649<0.00135.21±4.3371.15±4.9740.436<0.001 t值-0.26323.048--0.04811.409--P值-0.792<0.001--0.961<0.001--

2.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3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观察组559.14±0.987.14±0.7512.019<0.001对照组559.22±0.998.09±0.826.519<0.001 t值-0.4266.339--P值-0.671<0.001--组别例数餐后2 h血糖(mmol/L)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观察组5513.89±1.689.36±1.0916.717<0.001对照组5513.95±1.7212.47±1.524.782<0.001 t值-0.18512.331--P值-0.854<0.001--组别例数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观察组5515.31±2.337.34±1.0523.128<0.001对照组5515.28±2.4113.64±1.134.569<0.001 t值-0.06630.289--P值-0.947<0.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疾病,两病共同发生率较高。急性脑梗死是因为脑动脉发生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长期高血糖会对血管造成损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8]。而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也非常普遍,且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由于两种疾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急性脑梗死和糖尿病的共同存在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和危险。糖尿病会加速血管的损伤,加重脑梗死的病情,并增加脑梗死后出现残疾和死亡的风险。同时,糖尿病还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这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临床研究表明,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早期干预非常重要。一方面是要积极治疗,另一方面要在治疗期间配合以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如积极加强对血糖水平的监测、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并发症、康复治疗等。

此外,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下临床的需要,临床也在逐步地引入多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该护理模式最早是由Donabedian在1969年提出,其作用是对某项操作或系统进行质量监控,其中结构的定义是医疗护理环境,即实现某一医疗干预目标需要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9];过程的定义主要为患者接受的医疗护理服务,包含了间接医疗服务和直接医疗服务,即结构属性值临床活动中的应用;结果的定义为评估各项干预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10]。对急性脑梗死和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改善这些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恢复[11]。研究显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在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2-13]。我国众多临床研究者表明,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快、更好,并且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4-16]。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干预期间,应用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护理干预的整体性、规范性和延续性,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更好的水平[17-19]。与此同时,临床开展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期间通过积极加强医护人员的质量管控,例如在开展各项临床干预操作期间严格执行无菌规范、加强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可有效地保障患者的抢救工作顺利开展,并促进患者的预后提升[20-22]。

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表明其比常规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这一结论也与尚英等[23]所报道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结构—过程—结果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